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6|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看新聞學財經分析』EPS、ROE、ROA 怎麼看?

日前看到一篇新聞「華南金控股利政策大轉變」,其中有一段話提到:「具體指標的話,EPS(每股稅後純益)、ROE(股東權益報酬率)、ROA(資產報酬率)三個都會看,權數各占三分之一。」

華南金控總經理李耀卿提到:「華南金控的獲利評核指標,除了 EPS 跟 ROE 之外,也會看ROA,因為 ROA 不好時可以靠槓桿操作讓 ROE 變得好看。」

李耀卿還說到:「像富邦金控內部,其實是用 ROA 在做一些內部的訂價或決策,這有它的道理,你就不會說我薄利多銷,我只要賺一點點就好,但是我要做很多的量。」

其中的重點是搭配 ROA 進行評核,可讓子公司揚棄舊的業務思考模式,不會想說只要做到量的絕對數就好,而是「做每一項業務,就會想說我要賺多少錢。

以上的新聞,你看懂了多少? 除了 EPSROEROA 的名詞解釋外,一般民眾真的懂這些名詞背後的意義嗎? 華南金總座為何要特別強調 ROA 這個指標呢? 讓我慢慢解釋給你聽。

如果連以上三個指標都不熟悉的話,請參考我先前的閱讀摘要「ROE 透露出的訊息」、「ROA 透露出的訊息」、「用生活常識就能看懂財務報表」。

首先,要怎麼透過槓桿操作讓 ROE 變得好看呢?我們可以透過「杜邦方程式」來找出推升 ROE 的有效方法:

ROE  =  稅後淨利/營業收入 *  營業收入/總資產  *  總資產/股東權益   
=  稅後淨利率 * 總資產周轉率 * 權益乘數

「稅後淨利率」代表企業最終獲利能力,「總資產周轉率」代表企業是否有效運用資產,「權益乘數」是財務槓桿代表企業運用借來的錢 (貸款、公司債 ) 投資效率。

當企業大幅舉債,借入的資金變多時,代表作為分母的自有資本 (股東權益)很小,「權益乘數」會提高,也就是企業的「財務槓桿」提高,意味著公司借了許多錢,產生大額負債,使用高度槓桿來推升 ROE

看到這邊,應該就懂華南金總座為何講「靠槓桿操作讓 ROE 變得好看」,其原因就是拉高「權益乘數」可以掩蓋管理能力 (總資產周轉率) 或是獲利能力 (稅後淨利率) 的不足。

但當借入的資金變多時,財務的風險也會變高,況且每個產業、每家公司能夠借多少錢也是有極限的。

商業銀行本質上是靠利差賺錢,其中的差額就是存戶的活存、定存利率跟放款出去的貸款利率差;當然現在還多了財富管理的手續費收入、信用卡的手續費收入等,但主要收入還是在存貸款之間的利差。

但存戶存在銀行的錢,並不是算銀行的資產,它也是負債的一種,因此金融業的「權益乘數」本來就會很高,這點跟其它公司不同,所以在台灣被金管會高度監管,屬於特許行業之一。

同樣看回「杜邦方程式」,在不拉高「權益乘數」的情況下提升 ROE,才能同時提升 ROA;所以在李耀卿的談話中可以看出,他們是想從過往的「薄利多銷」策略轉向有高附加價值的「金融商品」銷售,提高每一筆交易的獲利率。

所謂的「薄利多銷」有可能是用較低的貸款利率去爭取客戶,不管是在個人房貸或是法人大額貸款等,都可以先把量衝出來再說;但其結果是 ROA 的數字可能不如同業,風險的抵抗能力也會弱化。

當然,我們還可以透過提高「總資產周轉率」來同時提高 EPSROE、 ROA,這就非常考驗銀行的管理能力;在風險管控下,哪種金融商品或交易方式可以提高「總資產周轉率」,坦白說我不是從業人員,真的不知道。

但就個人投資來說,要提高總資產周轉率就會直接聯想到「當沖」交易,這或許也是許多資產不足的人會選擇當沖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沒有資產借不到錢就無法拉高「權益乘數」的情況下,能做的只有想辦法提高「周轉率」及「獲利率」,但提高周轉率或獲利率往往伴隨的就是「高風險」。

從個人投資的想法,回頭檢視華南金總座的談話,就能理解他為何只說要提高獲利率,而不談拉高「總資產周轉率」,高周轉率衍生的高風險或許也是銀行所不樂見的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