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閱讀一本書》(上) 閱讀的層次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如何閱讀一本書》正如其名,主要是在告訴讀者如何「正確、有效、高回報」地閱讀一本書,甚至告訴你「該閱讀哪些書」。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即便號稱傳統書籍已逐漸被網路資訊取代,我們每年、每月依然要面對成千上萬本出版新書,更不用說過去流傳下來的各種經典。

《如何閱讀一本書》,正是適合當代的閱讀者盡早遇見,盡早解鎖閱讀指南的一本書。

所以,到底該如何閱讀?

作者將閱讀分為四個層次,由淺到深分別是:

  1. 基礎閱讀
  2. 檢視閱讀
  3. 分析閱讀
  4. 主題閱讀

其中的「基礎閱讀」其實就是基本的「讀寫能力」,能夠完整讀完一篇文章的人,就已經滿足這個閱讀層次的條件。

「檢視閱讀」和「分析閱讀」則是絕大多數閱讀者最可能出現「壞習慣」的兩個階段,如果想要養成更「正確」、「有效」的閱讀習慣,絕對要深入了解這兩種閱讀方法。

而最高層次的「主題閱讀」,可說已經是在進行論文主題研究程度的深入閱讀,在我看來已是屬於少數「進階閱讀者」才會使用到的方法。即便如此,看著作者詳細有條理地介紹,也覺得很有意思,雖然自己做不到,知道還有這種「閱讀」方式也滿不錯的。

但也因為這種閱讀方式過於高階,即便看完這個章節我也不敢說自己讀懂了,真的有興趣的人,不妨找原書來看看。以下則依序介紹前三種閱讀層次和它們的具體執行方法:

基礎閱讀

所謂的基礎閱讀,其實就是基本的「讀寫能力」,也就是「認字」和理解「文句意義」的能力,只要是能閱讀任何一篇文章,並理解文章字面意義的人都已經跨越了基礎閱讀階段。

從學校教育來看,一般是小學、最晚國中時期就會完成對「基礎閱讀」的訓練。「基礎閱讀」純粹追求字面上的意義理解,而不涉及文字背後衍伸的思考、文化、價值觀等。

比如「貓在鋼琴上昏倒了」這句話,不需要探討鋼琴上為什麼會有貓,貓為什麼會昏倒等等議題。純粹理解名詞「貓」、「鋼琴」,動詞「昏倒」,介詞「在」、「上」和助詞「了」各別的意義,以及他們組合起來後整句話的意思,就是基礎閱讀在做的事情。

總結來說,基礎閱讀可以簡單定義為「不需要旁人指導說明,便可獨立理解一篇文章」的能力。

對已經擁有習慣閱讀的人來說,這是基礎到特地拿來出來講可能還會讓人發笑的東西,但對於哲學和心理學家來說,這卻也是最神秘的階段。

因為人類研究自己(的孩童階段)至今超過兩千五百年依然沒能理解,一個孩子究竟如何在出生兩三年後,就讓原本對他來說只是一堆密密麻麻疊在一塊的符號,成為了有意義的「文字」。

能夠理解並運用符號,是人類相比其他物種最驚人的智能表現之一。

檢視閱讀

接下來說說第二層次的「檢視閱讀」。

對一部分讀者來說,最常出現的錯誤習慣,很可能是剛拿到一本書,就從第一頁的第一個字讀到最尾頁的最後一個字。

為什麼這是錯誤的?因為這就像你要買燈泡,走進超市後便從第一個貨架依序逐層瀏覽每個商品的標籤,就這樣一列列逛到最後一排,對店內高掛的分類指示牌是看也不看。

如果你是想打發時間,這也未嘗不可,但如果是帶著目的性,希望這本書解答某些疑問而閱讀,這種方法實在太過浪費時間。

當然,你也可以從最開始就想好好看完整本書,即便如此,拿到一本書就從第一句第一行看也不是最好的方式。

當我們去逛百貨公司時,就算是漫無目的的遊覽,是不是多少也會看一下樓層介紹、櫃位擺設地圖等等?因為我們進入一個陌生的空間時,會自然地想要了解它的架構。

對一本全然陌生的書也是一樣,先去了解它的主題、架構、重點精華等,對於全面理解這本書絕對有益無害。

檢視閱讀就是在走進百貨之前先看看簡介、地圖與樓層介紹,或許沒有這些你一樣能逛得盡興,但多理解這些,可以更好地幫助你了解,哪些區域你有興趣花點時間深入探索,或者哪個部分能為你提供更大幫助。

對於檢視閱讀,作者提供了以下步驟:

  1. 先看書名頁,如果有序就先看序
  2. 研究目錄頁,理解全書架構
  3. 如果書中附有索引,也要檢閱一下
  4. 如果有書衣,不妨讀一下出版者的介紹
  5. 挑幾個看來跟主題最相關的篇章來看
  6. 把書打開來,東翻翻西翻翻唸個一兩段,有時候連續讀幾頁,但不要太多

另外,如果這對你來說是有點難度,閱讀起來格外辛苦的一本書。作者強烈建議,在閱讀這種書(或文章段落)的時候先從頭到尾讀完,不要停下來查詢不懂的字詞,或者思索某段文句。

哪怕一開始只能瞭解個大概,在閱讀第二次時,原本卡住的地方或許就能有所進展,而就算到最後仍有些部分你怎麼都不明白,至少你已經獲得了可以理解的部分,而不是在遇到困難後就全部放棄。

這種概念放回檢視閱讀裡,就是在最開始的時候不要花太多時間在沒什麼回報的地方,最開始的時候理解輪廓,再來是骨架,之後才把細節慢慢補足。

甚至有些書在做完檢視閱讀後,你就知道了究竟要不要繼續讀下去。你不需要從頭到尾一字不漏看完後,做出的結論是「這是一本不值得花時間去看的書」。

或者相反的,當你讀到某個索然無味的章節時,就認定後面說的同樣都是廢話,而因此錯過了整本書的精華所在。

檢視閱讀,是拿到一本書後該做的第一件事,這就好比在蓋房子前要先畫好草圖,理解這是一間什麼樣的房子,才不至於在砌完煙囪後,才疑惑為何旁邊會出現馬桶。

分析閱讀

接著來到分析閱讀,這個階段確實就是一字一句毫不遺漏的閱讀了,但在這個步驟,依然有些可以多花心力,進行一些讓整體閱讀行為更加「有效」的方法。

在逐章逐句閱讀時,讀者需要同時有意識地執行以下談到的幾件事,只要你有做到,肯定不會出現一本書讀完後,「好像懂了又好像沒有」、「好像獲得了些什麼,但具體又說不出來」的狀況。

這本書到底在談什麼?

分析閱讀第一個階段,讀者要了解一本書主要想說些什麼?完成這個階段,要能夠回答以下四個問題:

  1. 這本書屬於什麼類型?實用性還是理論性的一本書?是屬於哲學或者科學類的?
  2. 用一句話或一段話簡短描述整本書的內容
  3. 列出重要的章節,以及它們如何組成整體架構
  4. 找出作者想討論或解決的問題

在這個階段,你或許還沒有把整本書的每句話都讀透,但你已經可以了解到,作者主要想討論什麼樣的主題,想要探求哪種真相,或解決哪些問題?而這本書又是用什麼架構與表達方式完成整個討論。

在這個階段,最大重點就是完整了解作者給自己出的「題目」是什麼。完成這個任務後,下個階段則要開始尋找作者對這個題目給出的「答案」。

與作者達成共識

分析閱讀第二個階段,主要專注於作者如何回應他為自己訂下的主題。藉由以下四個步驟,讀者可以更好的掌握這個階段要做到的事情:

  1. 找出書中的關鍵字(key word),整本書的討論圍繞著這些關鍵字,它們往往反覆出現,或是在最重要的句子中出現
  2. 找出重點句子,也就是點出全書主旨的那些段落
  3. 藉著關鍵字、重點句子(或書中現成的重點摘要),架構出全書的基本論述
  4. 確認作者已經回答了哪些問題,還沒回答哪些問題,以及他明確知道自己沒法回答哪些問題

在這個階段,想檢視自己是否真正抓到主旨,可以測試你能不能「用你自己的話」來重述,或是能不能觸類旁通「自己進行延伸舉例」。

如果要回答主旨是什麼,卻只能翻來覆去地唸出那幾句原文,或是只能拿書中已有的例子做說明,很可能就還沒能完全搞懂作者到底想說什麼。

「與作者達成共識」,並不代表要你認同他書裡說的每一句話,而是指作者想表達的意思,是否都完全吸收了。評論和討論一本書是下個階段要做的,在這個階段需要確認的是,你與作者是不是都同意了每個字、每個句子都表達了同個意思。而非作者寫了「I miss you(我失去你)」而讀者卻理解為「I miss you(我想念你)」,除非作者原本就想同時表達這兩種意思,而讀者也在同意這點的情況下完成對上下文句的理解。

在完成這個階段前,讀者「還不能」對作者的想法表達任何意見。《如何閱讀一本書》著重強調,除非你看懂了作者想說的每一句話,否則作者就算聽見你輕率的批評,也只會回「去把書重新看一次」。

這樣的討論就像對方朝你發了球,你揮空拍子後,卻質問對方怎麼沒有把球繼續打回來一樣,是毫無意義也不具任何價值的。

所以,在你確定已經(盡可能)完全理解作者想說的每件事後,我們便能夠進入下個階段,也就是討論作者對主題提出的論述。

不論贊成或反對,提出公正的評斷

完成前面步驟後,終於來到讀者能夠自由思考、發表意見的階段了,但《如何閱讀一本書》提醒了一些關於評論的重要事項。

如同前面所說,在你完全了解整本書,確認能夠回答前面所有提出的問題之前,讀者沒有評論的資格,不能主張你認為作者說的好或壞、對或錯。如果對方說的某些話你根本沒有聽進去,這時候去批評他,究竟是想尋求答案,還是只想找個藉口壓別人一頭?

那麼,就算書裡有些地方沒搞懂,你可以說,作者講的某句話、某個論點你百分之百就是不同意嗎?

可以,但是你也需要提出相應的理論證據、分析說明,單純對某件事說「我不同意」後就結束對話,卻沒給出任何理由,像是給個閉門羹一樣難受。

就算這是你在自己心裡做出的結論,這種沒有理由的評論也沒有任何益處。你不同意,是因為什麼樣的理由?作者提出的證據有問題?論述的邏輯有誤?還是對討論的議題避重就輕?

讀一本你不同意的書,有可能和讀一本你全然同意的書一樣獲益良多,甚至比後者更有收穫。

後者像是你在和自己對話,你們全然同意彼此的觀點,只是對方可能說得更仔細、深入,讓你釐清了原本曖昧模糊的那部分想法。

但讀一篇你不同意的文章,卻可以藉由正面碰撞,讓你明白你對某個議題真正的想法、思考邏輯,以及究竟如何獲得這個結論。一旦深挖下去,甚至可能發現你原本的想法不過是既定的意識形態,毫無理論根基。

這時候你原本不同意的意見,就可能化為你思考的一部份,或許它並不是以原始模樣被接受,但會在消化和吸收後成為你的一部分。

如果書本對你來說不只是娛樂,而是為了成長、為了追求真知。經歷前面那麼多步驟後,讓一本書成為你的養分、成為繼續前進的基石,自然就是首要的目標。

《如何閱讀一本書》寫到:

主動的閱讀不會為了已經了解一本書在說些什麼而停頓下來,必須能評論,提出批評,才算真正完成了這件事。

當然,如果整本書對你來說只是娛樂、僅僅用來滿足好奇心,那你確實可以不用做出評論。像是如果一篇文章告訴你「木星擁有近一百個衛星」,除非你是個天文學家,否則這件事可能和你的生活毫無交集,那你確實可以用不著同意或不同意這篇文章。

然而,主動的閱讀往往也包含對閱讀材料的選擇,挑選那些主題對你來說更具意義、和你有所關聯的書,而不是拿到什麼讀什麼,自然能帶給你更多的思考養分,達成生命和心智的成長,而這也是閱讀能為我們帶來最棒的事情。

2023.11.30

avatar-img
3會員
2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序 閱讀,自古以來便被視為一種提升自我修養、開拓視野的重要途徑。 無論是經典文學、科學著作,還是輕鬆的小說、詩歌,每一本書都像是一扇窗,帶領我們探索未知的世界。
Thumbnail
相信大家都知道閱讀的重要!人生的高地就是取決閱讀量,但是當你準備要好好閱讀時是不是會碰到一些問題就好比,我不知道我該讀什麼書又或者是讀完後就忘記內容了跟沒讀過一樣,還有讀完之後知識沒辦法運用在工作跟生活中,然後還有一個大部分人的問題,我沒有時間啊 如果你有以上這些問題我很推薦大家一定要去閱讀這本書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書籍《深讀的技術》,提供了各章節的重點摘要與作者的心得感想。同時分享了另外兩本有關讀書方法的好書。內容涵蓋主動型讀書法、被動型讀書法、讀完後如何與書相處等多個主題。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作者如何將書籍章節中重要的知識進行條理化整理,並提出效率化閱讀的方法,適用於任何領域的知識學習。
Thumbnail
閱讀對人們的好處包括還原概念本來面目、獲取豐富的選擇、增長知識、自我突破、創造無限時間。另外,也整理出作者從24種不同的角度,介紹各類好書及對自身的好處,並提供了相應的閱讀節錄與整理。
Thumbnail
各種精簡過的懶人包影音或文章,已經被精心設計,當你需要提出「自己的」意見或者得出「結論」時,可以直接使用它們,這也是現今將知識分子的觀點包裝成商機如此活躍的原因。本書探討作者對如何正確閱讀一本書的技巧及看法,指出大部分的人的閱讀程度其實只有小學畢業,若缺乏正確閱讀的認知及技巧,是難以體驗閱讀樂趣的。
Thumbnail
閱讀書籍: 讀書變現的創作法則 提升閱讀量的技巧 了解全貌: 閱讀前,花費時間先將目錄前言看完,並且快速翻閱,找出書中的標題、粗體字或是圖表,將不熟的觀念、有幫助的觀念再圈起來。 判斷書籍是值得精讀: 透過了解全貌後,找出閱讀目標,並且判斷全書的難度,如果只是簡單的生活輔導書籍,就快速閱讀
Thumbnail
這本書教導如何以六種不同的閱讀方式有效地提取書中的內容並應用在自己的生活中。書中特別強調閱讀不應只有輸入,也需有輸出,並且行動力是非常重要的。閱讀完一本書後,制定付諸行動的練習相當重要,並且重複閱讀和覆盤能夠幫助自己實現想要的目標。本書的簡短書評心得也有助於對內容的理解和應用。
Thumbnail
閱讀書籍: 讀書變現的創作法則 書中提出四個盲點: 從頭到尾閱讀才算讀完 追求速度和數量,不注重效果 只看專業書,不看其他書 看完書沒有任何行動 這四項都是假觀念,只要書中的觀念能應用在生活中,就是有閱讀到書籍,並且,不必一定要花費大量時間一次看完,可以分多次觀看,長久的小進步大於突然的
在閱讀認識自己相關書籍中遇到瓶頸,剛好又有讀到“多元思維”這個詞,所以想轉換一下思維,多閱讀多思考多整合,想透過這本書學習如何閱讀以及訓練一下思考力的肌肉。 本書提到以下三件事以及我的一些想法: A.讀書能獲得知識,並能在書中得到不同體驗,思考其中能為自己帶來什麼幫助,若能將知識與體驗內化,就能
Thumbnail
序 閱讀,自古以來便被視為一種提升自我修養、開拓視野的重要途徑。 無論是經典文學、科學著作,還是輕鬆的小說、詩歌,每一本書都像是一扇窗,帶領我們探索未知的世界。
Thumbnail
相信大家都知道閱讀的重要!人生的高地就是取決閱讀量,但是當你準備要好好閱讀時是不是會碰到一些問題就好比,我不知道我該讀什麼書又或者是讀完後就忘記內容了跟沒讀過一樣,還有讀完之後知識沒辦法運用在工作跟生活中,然後還有一個大部分人的問題,我沒有時間啊 如果你有以上這些問題我很推薦大家一定要去閱讀這本書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書籍《深讀的技術》,提供了各章節的重點摘要與作者的心得感想。同時分享了另外兩本有關讀書方法的好書。內容涵蓋主動型讀書法、被動型讀書法、讀完後如何與書相處等多個主題。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作者如何將書籍章節中重要的知識進行條理化整理,並提出效率化閱讀的方法,適用於任何領域的知識學習。
Thumbnail
閱讀對人們的好處包括還原概念本來面目、獲取豐富的選擇、增長知識、自我突破、創造無限時間。另外,也整理出作者從24種不同的角度,介紹各類好書及對自身的好處,並提供了相應的閱讀節錄與整理。
Thumbnail
各種精簡過的懶人包影音或文章,已經被精心設計,當你需要提出「自己的」意見或者得出「結論」時,可以直接使用它們,這也是現今將知識分子的觀點包裝成商機如此活躍的原因。本書探討作者對如何正確閱讀一本書的技巧及看法,指出大部分的人的閱讀程度其實只有小學畢業,若缺乏正確閱讀的認知及技巧,是難以體驗閱讀樂趣的。
Thumbnail
閱讀書籍: 讀書變現的創作法則 提升閱讀量的技巧 了解全貌: 閱讀前,花費時間先將目錄前言看完,並且快速翻閱,找出書中的標題、粗體字或是圖表,將不熟的觀念、有幫助的觀念再圈起來。 判斷書籍是值得精讀: 透過了解全貌後,找出閱讀目標,並且判斷全書的難度,如果只是簡單的生活輔導書籍,就快速閱讀
Thumbnail
這本書教導如何以六種不同的閱讀方式有效地提取書中的內容並應用在自己的生活中。書中特別強調閱讀不應只有輸入,也需有輸出,並且行動力是非常重要的。閱讀完一本書後,制定付諸行動的練習相當重要,並且重複閱讀和覆盤能夠幫助自己實現想要的目標。本書的簡短書評心得也有助於對內容的理解和應用。
Thumbnail
閱讀書籍: 讀書變現的創作法則 書中提出四個盲點: 從頭到尾閱讀才算讀完 追求速度和數量,不注重效果 只看專業書,不看其他書 看完書沒有任何行動 這四項都是假觀念,只要書中的觀念能應用在生活中,就是有閱讀到書籍,並且,不必一定要花費大量時間一次看完,可以分多次觀看,長久的小進步大於突然的
在閱讀認識自己相關書籍中遇到瓶頸,剛好又有讀到“多元思維”這個詞,所以想轉換一下思維,多閱讀多思考多整合,想透過這本書學習如何閱讀以及訓練一下思考力的肌肉。 本書提到以下三件事以及我的一些想法: A.讀書能獲得知識,並能在書中得到不同體驗,思考其中能為自己帶來什麼幫助,若能將知識與體驗內化,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