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放核廢水進入海洋,賭上地球的命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2023年9月


排放核廢水進入海洋,賭上地球的命運?

將130萬噸核廢水倒進入海洋,光是看到這件事已經心寒。

報道說已去除氚以外62個核素的多核素。而現時比較爭議的是氚(tritium)和碳14(Carbon-14),它們分別是氫和碳的放射性同位素,兩者均難以從水中分離。而同時也常見於大自然,甚至是人體。含有氚的水可稱為氚水(tritiated water)。


報告指核廢水與一般核電站排放的冷卻水無異,聯合國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總幹事拉斐爾·格羅西(Rafael Grossi)等更曾形容該國所稱的「處理水」可以飲用。

而綠色和平東亞分部資深核能專家蕭恩·伯尼(Shaun Burnie)6月份又投稿中共中央宣傳部主辦的英文《中國日報》說:「有機形態的氚,已被發現會在浮游植物中——即海洋食物鏈的基層——出現生物積聚的現象,令人憂慮。單是至今仍未有任何相關的全面環境影響評估,已是非常荒謬的事,反映或有人刻意低估氚在環境中的積累和潛在毒性。」


公告天下要把核廢水排放入大海,並取得人類的「安全」檢測與結果,這是真小人。

也有些國家偷偷排進大海的偽君子,兩者分別在於對海洋傷害的程度不同。

如同一人用大刀傷人,一人用小刀傷人。難道小刀就不痛嗎?

這是五十步笑百步。

又如吸煙與吸毒哪個傷害較大? 一定有人會說是吸毒吧,你看吸煙的人也有些很長命的。

那是歪理,主要看份量,你試試每日吸50支看看吧。


海洋不會理會你是什麽國藉、什麽種族、有心抑或無意,也不會對人類進行問責。

海洋只是默默接受,還孕育了整個地球的生命和環境,包括人類與他們的文明。


有人說:我們要「相信科學」,沒錯,我們要相信科學。

但百年物理學誔生至今,科學來到今時今日,開始停滯不前,有沒有想過,現今人類的科學與科技太落後呢?

我們無法更好處理核廢水,只是稀釋後一直儲放。現時儲存130萬噸時,才開始排入大海。若說沒有地方,令人難以信服,更加準確的說法是不要再浪費財力建造儲存槽與地空間罷了。


以人類現今的科技,真的能夠掌握核廢水中所有的有害物質嗎?當中有含我們不知道物或者反應後產生的物質嗎?我們不會知道。

核廢水對海洋中的哪些生物會造成傷害或者變異,以現今的知識又可以知道嗎?


我們對海洋也只是一知半解,還有多少種生物是我們也不知道,談何說對海洋影響甚少?

人類自工業革命年代便開始破壞自己懶以生存的地球,由工廠的廢氣排放,發明膠袋污染海洋,有毒汽油的排放,小型冰箱用的冷卻劑,不是傷害海洋便是大氣層。

幾十年後終於有人發現問題,這些問題才得以減少與使用其他物質取代。

人類總是很自信地發明新的科技和物品,很驕傲地相信自身的知識與科學,當環境被污染後才知覺,後知後覺。


有毒鉛汽油就是一個例子。


1920年 托馬斯·米基利 (Thomas Midgley, Jr.) 為了從低成本賺取高利潤發明加鉛汽油令汽車排放出四乙基鉛(Tetraethyllead) 有毒物質,令地表的含鉛量比海底高出80倍,大氣含鉛量也升至百倍,不僅毒害人類本身,還破壞臭氧層。

托馬斯當年也因此獲受尼克斯獎章,然而,四乙基鉛不僅令患鉛中毒的人急劇增多,也有工人因鉛中毒而患病和死亡。

直到 克萊爾·卡梅倫·帕特森(Clair Cameron Patterson)發現鉛工業是大氣和人體內的鉛含量急劇上升的原因,並努力使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於1973年宣佈將逐步使美國的含鉛汽油減少60%至65%。到1986年,事至66年後的美國停止這種汽油,全球在2021年才結束這種有毒的汽油。


若不是因為克萊爾不斷對比環境中的含鉛量,甚至遠赴大西洋和太平洋底採集沉積物樣本分析,堅持地尋找出問題的所在。堅決拒絶乙基公司的遊說,將真相公訴於世。


很難想像可能要百年任由鉛毒害人與環境,人們才會知道真相。


人類過度的自信所犯下錯誤,而且當沒有人發現的時候,或者自身根本沒有能力去發現錯誤時,當日已漸久這將無法再彌補。

海洋無分國界,不僅是一體化,與所有生物都息息相關,如果失去了海洋,一切生物都無法生存。


一旦海洋生態遭到改變,或者破壞,尤其在深海出現問題時,我們也無法得知,當我們知道時將是惡夢的開始。


正如暴風雨出現之前,一切都看似風平浪靜,暴風雨來臨時想走也恐怕太遲了。


以人類現時的科技也只是在太空建立太空站,讓幾個人在上面駐守,但補充還是回到地球,想要建立太空殖民地,可以自給自足生活還是痴人說夢話。


倘若科技依然停滯不前,等到地球滅亡那天,人類也是同一命運。

如今,地球還未滅亡,人類便要豪賭一番,賭上地球的命運。若然安全便沒有事,否則就是自掘墳墓。


或許,如科幻電影所說。

人類最終滅絕了自己,還把其他生物和地球都拉來陪葬。


raw-image


avatar-img
13會員
140內容數
電影、劇集的介紹以及影評和劇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夏月。如水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忘掉種過的花 你正在要搬家
愛情總有離開的時候,正如人生總有完結一樣。
人與人走在街上距只有幾厘米
一個民族既文化並不是可以由一個人或者一個組織可以去改變的。 文化是一種根深蒂固在人的思想,影響人言行和態度。 從一個城市中的街道,便可以一葉知秋。
彼此相望 卻看不到對方 彼此相愛 卻沒有結果
天秤座 是一個注重公平,原則 同時擁有大愛與專一的星座
忘掉種過的花 你正在要搬家
愛情總有離開的時候,正如人生總有完結一樣。
人與人走在街上距只有幾厘米
一個民族既文化並不是可以由一個人或者一個組織可以去改變的。 文化是一種根深蒂固在人的思想,影響人言行和態度。 從一個城市中的街道,便可以一葉知秋。
彼此相望 卻看不到對方 彼此相愛 卻沒有結果
天秤座 是一個注重公平,原則 同時擁有大愛與專一的星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扣掉核融合,即便今年已經聽到輸出大於輸入的好消息,走到商轉、普及,進而開始改變世界,筆者大概看不到了,依照經驗幾十年跑不掉。技術的驅動力如此,但這只是指整個系統的技術性,人性的驅動力是什麼?這個答案,叫做「市場」。
【雙魚之論】英文拷到 G / D 找中文翻譯 「如果沒有安全的問題,沒有核廢料必須處理的問題,而且世界的潮流和台灣的共識都能夠接受,我覺得應該是開放討論的」。 不對吧~假使有這麼理想的能源方式,屆時台灣就生活在烏托邦了,應該100%採用核電,怎會只是「開放討論」而已? 台湾行政院長、将来の
【雙魚之論】英文拷到 G / D 找中文翻譯 今天,有反核文章:想學瑞士/核電應如期除役且不再新建。 問題是:瑞士有豐富的水力資源、核能到2050才完全停止、還可以隨時向臨國德、法、奧、義等國交易買電(包括核電),當然也可以售電(見Swissgrid)。反核人士為何不說這點?德國廢核且風
對於核電,一個是看未來,一個是看現在。 原本支持將核電納入台灣能源選項,以對應未來因為AI而爆發的用電需求,以及若被中共封鎖時因為LNG頂多能支持一週時間然後台灣就斷電的經濟部長,在與民進黨立委吃過飯後,立場完全改觀倡言「已能滿足客戶」,那未來呢?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反核理由幾十年未變,但科技飛快的演變似乎帶來了長夜將盡前的一點曙光。 
Thumbnail
用電一直被視為是破壞環境的主因,而目前的核能發電又讓人有很多的疑慮。 核電廠是使用核分裂產生能量,即是透過將重核(如鈾、鈽等)的原子核分裂成兩個較輕的核,在過程中同時釋放大量能量來達到發電的目的。 核融合就正好相反,它會將輕元素(通常是氫同位素)的原子核合併成更重的核,藉此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來發電
Thumbnail
立法委員郭昱晴今(24)針對核安會專報,從近日連續有感地震對核安影響、日本含氚廢水排放監控,到新媒體公眾溝通能力,多方面通盤檢視核安會效能。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前情提要,4/9時有提到有篇水資源的文章,是有Google推薦給我的: 今天Google有推薦給我他的下集,分享給大家: 文章中明確的指出,工業用水將大幅成長,再生水以及海水淡化看起來是勢在必行!文章中也有講出有這些專長的一些公司,大家可以參考看看! 然後,最近也一
Thumbnail
150人的大型講座、也是學程必修, 每週邀請業界專家或國外學者負笈授課, 主題橫跨工業節能、氫能、儲能、核能、風能、生質能。 惶惶十二週,每週都須提出五頁的分組報告。 目的是要研究一個產業瓶頸,提出解決方案, 例如船舶式核反應爐如何上岸併網提供穩定能源、 熔鹽儲能技術要如何平衡電網頻率、
Thumbnail
太陽能電池板在壽命結束時的回收和處理方式將成為一個重大問題。目前來看,被廢棄的太陽能電池板數量尚不算多,但預計在2032年後將急劇增加。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日本已開始制定對策,如「廢棄等費用預付制度」。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扣掉核融合,即便今年已經聽到輸出大於輸入的好消息,走到商轉、普及,進而開始改變世界,筆者大概看不到了,依照經驗幾十年跑不掉。技術的驅動力如此,但這只是指整個系統的技術性,人性的驅動力是什麼?這個答案,叫做「市場」。
【雙魚之論】英文拷到 G / D 找中文翻譯 「如果沒有安全的問題,沒有核廢料必須處理的問題,而且世界的潮流和台灣的共識都能夠接受,我覺得應該是開放討論的」。 不對吧~假使有這麼理想的能源方式,屆時台灣就生活在烏托邦了,應該100%採用核電,怎會只是「開放討論」而已? 台湾行政院長、将来の
【雙魚之論】英文拷到 G / D 找中文翻譯 今天,有反核文章:想學瑞士/核電應如期除役且不再新建。 問題是:瑞士有豐富的水力資源、核能到2050才完全停止、還可以隨時向臨國德、法、奧、義等國交易買電(包括核電),當然也可以售電(見Swissgrid)。反核人士為何不說這點?德國廢核且風
對於核電,一個是看未來,一個是看現在。 原本支持將核電納入台灣能源選項,以對應未來因為AI而爆發的用電需求,以及若被中共封鎖時因為LNG頂多能支持一週時間然後台灣就斷電的經濟部長,在與民進黨立委吃過飯後,立場完全改觀倡言「已能滿足客戶」,那未來呢?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反核理由幾十年未變,但科技飛快的演變似乎帶來了長夜將盡前的一點曙光。 
Thumbnail
用電一直被視為是破壞環境的主因,而目前的核能發電又讓人有很多的疑慮。 核電廠是使用核分裂產生能量,即是透過將重核(如鈾、鈽等)的原子核分裂成兩個較輕的核,在過程中同時釋放大量能量來達到發電的目的。 核融合就正好相反,它會將輕元素(通常是氫同位素)的原子核合併成更重的核,藉此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來發電
Thumbnail
立法委員郭昱晴今(24)針對核安會專報,從近日連續有感地震對核安影響、日本含氚廢水排放監控,到新媒體公眾溝通能力,多方面通盤檢視核安會效能。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前情提要,4/9時有提到有篇水資源的文章,是有Google推薦給我的: 今天Google有推薦給我他的下集,分享給大家: 文章中明確的指出,工業用水將大幅成長,再生水以及海水淡化看起來是勢在必行!文章中也有講出有這些專長的一些公司,大家可以參考看看! 然後,最近也一
Thumbnail
150人的大型講座、也是學程必修, 每週邀請業界專家或國外學者負笈授課, 主題橫跨工業節能、氫能、儲能、核能、風能、生質能。 惶惶十二週,每週都須提出五頁的分組報告。 目的是要研究一個產業瓶頸,提出解決方案, 例如船舶式核反應爐如何上岸併網提供穩定能源、 熔鹽儲能技術要如何平衡電網頻率、
Thumbnail
太陽能電池板在壽命結束時的回收和處理方式將成為一個重大問題。目前來看,被廢棄的太陽能電池板數量尚不算多,但預計在2032年後將急劇增加。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日本已開始制定對策,如「廢棄等費用預付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