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3/1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讀書筆記|為什麼《好人總是自以為是》?

《好人總是自以為是》The Righteous Mind : Why Good People Are  Divided by Politics and Religion作者美國社會心理學大師強納森.海德特運用了二十五年來在道德心理學領域的開創研究,證明道德判斷並非源於理性,而是源於直覺。人類的本質不僅是講道德,同時也愛說教、愛批評、愛論斷,著迷於正義,最後必然會變得自以為是=「好人總是自以為是」。


這本書在講人性及道德判斷導致的社會現象(以宗教及美國政治微例),主要圍繞在思維和例子,以下是我的筆記


【第一部】道德的判斷是直覺先來,策略推理後到

➰我們的心智一分為二:理性的騎象人就是要服侍情緒的大象,騎象人為大象直覺編造出各種論據理由,從而做出道德判斷。

👉這邊我想到當有人跟你立場不同的時候,往往直覺(大象)會想反擊,並激動地做出捍衛自己理念的發言(騎象人)

➰情緒是一種認知 同理化:認同別人情緒和思緒,並以適當情緒因應之驅力 系統化:分析系統的變數以得出控制系統行為背後之驅力


【第二部】道德不光是傷害和公平而已

➰道德體系是由價值觀、德行、規範、習俗、認同感、體制、技術及演化出來的心理機制環環相扣而成,用以抑制或控制自我利益,讓合作的社會能夠成真

➰人性是自利且策略性利他主義

➰對正義之心的味覺受體:關懷、公平、忠誠、權威、聖潔、自由。反之則是 傷害、欺騙、背叛、顛覆、墮落、壓迫。


【第三部】道德凝聚人心卻也令人目盲

➰快樂來自於關係:我與他人、我與工作、我與事物

➰團體感是指社會制度及共同意向,蜂巢組織是指增加相似點、運用同步現象、建立健康團隊競爭

➰宗教協助群體向心力,讓人們共同完成個人無法完成的事,是道德的外骨骼

➰儀式習俗能使人類在無血緣關係下合作

➰行為經濟是指信託人和受託人間的信託遊戲

👉此部在講常有人以道德之名來攻擊別人,而導致社會岐象


這本書對我來說在閱讀的時候沒那麼容易,對我來說有點發散,但裡面的思維可以用來思辨周遭社會的議題。例如台灣的政治亂象,明明其實是同一個光譜(政黨)的人們也會因為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才是對的(好人)而自以為是的搞分裂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CALLYHISTUDIO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