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與友人的談話,我跟她說:「如果這就是愛,那我現在真的覺得愛好淡,一種很近又很遠的感覺。」從前總覺得,兩個人相愛的人,必定是要有多深的信念,或是多堅定的愛。
但現在卻覺得,一切的愛都對我來說好自然、好淡泊。
過年時回鄉,我跟爺爺說:「爺~如果你真的離開我,我肯定會很難過,哭個三天三夜,但我也不會一輩子為你傷心,因為在我心中,你已經活出最好版本的自己了,我倒要替你開心才是。」
這幾天與親密的友人有小疙瘩,不免讓我想到最壞的可能性,大概就是她與我絕交。倘若那天真的來了,我肯定會感到傷心,但我也不會傷心一輩子。
我心想:「如果離開我這個朋友,能讓她對自己的感覺更明晰、更透徹,不被我左右、不為我傷神,只要能讓她更快樂的事,我都會支持。」
如果我對家人、對密友的愛,是如此這般理性及淡然,那我覺得愛,是近的、是遠的;是淺的、是深的,是你發自內心為一個人的快樂感到快樂。
友人說:「我常常覺得,是不是所有人在感情裡都會脾氣變差,所有情緒都被放大似地表露出來。」她說的我完全懂。曾經覺得,單身的自己好獨立、快樂、理性、成熟、智慧;一旦步入交往關係,我就變得脾氣暴躁、缺乏同理心、不成熟、懶散,這樣的Pattern究竟如何去克服,是我過去幾段關係裡的課題。
在這幾個月跟媽媽深聊的時候,我找到了解方 :真正理性的人,才能好好愛人,而關係裡的理性,其實就來自於修行所講的「念死如常」。抱持著「我隨時可能會失去你」的意識,便能夠愛得理性、愛得尊重、愛得成熟。
所以媽媽才說,若修行修到對「死」還抱有強烈執著,那麼一切都是白修。修行的第一步,就是看懂生死;愛人的第一步,就是先懂得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