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3|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糖類,你不能不知道的真相。

    醣類為身體三大營養素之一,是身體獲取能量的來源,但你真的認識嗎?

    文中讓你了解糖類,知道它對身體的危害有哪些?怎麼吃更健康?

    糖的種類

    1.糖:分為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麥芽糖、蔗糖,等精緻糖類。

    2.醣:這是我們常說的碳水化合物,是食物三大營養素之一。

    葡萄糖是身體主要熱量來源,經由消化道吸收後由細胞所利用,在血液中就稱為血糖,我們平時健康檢查抽血血糖就是驗血液中的葡萄糖;蔗糖就是我們在超市常看到的砂糖、黑糖,而蔗糖是由葡萄糖及果糖所組成;果糖就是水果中所含有的糖份,而高果糖玉米糖漿就是由玉米澱粉中提煉所製成,因價格便宜常使用在飲料、汽水、蛋糕等加工食品中。

    因為我們要維持身體能有足夠能量,尤其腦部,大腦是很耗能的器官,雖占身體百分之2,但卻使用身體20%的能量,所以大腦是非常重要的器官沒有之一。

    我們會上癮是因為身體吸收到糖類後,身體細胞得知這項物質的訊息,讓大腦產生多巴胺系統作用,讓我們上癮,要的更多,所以我們被大腦控制只能提供更多糖類。

    竟然糖類對身體有害,是甚麼糖造成傷害?而果糖是有害的糖。

    身體只有2個器官可以消化果糖,1.小腸、2.肝臟,而肝臟就是主要消化果糖的地方,肝臟將果糖分解脂肪及葡萄糖,來不及消化的脂肪就抓進肝臟細胞中,變成我們常聽到的脂肪肝,而其中也會產生大量尿酸、發炎物質,造成肝發炎,常聽到的脂肪肝、高血壓、糖尿病、痛風、心臟病等文明病就是吃出來的。

    這些現代人詬病的疾病在以前可能是維持生存的救命生存方式,想想以前在食物資源匱乏、氣候多變的大陸上,如果我們的祖先不能進化出快速將能量儲存的能力,以前可能活的不長久,身體演化出果糖轉換成熱量變成脂肪、胰島素阻抗,我們從非洲草原到現代高樓大廈不過幾千年幾萬年的時間,就歷史的角度變化極大,在現在食物相對而言獲得容易的現代,這個身體自然演化的保命機制,造成現代人疾病的源頭。

    研究指出精緻糖類比酒精更毒、成癮性更大。

    研究統計中糖類比成癮藥物更能讓人上癮,根據2007年法國大學實驗中的132隻老鼠分別拉動桿子可獲得糖水及成癮物質時,到實驗至15天後,居然有9成五的老鼠會拉動桿子,而且完全戒不掉,而2008年重覆了實驗結果如此一樣如此。

    實驗中得知糖類成癮性比藥物強了8倍不止,而多巴胺分泌讓老鼠成為一切快樂的泉源。

    根據WHO公布成人每天攝取糖分建議,每公斤/0.5克,相較於一位60公斤的成年人,一天攝取不超過30克,而一杯330ML的易開罐可樂有33克的糖,其實可樂也不用甚麼配方,光這麼多的糖,不上癮也都難。

    自從身體攝取精緻糖類的當下身體胰島素就進入工作模式,當血糖平穩降至低點時,腎上腺素分泌將血糖值拉高,血糖就這樣起起伏伏,就造現代人糖尿病、洗腎等現代疾病。

    糖的起源

    可以追隨到中世紀西班牙,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中,船上的貨物(甘蔗)正送往美洲,將會帶給他無與倫比的財富,而蔗糖正式甘蔗的產物,因為當時的歐洲甘蔗無法被廣泛種植,糖在歐洲成了一個奢侈品,這些航海家、探險家開啟海上貿易之路,而歐洲列強為了在美洲種植甘蔗,在非洲抓了無數黑奴,形成了最早的資本主義社會。

    一切都是糖惹的禍,心臟病-脂肪背了五十年的鍋。

    當飲食趨向精緻化,越來越多人得了心臟病,就有人問了政府,而最早的科學家分為主張糖派、脂肪派,而資本家有錢能使鬼推磨,其中為了推拖糖類造成的影響,直接把脂肪說成是心臟病的罪魁禍首,其中1958年的七國研究更是將脂肪造就成了千古罪人,將22國統計出每十萬人口中心臟病及飲食卡路里較無相關的研究,只選取當中七個國家有相關的數據點了出來,畫了一張圖就告知大家,心臟病與脂肪有關,與醣類無關。

    而這件醜聞直到2016年才被美國醫學協會揭露,而當時的脂肪騙局,演變成卡路里騙局,學過生物學都知道一克的脂肪可產生9大卡的熱量、一克糖可產生4大卡的熱量,而一場騙局就變成減少油脂、多運動可以多吃糖,原因是因為醣類產生的熱量較少,這成了當時節食減肥的人多,但肥胖人卻不減反增。

    而就算經過這幾年的証實,醣類確實影響健康,但我們卻戒不掉糖、也很難做到。

    飲食建議

    水果可正常吃,而且要吃到足夠分量

    飲料糖度降低、減少每周手搖飲次數

    注意食品包裝,了解食品中糖類攝取

    甜點最好飯後吃,慢慢吃,減少糖分攝取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我是一位護理師,喜愛閱讀樂於分享,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喜歡閱讀、運動,喜歡嘗試新事物,現在學習如何寫作,希望大家可以互相交流,實現自我成長,文章風格大多以自我成長、閱讀心得為主。 慢慢生活,享受人生 故名慢活,生活中不缺少美 但缺少發現。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