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法南方古猿—露西還原圖(感謝Dave Einsel提供)
目前阿法南方古猿被採納為人屬(Homo)、傍人屬(Paranthropus)、肯亞人屬(Kenyanthropus)的共同祖先。在4百至3百萬年前的上新世,南方古猿在此期間於東非各地區演化出不同的人科成員,遷徙至南非的部分群體則演化出非洲南方古猿。在冰河期出現之前,非洲的氣候溫暖潮濕,造就龐大的森林生態,那時大量分布許多善於樹棲的生物;在冰河期過後,出現大面積的草原,水域減少,使較為耐旱的生物大量產生。這樣的環境變遷也是孕育後期人科演化的一項條件。研究顯示南方古猿具有高度的環境適應能力,牠們原本的棲息地如東非的卡納波伊(Kanapoi)或阿薩伊西(Asa Issie)等,在其生存時代有明顯的季節性、混合林地與草原環境、豐富的淡水資源以及多元的水生和陸地動物群,也不缺乏掠食者所製造的環境壓力,使該屬的早期成員能夠遍佈許多地理環境促使新物種的形成。
阿法南方古猿復原圖(感謝Paul Hermans提供)
關於南方古猿的行為模式,依照骨盆形態推斷善於在地面兩足行走,但以耳內的半規管系統顯示可能也擅長攀樹,因此合理揣測與大猩猩或黑猩猩類似,大部分時間都在地面雙腳活動,而休息時會回到樹上躲避掠食者的攻擊。雖然有限的研究結果猜測南方古猿可能會使用工具敲擊骨頭取得骨髓,甚至提出其騰出來的雙手有機會出現製作石器等行為,不過此說法仍備受爭議,需要之後更多的研究才能定論。
觀察南方古猿的幼兒化石,表明南方古猿出生後的大腦有生長緩慢的情形,類似之後人屬物種所擁有的晚熟性特徵,這也讓南方古猿的幼兒比起其他猿類還需要母猿更長時間的照顧。是什麼導致未成熟的嬰兒提早出生,原因尚不清楚,這與現代人類嬰兒都有的「早產」現象有著密切的演化關係。
自從一百年前開啟人類演化研究史以來,我們對於南方古猿有了更多的認識。不斷進步的先進研究技術與分析方法能在未來協助我們揭示更多我們還未了解的人類演化秘密。
作者:水也佑
參考文獻:
Alemseged, Z. (2023). Reappraising the palaeobiology of Australopithecus. N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