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3/11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如何閱讀一本書》(下)不同讀物的閱讀方法

在上一篇文章中,說明了閱讀的不同層次,以及在這些層次當中,應該如何進行有意識且主動的閱讀。

除此之外,在本書的第三篇,作者特別說明不同類型書籍的閱讀方法與閱讀注意事項,我在這裡選出了其中三個對我個人來說最具啟發性的章節,分別記錄了本書對閱讀「實用書」、「想像文學」與「歷史書」推薦的閱讀方法。

如何閱讀實用型的書

理論 v.s 實用:知識傳遞與行動指導的差異

在這裡,對「理論」和「實用」的定義是,前者只負責傳遞知識,而後者則是論述如何行動。

一本理論性作品,最後都能向自己提出的問題給出一個答案。實用性的書只說明行動的規則,實際的問題卻則要靠讀者的行動來解決。

與此同時,一本實用性書籍除了講述行動規則之外,也會說明其背後的原理,讓規則容易被接受和記住。換言之,作者會用理論性的原則歸納出行事準則,用一套論述說服你採取某些行動。

因此,實用性書籍大致可分為兩類:

第一類是「說明規則」的書,如烹飪手冊、駕駛指南,這些書可能僅僅說明規則,但也常會加入原理的說明,讓你更能夠接受這些規則並採取行動。

第二類實用書是「闡述規則的原理」,如政治、經濟、道德書。這類書容易被認為是理論性的書,但實際上是實用書。它所講述的形成某種規則的原理,事實上就是在為這份規則背書,有些書將規則講得十分隱晦,但讀者依然能自動明白,這種書實際上說明了哪些能夠應用的規則。簡而言之,只要這本書的論述,最終能夠與某些現實的行動聯繫起來,這就是一本實用書。

反之,如果一本書從頭到尾只是在說明某些「事實」或者說「知識」,並不意圖驅動你做任何事情,那這就是一本理論書。

面對理論性的書,讀者需要觀察的是,自己和作者之間對某項原理與假設的是否一致,或者有互相衝突的部分。而一本實用性的書,則一定和你的目標,也就是行動的結果相關。如果你不認同作者認為你應該尋求的結果,那麼就算他的建議再完整,你也不會同意他的觀點。

總結下來,閱讀實用性書籍時,需要掌握兩個要點:

1. 這本書的目的、希望達成的結果是什麼?


2. 作者建議用什麼方法達成這個目的?


實用書中的隱藏意圖

因為實用書的效果是造成行動,所以,每一本實用書中都包含作者對某些主張的宣傳。無論書中闡述多少理論,無論談的原理有多深奧,沒有一本政治哲學書不是在向你兜售「最好的政府型態」,也沒有一本道德書不是在說服你何謂「美好生活」。

一個人必須要被說服,才會採取特定的思考與行動,除了理智以外,情感也是其中重要的因素。我們往往得在激烈的情感驅使之下,才會採取某些與原本截然不同的行為。

也因為實用書必須說服你去行動,作者的性格在實用書中就比理論書來得重要。讀一本數學書的時候,用不著知道作者是誰、人品如何,作者的人格和他的理論本身毫無關係。但如果要了解與評斷一本道德、政治或經濟論著時,作者的人格、生活與時代背景往往扮演重要角色。

因為實用性作品聯繫到的是某種「目的」,而這份目的必定是與寫作當下的背景分不開的。

如果不知道馬基維利在世時義大利的政治情況,就無法正確評斷《君主論》。而在讀霍布斯的《利維坦》時,就必須了解當時英國正處於內戰,社會充滿暴力與混亂,因此亟欲渴求一個至高權威保護每個人的權利與安全。

如果不了解這些背景,《君主論》和《利維坦》會像搭在天上的空中樓閣,既虛無縹緲又讓人摸不著頭緒,讀者不可能找到自己與這本書的關聯,更不要說採取任何行動了。

唯有了解這些實用書經典寫作的背景,了解它們在出版當下的時代發揮了那些作用,我們才有辦法將這本書與社會的互動關係,拿來與現今的社會做對照,從而在這個時代讀出這本書的價值。

如何閱讀想像文學

快速並完整的閱讀

和其他書不同,想像文學給予讀者的不是知識或行動的規則,而是一種「體驗」。作者從頭到尾的目的,就是創建一個場景,最後讓你彷彿也在那個場景中「活」了一遍。

因此,閱讀想像文學時的第一個要點,是要「快速」並「完整」地閱讀。否則可能在讀到後面時已經忘記前面的情節,或者錯過某些完整的劇情,打斷整個體驗。

當然,有些長篇文學份量相當可觀,所以第一條規則總結來說,是盡量在合理時間內閱讀完整部作品,以保持體驗的完整。

全身心投入

閱讀想像文學的第二條準則,是「全身心投入其中」。與論說性的書籍相反,閱讀想像文學時,你不應該懷疑作者告訴你的事情,不要懷疑任何發生的事情,不要質疑任何設定。你要活在角色的世界裡,和他穿一樣的衣服,吃一樣的食物,走在一樣的街道上。

想像文學可以說是最需要「主動閱讀」的一類書籍,有趣的是,和其它類型的書相比,我們往往非常樂於花費心力投入其中。

想像文學帶來的好處

除了純粹的心智娛樂之外,想像文學至少還有以下兩項優點。

第一點,想像文學帶引我們利用想像力去跟著某人去活他的人生,也就是說,我們在分享角色深刻洞察力的同時,卻不需要跟他承擔同樣的苦難。就像那句耳熟的名言:閱讀別人的人生,能讓你也跟著活過他的人生,因此獲得不只一種生命經驗。

第二點是,想像文學能夠滿足我們許多潛意識的需要,這些需求往往是現實無法滿足的。比方說,夢幻浪漫的愛情、善惡有報與正義公理的實現,以及得償所願、苦盡甘來的結局。

許多經典想像文學作品,無不滿足了這些隱藏的渴望(也同時助長了這些渴望)。這些作品能夠彌補我們認知與現實的落差,替讀者帶來心靈上的慰藉。

想像文學的影響力

也正因此,想像文學往往比論說性作品更有影響力。讀者喜歡閱讀精彩的故事,卻沒多大興趣聽一位思想家邏輯完整、證據可靠的論述。

像《動物農莊》、《一九八四》和《美麗新世界》等文學書籍,都比其他任何論說作品更能帶動它們想傳達的觀點。也因此,被極權政府最嚴格查禁的往往不是某些政治理論書,而是擁有巨大政治影響力的文學作品。

雖然它們往往不是那樣鮮明,但所有想像文學也都含有某些宣言或主張,只是被包裝在精彩流暢的故事裡頭。但是要記得,讓你留意並有所反應的不是作品本身,而是其他原本就埋藏在你內心的事物,同個片段可能會替不同讀者帶來完全不同的感受。作者或許想透過作品傳達某些事物,但最終的感受和體驗則是屬於你自己的。

在閱讀想像文學作品時,你可以單純享受被它觸動的感覺,除此之外,它也可能讓你察覺甚至改變自己某個部分,用通俗的話來講,它會讓你「醒悟」和「蛻變」。這也是想像文學擁有的獨特力量。

如何閱讀歷史書

史實 = 真相?

我們閱讀歷史書時,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或許會是:「這份紀錄可靠嗎?」

我們下意識會想到的,或許是文字的真實性,但事實上,兩位作者也可能用同樣的資訊寫出完全不同的史實紀錄來。

即便是當代的事件,我們也知道,雖然理論上記者需要完全中立客觀,但這事實上這也是做不到的事情。對於真實事件的紀錄,更加常用的描述是「可信度」,而可信度則由查證力度、是否多方比對、是否同時記載正反說法等等方式來確認。

歷史也是一樣的,即便是已經蓋棺定論的事件,依照歷史學家統整、編排,最重要的是他如何「解釋」這些資料的方式,同一段歷史可能會有完全不同的面貌。

比如說,某時某地某人做了某件事導致某種後果,歷史學家其實完全不曉得這位當事者的想法到底是什麼,但為了讓這段歷史變得完整且具連貫性,就會拿著放大鏡東找找西找找,看看哪些事件可能會是他的動機,然後完成這段故事。

托爾斯泰就認為,造成人類行為的原因太多又太複雜,而且動機又深深隱藏在潛意識裡,因此我們無法知道為什麼會發生某些事。一個人推翻原本的領袖,可能是他害怕被人殺掉,也可能純粹是他看對方不爽。

也就是說,歷史學家如果要寫歷史書,就一定會有「編纂」的成分,他不能無中生有的虛構某些史實,但必須替當事者說出他的想法。歷史學家一定要提出一套理論,解釋這些人為什麼會做出這些事。否則就只是一堆像是過去降雨、氣溫等冰冷的數據紀錄,這樣的內容是不會被稱作歷史書的。

閱讀歷史:探索人生抉擇的智慧

如果說,歷史學家的工作就是提出自己的理論,替某段歷史套上特定的模組,提出他是如何看待這段歷史的,那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呢?

我們都知道,某些朝代會修改過去的歷史,某段歷史甚至前後會被修改多次,屬於翻案後再被翻案。問題是,歷史當事人可能連墳塚都湮沒在時間長河裡了,百千年前的事情,難道還會影響到現在的時代?

事實是,會而且往往影響重大。因為所有的歷史,也就是從古至今所有人類做出的決定,必然有其「普遍性」存在。今天的我們或許不會為了搶奪奴隸而開戰,但因為有限資源而爆發衝突,依然是再日常不過的光景。

所以,今天的人如何解釋過去的歷史,就有可能決定當下的事態應該如何發展。以前的某人曾經做過某事結果造成某個結果,所以我們現在就應該做 XXX 才對。

馬克吐溫便曾說過:「歷史不會重演,但會押韻。」因此,過去的歷史往往會成為當代領導做決定的重要參考,而特定版本的歷史也就有可能成為今日某個政權的重要背書。

而對我們這樣的個人來說,或許不會面對跟歷史偉人相同的重大事件,但我們也可能在某段人生遭遇與他們類似的處境。回顧過去的歷史,我們可以知道,曾有哪些人做出那些決定,而他們最後獲得了那些結果。

也就是說,閱讀和解讀歷史不是為了瞭解過去,而是瞭解當下正發生了什麼,有哪些可能的選擇,它們的後果又各自為何。

人類掌握過去,是為了掌握未來,不然誰會在乎早就做古的人生前大小事蹟呢?歷史中所記載古人犯過的錯誤,今天的人也依然在繼續重複,但如果真正讀懂一段歷史,就可能挑脫自己當前的處境,從宏觀的視角看到自己所處位置,達成趨吉避凶的目的。

正如同當代歷史學家呂世浩所說:「當你碰到人生重要難題時,相信我,你絕對不是第一個遇見類似難題的人。」

當我們碰到人生難解的題目時,就可以去讀一讀歷史、自傳、紀實,去看看別人的故事,瞭解他們最後都交出了什麼樣的答案。

2024.03.08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