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3/1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實習日誌 113.03.12_接住情緒_楊晟】

    【該做什麼?還能做什麼?】

    早上的運動英語課前往籃球場,進行傳球、攔截、投籃的練習,到了進行攔截的練習,阿漢因為非常興奮,於是把應該攔截下來的球擊打出去,不小心打到了小臻的臉,小臻當場痛到蹲下來哭,而阿漢也知道自己闖禍了,直接坐在地板上,愣住了。

     

    當下我和LuLu老師確認完小臻的傷勢、讓他先休息後,就開始跟阿漢對話,除了回顧當下的細節,LuLu老師也讓阿漢了解到自己的興奮有可能會無意傷害別人,開心玩很好,但不能因此失了分寸,阿漢也承認看到小臻受傷後,應該要說些或做些什麼,但當下真的慌了,於是在想還可以怎麼做,後來等到小臻休息結束、回到活動時,阿漢也有主動上前關心並道歉。

     

    其實當下我親眼看到事情的發生(因為在我面前),也知道阿漢做錯了什麼,但想到CCMASS,我先請LuLu老師過來一起確認孩子的情況,請孩子先去休息,等到兩邊情緒都穩定後,再來和孩子分析剛剛的過程和錯誤的環節,如果當先有說出任何指正、指導的語句,那不僅沒辦法幫助受傷的孩子,連犯錯的孩子也可能會更加否定自己,錯失進步的機會。

     

    【到此為止】

    中午和實人的老師和伙伴在討論情緒的問題,包含環境的影響、老師的情緒、社會對情緒的包容等等,其實我最有感觸的是亮師提到家庭氣氛的環節,小時候我的家庭是典型以父母情緒為家庭氣氛依據的例子,我父親聰明、有原則但愛面子、易生氣,我母親雖然情緒溫和但身為老師,我卻覺得好像她把我當成學生而非孩子,夫妻的共同點就是不在乎小孩的情緒,只在乎小孩的表現,這造成了只要我表現不好,我們家就變成超級低氣壓中心,縱使我傷心難過,我父母依然會生氣的罵我為什麼考差了。

     

    我人生長大後的第一個目標,也是我對自己教育的期許,就是我不要複製我爸媽對我的方式,雖然現在的我跟父母關係很好,但我依然忘不了我小時候多在被窩哭的樣子,我知道那樣的方式會給孩子、周遭的人有多大的影響,甚至有時候我發現我對我媽說話,會有一些我爸的影子,我只能不斷的提醒自己這件事,試著讓這件事情、這種情緒到我就好、到此為止。

    【如果是我】

    也許是對亮語的熟悉,我在觀課時幾乎不會產生任何問題,因為我就是在類似價值觀、類似方法下成長的,不會有問題而是記錄下很多我覺得精彩的地方和方法,但在昨天聽了小品老師和Tony老師的建議後,我決定把觀課的程度拉到:為什麼這個方法有效?這和我的方法有什麼不同?而這樣的調整讓我在閱讀課的觀課有了更深的學習。

     

    許多老師在課堂剛開始時,都會進行課堂回顧,讓學生發表上節課學了什麼,我也做過類似的事,但效果卻參差不齊,而寶師則是在發表開始前,讓孩子們有個人的回想和翻閱筆記時間,讓學生有內容,才會有有內容的發表。

     

    我也在課堂上處理過學生未完成作業的問題,也是努力透過對話和同理,理解學生未完成的原因,肯定誠實的勇氣並保持彈性讓其補交,但寶師在處理這件事前有先作預評:「孩子們,等下我會很嚴肅,你們要認真,但我不是要罵人,而是要處理事情」透過預評,讓孩子們有心理準備,並能了解到老師情緒背後的目的是什麼,而不是單純覺得:「老師生氣了」。


     孩子長大的過程中,其實都在觀察別人的情緒和臉色,試著做出適當的反應,而在不知不覺也開始模仿他人的情緒了,情緒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而當應該老師要能有自覺地去查覺自己的情緒和培養好的情緒管理,是我今天最大的收穫。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