《可憐的東西Poor Things》色彩與鏡頭語言交織而成的藝術佳作(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電影不僅是一則故事,更是無數細節堆疊而出的藝術品。上篇我們將《可憐的東西》的重點聚焦在鏡頭語言方面,本次將簡單分析尤格·藍西莫《可憐的東西》中色彩方面的大膽嘗試,並了解其在於電影中是否有意義?這種夢幻的色調對於電影來說是否可有可無?
(圖片來源:《Poor Things》劇照)

(圖片來源:《Poor Things》劇照)

距離上一篇電影鏡頭分析隔了一段時間,手指不停在落下與倒退中來回,隨著鍵帽一次次回彈,細節卻也愈發模糊。但我相信,被忘記不是不好,而是為了襯托其餘相較經典的章節是如此美好。《可憐的東西》各方面都別有特色,前陣子跟一位友人談論這部電影,對方從不同層面給予反饋,令我受益匪淺,更坐實了與大家分享交流的初衷,是有意義而非無意義的。

類似卻不單調乏味,同一色相調和成的藝術作品

這邊我想先放幾張《可憐的東西》中的畫面給大家看,請各位看完後默默思考一番,在這幾個畫面中,他們間相似處為何?色彩的使用有何特色?這些色彩出現在這些物體上是否合理?

(圖片來源:《Poor Things》劇照)

(圖片來源:《Poor Things》劇照)

(圖片來源:《Poor Things》劇照)

(圖片來源:《Poor Things》劇照)

(圖片來源:《Poor Things》劇照)

(圖片來源:《Poor Things》劇照)

這邊放出了三張劇照給大家參考,有發現其中的相似之處嗎?那就是在大方向中,色彩的運用極其一致,他們都處於同一色相,但可能在明度與彩度上做了些變化,以至於畫面放眼望去都是同一種調性,卻還是有些微的差異,不會讓整個畫面過於平淡無趣。

現在我將以第三張劇照為例,簡單了解《可憐的東西》運用的色彩學原理與場景塑造:

以第三張為例,往前傾倒身著藍衣的女性、夾雜陰影與些微亮光的藍天、佔據畫面四分之一沾點雨藍的欄杆護牆,放眼望去就是張藍到不行的場景,為什麼卻顯得特別?很簡單,固定色相、移除變數,調整明度與彩度,既單一又不單一,這就是所謂的「色彩調和」。藍色作為主要色彩,不同程度的融合灰、黑、白三種色彩,去創造差異性,讓畫面賦有層次,就達到了「統一中求變化」的概念。

最後,劇情、鏡頭與配色三者間的關係也很重要,我們著重色彩方面來看,第三張照片的場景中,藍色配色在冷色系中相對強烈,它可以塑造出一種孤寂、冷冽、悲戚的狀態,在導演運鏡、故事文本等配合下,整個氛圍感拉滿,令人印象深刻。

鮮豔卻不相互衝突,前後景色交織出的絕美場景

一樣我先放幾張《可憐的東西》的劇照給大家,大家思考一下特別之處,色彩在很多時候不只是為了畫面好看,可能內含眾多寓意想帶給觀眾,這邊就來簡單了解一下:

(圖片來源:《Poor Things》劇照)

(圖片來源:《Poor Things》劇照)

(圖片來源:《Poor Things》劇照)

(圖片來源:《Poor Things》劇照)

這邊放了兩張有特色的劇照,我先提出幾個疑問,現實的天空長怎樣?顏色有哪幾種?客輪煙囪排放出的煙長這樣正常嗎?

在說這些之前,《可憐的東西》是一部分類在超現實的電影,因此任何不正常的色彩皆屬正常,至少是對我來說。因為超現實的定位,給予了這部電影一個很大的空間去發揮。可能你看過五顏六色的天空,但是既有粉紫色又有藍色,甚至帶點霓虹色,就不怎麼正常了。一片抬頭即可看見的天空,在電影中變得那麼魔幻又有魅力,不顯得突兀將色彩運用得恰到好處,是一個大膽又成功的嘗試。

在這個被塑造成繽紛世界的電影中,主體跟背景的視線焦點其實也拿捏得很到位,你不會因為背景特色而忽略主體。以第一張圖來說,客輪是主體,海與天空是背景,兩者結合放在一起,並不會讓視線轉移到背景,進而遺忘客輪是主角的事實。兩者間巧妙地達成平衡,背景沒有因為鮮豔的色彩而喧賓奪主,反而完美襯托出客輪的簡樸,最後客輪上的一縷縷「青煙」更是畫龍點睛,成功鎖定了觀眾視角。

總結

很感謝把這兩篇文章讀完的讀友,也感謝剛接觸這篇文章的新讀友,其實在規劃這兩篇文章時,就是抱持著想將看完電影當下的「理解」分享給大家,希望傳達出不同一樣的見解,其實也就是想到什麼打什麼。並且將一些學習過的內容交給大家,但又不想讓文章變得過於死板,所以不會有什麼教科書內容,大多都是有感而發的讚嘆與簡單帶過的理論。很高興可以分享對《可憐的東西》中鏡頭與色彩的觀點,也期待有人可以有不同的想法予以交流,那麼這次就容我在此擱筆,讓我們在下次的文章再見,掰掰。


整篇文章為沐滓本人個人見解,因此如有出入或錯誤的地方歡迎討論,也希望大家對相異的論點抱持理性與禮貌,不要人身攻擊,建立一個友好地平台供大家討論。最後,推薦想更了解《可憐的東西》的人,可以親自前往電影院觀看,給予製作團隊一個大大的支持,讓他們知道付出是值得的,畢竟這是一部十分值得入座觀賞的作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沐滓文學小舖
2會員
4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沐滓,是一位對文字感到好奇與熱忱卻不曾創作的台北人。某天心血來潮決定用文字記錄一切事物,思考著,縱使幾十、幾百年後的土地不會留有我的痕跡,但願我的文字流傳於數位世代的各個角落,不被發現但也不曾消失。
沐滓文學小舖的其他內容
2024/08/20
生活周遭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生命週期,短的週期不到一個月,長的週期也不到一年。而往往在新東西出現時,心中油然而生的叛逆感總會阻擋著我們,使我們無法乘上新事物的第一波浪潮,只能望著浪花化為泡沫。
Thumbnail
2024/08/20
生活周遭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生命週期,短的週期不到一個月,長的週期也不到一年。而往往在新東西出現時,心中油然而生的叛逆感總會阻擋著我們,使我們無法乘上新事物的第一波浪潮,只能望著浪花化為泡沫。
Thumbnail
2024/07/12
情緒是主導人們行為的一大要素,隨著時間流逝,人們經歷越加豐富,還能保留多少純粹的快樂?多得是被時間磨去稜角後,產生的複合式情緒。從開心想笑、悲傷想哭到逐漸在意周遭眼光,變成現在不能想笑、不能想哭的複雜情緒,真的情緒就那麼簡單抑或複雜呢?
Thumbnail
2024/07/12
情緒是主導人們行為的一大要素,隨著時間流逝,人們經歷越加豐富,還能保留多少純粹的快樂?多得是被時間磨去稜角後,產生的複合式情緒。從開心想笑、悲傷想哭到逐漸在意周遭眼光,變成現在不能想笑、不能想哭的複雜情緒,真的情緒就那麼簡單抑或複雜呢?
Thumbnail
2024/02/18
電影不僅是一則故事的講述,更是導演對觀眾情感的深刻觸動。本文我將把《可憐的東西》觀後心得,聚焦在色彩、鏡頭語言以及聲音的部分,探討它們是如何交織出其獨有的超現實科幻氛圍,引領我們進入一場視覺上的奇妙冒險。
Thumbnail
2024/02/18
電影不僅是一則故事的講述,更是導演對觀眾情感的深刻觸動。本文我將把《可憐的東西》觀後心得,聚焦在色彩、鏡頭語言以及聲音的部分,探討它們是如何交織出其獨有的超現實科幻氛圍,引領我們進入一場視覺上的奇妙冒險。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從一開始看到電影的造型 就深深的被吸引 (畢竟我是個天金有相位的人XD 但是太忙沒有到電影院看 直到最近朋友和我討論到這部電影 我才把它看完了(我真的滿不能看手術或血腥的戲) 看完我有幾個感受和想法 *哲學使我們變得更好,還是讓我們更困惑? *
Thumbnail
我從一開始看到電影的造型 就深深的被吸引 (畢竟我是個天金有相位的人XD 但是太忙沒有到電影院看 直到最近朋友和我討論到這部電影 我才把它看完了(我真的滿不能看手術或血腥的戲) 看完我有幾個感受和想法 *哲學使我們變得更好,還是讓我們更困惑? *
Thumbnail
《可憐的東西》是一齣怪異、童真(?)、賞心悅目的電影,但2.5小時的篇幅,實在不夠時間將一位女性由幼兒直到成熟的探索和成長過程娓娓道來 此篇短文的標題是有點繞口兼看似學術論文,但確實是我觀影和思考這套電影的角度 (下有劇透)
Thumbnail
《可憐的東西》是一齣怪異、童真(?)、賞心悅目的電影,但2.5小時的篇幅,實在不夠時間將一位女性由幼兒直到成熟的探索和成長過程娓娓道來 此篇短文的標題是有點繞口兼看似學術論文,但確實是我觀影和思考這套電影的角度 (下有劇透)
Thumbnail
週末看了《可憐的東西》,這部以超現實手法呈現的電影,探索了女性成長和探索之旅,同時挑戰了觀眾的道德底線。影片中的對話引發了對人性與現實的深刻思考,也探討個人的成長與道德規範之間的微妙關係。透過這部作品也提醒了自己,在人生的旅程中,抉擇是屬於我們自己的,無論框架如何,我們都擁有自由。
Thumbnail
週末看了《可憐的東西》,這部以超現實手法呈現的電影,探索了女性成長和探索之旅,同時挑戰了觀眾的道德底線。影片中的對話引發了對人性與現實的深刻思考,也探討個人的成長與道德規範之間的微妙關係。透過這部作品也提醒了自己,在人生的旅程中,抉擇是屬於我們自己的,無論框架如何,我們都擁有自由。
Thumbnail
電影不僅是一則故事的講述,更是導演對觀眾情感的深刻觸動。本文我將把《可憐的東西》觀後心得,聚焦在色彩、鏡頭語言以及聲音的部分,探討它們是如何交織出其獨有的超現實科幻氛圍,引領我們進入一場視覺上的奇妙冒險。
Thumbnail
電影不僅是一則故事的講述,更是導演對觀眾情感的深刻觸動。本文我將把《可憐的東西》觀後心得,聚焦在色彩、鏡頭語言以及聲音的部分,探討它們是如何交織出其獨有的超現實科幻氛圍,引領我們進入一場視覺上的奇妙冒險。
Thumbnail
《可憐的東西》是一部充滿深度的電影,除了帶給觀眾感官享受,還隱含著許多深刻的內涵。從故事中可以看到冒險、實驗、與人類的成長,帶給觀眾不同的啟發和思考。觀眾在觀影後,可以自我審視,檢視自己是否保有冒險之心,以及是否有勇氣持續實驗人生。
Thumbnail
《可憐的東西》是一部充滿深度的電影,除了帶給觀眾感官享受,還隱含著許多深刻的內涵。從故事中可以看到冒險、實驗、與人類的成長,帶給觀眾不同的啟發和思考。觀眾在觀影後,可以自我審視,檢視自己是否保有冒險之心,以及是否有勇氣持續實驗人生。
Thumbnail
一部好的電影在於不擺明說教、或是明確傳達特定價值觀,而是觀眾能從不同角度看到不同的心得。我個人看到在這部片中,可憐的東西主要是貝拉身邊的那些人。
Thumbnail
一部好的電影在於不擺明說教、或是明確傳達特定價值觀,而是觀眾能從不同角度看到不同的心得。我個人看到在這部片中,可憐的東西主要是貝拉身邊的那些人。
Thumbnail
上星期看完《可憐的東西》,電影中的配樂和畫面讓我印象深刻,充滿魔幻的感覺,有種維多利亞時期的古典風格,但是又讓人彷彿在夢境中,有點像是達利的畫作,奇異的美。故事描述Bella Baxter作為科學實驗品的探索和成長。值得推薦的電影。
Thumbnail
上星期看完《可憐的東西》,電影中的配樂和畫面讓我印象深刻,充滿魔幻的感覺,有種維多利亞時期的古典風格,但是又讓人彷彿在夢境中,有點像是達利的畫作,奇異的美。故事描述Bella Baxter作為科學實驗品的探索和成長。值得推薦的電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