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5|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讀書室_活在世間,但不屬於它

    raw-image


    人生有很多的目標,我們總是想要證明自己的能力,證明自己是獨立的,證明自己是成功的,創造自己的成就與地位。這是人們最在意關心的議題,自我實現避免不了是否成功,結婚也避免不了對象身分地位與自己是否相配,有沒有房有沒有車,收入是多少,頭銜是什麼。

    也有人追求自主性、獨立性,我不要與其他人一樣,我要活出自我。但在這些目標底下,到底是原自己自己的內在驅動,還是被慾望所驅動,其中有極大的差異性。

    一個人剛開始學習走進內在時,很難去分辨自己的選擇,是內在驅動還是慾望驅動。也許會覺得選擇某一條路比較能活出自己,但其實沒有一個原則去區分的話,很容易被慾望所驅使,甚至會非常強烈的捍衛自己的選擇。

    一個人的身分也許能顯示出你是誰,但無法定義你。通常人們會認同自己及他人的身分,比如律師、醫生,或者某人的太太,但這只是你是俗的一部分,並不是全部的你。

    這本書第一篇「活在世間,但不屬於它」,光是標題就很聳動,到底什麼樣的狀態是「活在世間,但不屬於它」呢?其實這表示了你繼續做你正在做的事,你繼續當一個媽媽,繼續當一位老師、會計、業務,但你要很清楚知道,這些角色都是你的某個部分的呈現,你最深的渴望是去實現自己的靈魂內在。

    兩者之間的區分非常模糊,表面上是一樣的,外表做著平常的事,但深層的動機卻是不同的。

    你依舊做著媽媽、老師、會計的事,但你的人生目的卻不只是作個媽媽、老師、會計,而是去探究內在的寶藏。如果你無法找到內在寶藏,你就會想要做更多事來證明自己,甚至把一生都花在追求更大、更美好的結果。

    這樣說真的很容易被誤會,以為書中提倡的是要拋棄世俗的事,好像追求財富地位是很糟糕的,或者要找個山洞冥想,不斷與自己內在的寶藏連結。如果你這麼做,也是用了錯誤的角度去獲取內在寶藏。

    而是我們要瞭解,要如何在內在寶藏的基底上,活出自己的樣貌,否則即便你躲到喜馬拉雅山上的山洞修行了,依舊試用扭曲的態度去掩飾自己的慾望。

    既然是「活在世間,但不屬於它」,可千萬不能忽略調「活在世間」這個前提啊!!!你依舊生活在世間,而非躲在山上或廟裡成天打坐冥想。真實的去面對自己的家庭、事業,好好的去處理自己的渴求與排斥。在這兩股極大的撞擊壓力之下,一旦敞開心就就能看見自性的光輝。

    我知道這樣講太輕鬆,每個人在生命中的心路歷程,真的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也許你我會有類似的經驗而有所共鳴,但其中巨大的破碎拉扯,只有自己知道~當我們想著要天人合一,要陰陽調和,那就勢必得經歷這樣的地域經歷。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