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意識到生活開始出現「無聊」的時候,
想做的、還沒做的事情明明很多卻什麼事情都不想做的時候、
逃避一些連自己都不知道是什麼事情的時候、
又或許是生活風平浪靜使得內心又想催促自己做些什麼去改變現狀而焦慮的時候、
如果我覺得自己過得挺好,那是情況真實還是自我安慰?
如果我覺得自己過得不好,那又是真實或是對未來抱有憧憬所致?
對所有現狀焦躁不安的自己與感到安逸的自己,究竟哪個才是因為過度社會化而產生的自己?我還沒做出決定,但也或許並不需要做出決定。
換工作之後過了兩年半與家人聊到如果環境中的同事們一直持續做這份工作的話將來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都會與相同的同事相處並做著差不多的事情、會是一段長期的關係,讓我感到很不可思議,但家人告訴我其實很多職場都是如此,如何面對與妥善安排逐漸趨於平淡的日常生活是一個很大的基本人生課題。
或許第一份工作固定兩年一波跳槽潮的風氣真的定型了我對於整個職場生態圈的認知吧?但其實那也只佔總體業界生態的冰山一角,職場環境五花八門,在遇到現在的工作之前我的認知只到那裡而已,或許也正是因為在我心底覺得那樣確實也有不少好處。
當生活作息進入穩定循環而開始出現無聊的時候,我知道明明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但以往是選擇換新的環境、買新的東西、找新的體驗而不是將原本應做未做的事情逐一實行,然而生命就是這麼有趣,如果感到乏味與枯燥的話大可以環境不妥為理由再找個新地方重新來過,但舊的問題仍未解決只想靠「重新開始」來逃避課題的話,無論重新開始幾次都會在不同的地方被相同的問題卡住。
想要解開這樣的困境必須好好面對「無聊」產生的源頭,無聊是逃避某些事情而導向的狀態,逃避某個我們心底渴望去成為但卻不敢面對改變的自己。
我想成為卻不敢去成為的自己是什麼樣子呢?
這次,我想嘗試去面對他、看看不一樣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