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鳥龍類是一群特殊的獸腳類恐龍,牠們頭部比例很小,外型有點像長尾巴的鴕鳥,且通常表現出植食性的特徵,而這一群特別恐龍在白堊紀有著很高的多樣性,不過關於牠們早期的演化歷程,我們的了解程度卻不高。
近幾年,隨著化石挖掘工作的展開,研究人員發現日本福井的北古層當中有很多來自不同個體的似鳥龍類化石,在經過比較之後發現這些化石共同擁有一些形態特徵,而這些特徵在以往發現的似鳥龍類當中並不存在,因此說明了這些化石屬於一個全新的分類單元,在2023年研究人員經過描述與系統發生分析之後,這些化石被命名為一個新的屬種。
福井似暴龍的學名含義為在福井的暴君模仿者,暗指其在某些形態特徵上與暴龍超科類似,這被認為可能是暴龍類與似鳥龍類共有的祖徵。
似暴龍生存於白堊紀早期約1億2千5百萬年前的日本,與似暴龍生存於同一個環境的還有(福井大軍來襲警告):
福井龍 Fukuisaurus 、福井巨龍 Fukuititan 、福井盜龍 Fukuiraptor 、福井獵龍 Fukuivenator 、福井鳥 Fukuipteryx 、高志龍 Koshisaurus 等物種。
分析顯示似暴龍屬於似鳥龍類的恐手龍科,同時也是目前發現年代最早的恐手龍科成員,值得注意的是,分析顯示出土於蒙古的似鳥身女妖龍 Harpymimus 與似暴龍為關係最親近的姐妹演化支,反而發現於中國東北,與似暴龍在地理分佈上更接近的神州龍 Shenzhousaurus 卻與似暴龍關係遙遠。而且這種現象不只發生在似暴龍身上,北谷層的鴨嘴龍類同樣的比起中國東北更接近亞洲北部的類群,甚至連蟑螂物種的組成也顯示出同樣的結果。
以上結果顯示出北谷層與北亞在生物組成上比起東北亞更為接近,同時這也為未來研究提供一個重要的例子,即僅根據地理與時間上的接近程度來分析不同生物群的相似程度可能會產生誤判。
在這次研究中,除了研究似暴龍以及北谷層的生物組成以外,還有另外一個重點也很有意思。
祖母暴龍 Aviatyrannis 是2003年命名的一種生存於侏儸紀晚期葡萄牙的暴龍超科成員,研究人員發現祖母暴龍的某些化石與似暴龍擁有高度的相似性,因此研究人員特別為祖母暴龍進行更進一步的比較分析,以釐清祖母暴龍的分類問題,結果顯示出雖然祖母暴龍擁有暴龍超科的特徵,但是要嘛相關部位在似鳥龍類當中普遍缺乏,要嘛就是在似鳥龍類當中也能看到(前文所述似暴龍的命名由來,兩個演化支的同源特徵),因此祖母暴龍的分類歸屬依然不能確定。
而如果將祖母暴龍加入系統發生分析當中,結果會顯示出祖母暴龍是似暴龍的姐妹演化支,也就是說祖母暴龍將會一舉成為目前發現最早的恐手龍科成員與似鳥龍類成員,而這將一定程度的填補似鳥龍類近2000萬年的幽靈譜系(目前發現以確定最早的似鳥龍類出土於南非,年代大約是1億4千萬年前),不過這一切還要等待未來更多的化石與研究。
本次研究描述了一種新的早期似鳥龍類成員,還說明不同生物群系之間的關聯需要更謹慎對待,最後對祖母暴龍的重新分析,更是為似鳥龍類的演化途徑提供一個新的思路。
作者:白稜
參考資料:
Hattori, S., Shibata, M., Kawabe, S., Imai, T., Nishi, H., Azuma, Y. (2024). New theropod dinosaur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of Japan provides critical implications for the early evolution of ornithomimosaurs. Scientific Re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