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喬:裂縫或許會透出一點光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訪談日期:2024-02-27


台北公館有個寶藏巖聚落,1960年代開始出現居民,大多是榮民老兵與家屬,依著山形興建違章建築,漸漸成為聚落,80年代市政府原本想拆除,經歷抗爭,漸漸轉型為藝術村,斷垣殘壁的景象被稱作歷史斷面。差事劇團二十年前便在寶藏巖歷史斷面搭帳篷演出,2024年3/22、3/33要演出《裂縫-斷面記憶》,邀請導演、編劇鍾喬老師與我們聊聊這齣戲。


寶藏巖「歷史斷面」的環境劇場


蓉:差事劇團二十年前就在寶藏巖做了環境劇場。


喬:2010年寶藏巖藝術村才開村,這之前的十來年,因為那時有參加台大城鄉所啟動的OURS基金會的計畫,現在還在持續,他們透過城鄉的,聚落保存,展開社會運動,其中一個對象就是寶藏巖。寶藏巖就在台大對面嘛。還有一個重點是,90年代台灣開始拆違建,我還記得當時我住在長春路,台北比較北區一帶,那時就從北區一路拆到南區,拆過了現在的大安森林公園以後,就要拆寶藏巖。


拆了一半,那時馬英九第一次找龍應台當文化局長,文化局長聽到了台大城鄉所的夏鑄九老師說,這個地方不能拆,因為這裡有很多老兵的記憶,老兵的記憶是很多台灣底層共同的記憶。那是他們自己蓋的違建,在軍營裡面。這就牽涉到整個都市發展以後,我們怎麼看待現代化以及聚落保存的議題,也因此這個地方就被保存下來。


保存下來第一個重要的重點,就是歷史斷面。當時我們參與社會運動,寶藏巖要變成藝術村,我們就被文化局找去諮商,談論這些問題,我就稱那個地方應該叫做歷史斷面。我跟櫻井大造,日本的帳篷劇導演談到這個地方怎麼樣去看待。為什麼叫歷史斷面,事實上這個歷史是被拆了一半,歷史被現代化的機具拆了一半,你現在去看,還會看到斷面上有一些人家露出來的浴室啦、磁磚啦、廁所啦、樓梯,或是一面廢牆。那些殘跡都必須存在,因為拆了一半以後,留下了見證。後來寶藏巖變成了聚落,所以我們不能去動它的外觀,被保留下來。當然那現在是寶藏巖的後面,接軌整個新店溪,然後草坪,但我常常講這個地方才是寶藏巖的正面。


我們在2004年的時候就在這邊演《潮喑》這個戲,是以帳篷劇的概念,請謝英俊建築師來搭貝督因式的帳篷,這是東非的遊牧民族他們只要一根竹竿就能撐起一個帳篷,就能在沙漠裡生存。那時候我們就用這個概念去做了一個帳篷劇。《潮喑》其中有一個歌很著名的就是《撕裂》,後來胡德夫唱得非常知名,內容主要在講老兵在台灣社會裡,因為又發生SARS,SARS就是把人圍住,但我覺得老兵好像永遠都是被這個社會圍住,變成了底層的所謂的外來的、不代表有太大政治正確性的、主流性的、台灣的符號的人。所以這個歌裡面講到他們到陽台去,升起了國旗,這個旗幟還有它的風采嗎?胡德夫會唱是因為他的姊夫也是老兵,逢年過節看到他的姊夫舉起手中的高粱,朝著河南湖南的位置乾杯。


這個就是當時的《潮喑》,今年是二十週年,我就想應該做個戲。因為那個戲裡有個主要角色是死去士兵的靈魂,手裡捧著便當盒,裡面裝著他的骨灰。這在戲劇或小說裡面是可以呈現的,它是一種想像、或是魔幻的,就像我們看《百年孤寂》,那個上校常常在房間遇見他的阿嬤,阿嬤是一個死去的靈魂,但是他們和樂的相處,談了很多他們家族百年孤寂的歷史。這個故事也是類似,二十年前。這次我就想到一個線索,我剛剛講到那個死去士兵的靈魂,又重新在寶藏巖的歷史斷面登場,因為他要來尋找一群做戲的人,你們還在嗎?讓我們再來做一個戲吧,這個戲也與戰爭、內戰,人在流離失所中的遭遇相關吧。



杜甫〈石壕吏〉引共鳴:這不就是我想做的戲嗎?


蓉:而且老師剛剛跟我說,這齣戲的發想還跟杜甫有關?


喬:兩年前構想這個戲的時候,恰巧在廣播中聽蔣勳老師講了一首杜甫的詩叫〈石壕吏〉,他談到這首詩簡直像是紀錄片一樣,他除了朗讀也解說了這首詩,我一看這個詩,聽了他的解讀,心裡面就,啊,這不就是我想要做的戲嗎?


故事很簡單,就是安史之亂的時候,杜甫和李白他們就在逃難, 杜甫逃到一個叫石壕的小村莊,借住在一個人家,裡頭有一位老翁一位老嫗,半夜就有一個軍吏來敲門,要來征夫。阿公「逾牆走」,剩下老嫗,老嫗去開門,說老翁不在,她說我的大兒子二兒子都戰死了,小兒子也有生命危險,我現在出來迎接你都沒有完整的裙子可穿,我還有孫子啊,家裡連一鍋粥都沒有,我要怎麼隨你去呢?軍吏暫時離開,杜甫夜晚就聽到婦人哀泣的聲音,隔天一早他要離開。詩的最後一句是「獨與老翁別」,這就非常感人,老翁回來了,老嫗呢?去當兵了。這也展現了,從古到今女性是母性的代表,她也通常是護衛的象徵;她是愛的象徵,但是談到勇敢或犧牲的時候,女性通常是站在最前面的。置生死於度外,這種事通常女性會做,但是我們也知道女性和小孩,像現在發生在巴勒斯坦的悲劇一樣,他們永遠都是這場我們稱之為種族滅絕的轟炸的犧牲者,最無辜的就母親和小孩。總而言之這首詩就讓我想起,我可以做一個戲來回應,二十年前我們做的那齣戲那個靈魂。


所以一個舞踏的舞者,手裡拿著便當盒,然後有一群演戲的班子說,好吧我們來演吧。我們各自扮演什麼角色,你扮演奧瑞斯、我扮演提亞,她扮演母親、她扮演阿萊莎、他扮演軍官。為什麼是奧瑞斯和提亞呢?在希臘悲劇裡面奧瑞斯提亞是一個復仇的故事,在阿卡曼儂三部曲裡,奧瑞斯提亞這個人要回來,他要殺掉他的母親,因為他的母親和新歡一起把阿卡曼儂的王國給取消掉。我們一定程度地引用了這個概念,但是我們把奧瑞斯和提亞變成兄弟切開,因為一個參加政府軍、一個參加游擊隊。這個是我設定的一個寓言,我沒有設定它在哪裡,也沒有設定在哪個年代,我設定這發生在一個冷戰高峰、對抗的年代,很多外來勢力想要對一個小小的地方產生內戰、產生影響力。這就形成了這個故事,然後大概十個月前吧,我找了這些男男女女、兄弟姐妹,我說我口袋沒錢哪,要不要一起來做這件,也許應該有意思的事吧。



我只是排練時,那個拿火把的人


蓉:是先找一群人,然後去想劇本要怎麼走嗎?


喬:有個大綱了,還有人物,不過人物在發生中也會做調整。我常常跟一起工作的演員說,我和別人可能不太一樣,我並不是一個……我說一個故事好了,我明天也即將和一個日本的,他二十年前從德東到日本來,那時就是「蘇東波解體」後,他以前在德東是布萊希特的戲劇導演,以前因為布萊希特的《三毛錢歌劇》我找他來做一個工作坊。他講了一個案例蠻有意思的,他說莎士比亞的時代,夜晚演員要排戲的時候,沒有電燈嘛,就找一個村莊裡面年紀比較大,好像退休了沒有太多事情好做,但又常常看戲,像我這樣的人,去拿火把。我就幫他們拿火把,但是我拿著火把,手在痠的時候會說,欸你這樣不對吧,你不是說你喜歡他,靠近他一點啦,類似這樣,東講西講,然後我就變導演。


我和演員比較是對話的關係,所以我們會在有一個概念以後,我就和他們一起工作。比如說我也找一個學生,也是前年台北文學獎舞台劇本組首獎得主郭宸瑋,我就說我有像這樣的概念,但我也想聽聽年輕人怎麼看這樣的劇本,我就找他一起編劇。編一編,這裡面有個女角阿萊莎,是不會說話的,這個演員對阿萊莎也有自己的想法,我說你的想法太好了,你也進來編,我們就變成一個共同的team。扮演母親的是一個和林絲緞學舞的舞者,她常常在草地上跳舞,她從來也沒有進過大劇院跳舞,我說沒關係啊,我們在歷史斷面跳舞,你的舞蹈,你可以發揮你的所長。那這裡面重要的是我要去整合每一個環節,要用寫實的方式演、要用肢體的方式演,怎麼樣被調配,怎麼樣被安排它的色彩和它的節奏,這是我的工作。我比較相信,和覺得,共同的合作是一個導演的工作,我比較是從這個角度出發。


蓉:你本來就不是要大家聽你的。


喬:我很少去演給人家看。我通常會說奕蓉你想要怎麼做?然後我會跟你討論,這裡面好像有形式,那你內心的故事是什麼?你可能會說內心的故事,欸那這裡面不是還有個另一個的小孩嗎,那以你和他的關係是什麼?類似這樣。這裡面就會變成,其實演的人是主體,導演是提供這個主體養分的人,這是我的概念。


蓉:聽起來有點像是心理諮詢喔?只是演員是用身體表現出來。


喬:與其說是心理諮詢,不如說是共同創作,比較是人類學式的,共同對一件事實的田調,然後轉化成為表現。


蓉:與兩位年輕編劇合作的感覺?這幾年常與年輕朋友共同創作。


喬:某個程度會打開視野的原因是,比如我對事情有我堅持的想法,但是那個想法和社會的事實,或是更年輕世代他們的想法是如何進入那個領域的,有時候我發現有非常大的不同。


蓉:要願意去納入對方的想法也不容易。


喬:這跟出發點有關。舉例而言我一開始就不認為戲劇是……,我沒有太大的欲望去當一個,譬如說被認可的藝術家啦這樣的,我一直認為我是一個戲劇的、文化的工作者,所以我一開始做這些事的時候,我就相信我和別人一起合作,是共同創造一個天地的最好方式。所以這個原因,我們也才會去做社區戲劇。我們回到石岡去,和庶民一起,像我昨天看到我2003年跟他們一起登台,我心裡面就會有感受,我們站在一起不是為了一次的登台。我們站在一起謝幕,但我們內心裡有共同的,我們為了社區、為了戲劇、為了民眾的生活,我們做出了一些事情。我在專業戲劇的領域,比較這樣想這個事。


蓉:感覺老師的重點都是人,戲劇好像是種手段,我們要達成的東西是戲劇去達成。


喬:和出發點有關。



搞不好一起煮一鍋飯,比演戲還重要


蓉:這次有好多元素,舞踏、現代戲劇演員、有在草地上跳舞的舞者,音樂上也是,合作很久的坂本弘道,很特別的前衛大提琴家。你雖然很謙虛說只是拿火把的人,但要把這些元素融合起來也不太容易耶?


喬:像我們做這樣的戲劇,坦白說在現實上,他們也得不到太多的報酬,也沒辦法進到國家劇院,富麗堂皇的地方去演給很多人看,我們只能在一個克難的環境去創造,可以說是艱苦的條件啦。舉例來說今天那麼冷,我們打算去戶外做一些暖身練習。這你就得去找到願意的人,第一個時間,因為我們共同參與,需要時間磨合,磨合過程當中,除了演戲之外,我們變成信得過的朋友,大家會關切彼此。比如我和奕蓉一起做戲,但我們也不只是演員和導演的關係,我也會去想說你最近身體好嗎?種種、種種的。那在這種條件下你就會創造另一種條件,就這些人是志同道合的,如果我們要一起埋鍋造飯,煮一鍋來吃,大家大概不會很抗拒,覺得說,好煩喔,我不是來演戲的嗎,怎麼還要跟你煮一鍋飯來吃呢?搞不好到最後大家覺得煮那鍋飯比演戲還重要。

前前後後也不一定都是固定的人,出去回來出去回來,這個比例蠻高的,因為有些演員就決定去做其他的事情,有些演員可能覺得他們已經有團體了。但是有一個狀態就是,新參加的人如果知道過去的經驗的話,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就比較有機會創造志同道合的感覺,重要的機制是這裡。



詩和劇場,都是當下,以及遺忘


蓉:這次音樂的使用是不是蠻多都是音樂家現場即興的演奏?


喬:對,這些年我和坂本弘道又重新有聯繫。主要是兩年前我們在台中歌劇院有個戲,除了戲以外我也想到有一件事情,這是我六十五歲退休以後很想做的事,我稱之為「為忘朗讀」。我十七歲就開始寫詩,到現在也五十二年了,雖然我也沒有寫很好,或是很多的詩,但寫詩是我從青少年就開始開展的一個創作的事業。寫詩只是在電腦或是字面上被寫下來,是為了記憶,但是記憶不會比忘記重要。


我覺得演戲某部分也是忘記,演戲就只有當下,它跟拍電影不一樣,拍電影可以用鏡頭來修,拍很多,你看到的是他剪過的。但是你在戲劇(劇場)裡面,你只有3月22號、23號在場上,分分秒秒,過掉就沒了。以前演戲的時候都會想說,啊,我怎麼會忘了這句台詞呢,我說你千萬不要想這個,當你忘的時候你就覺得你是忘得對,必須這樣相信。因為觀眾永遠不會和你去回顧你的後悔的,他們只希望你往前走,把那一百分鐘走完。所以我們排練那麼久,就為了那一百分鐘。所以忘也是很重要。


那如果回到詩的朗讀,我在當下,每一刻間,都是朗讀,以及遺忘。我的下一刻,在朗讀新的詩行的時候,已經不是我上一刻的狀態了。所以這也是新的合作。在這次也一樣,我會找坂本弘道,因為他的提琴非常的有魅力,而且如果跟我一開始提到的,杜甫的詩,透過曾伯豪的吟唱,和坂本弘道的前衛大提琴連結的話,這裡面就會有非常豐富的元素,這個豐富的元素就是,歷史不是過去,而是當下。



裂縫造成廢墟,但或許會透出一點光


蓉:這次希望給觀眾什麼樣的體驗?


喬:在歷史斷面這個環境劇場,就是有點像廢墟嘛,它作為一個戰爭或內戰的場域的寓言,它有跟個空間性,也有一個歷史的現實性,這個歷史現實性就是住在那裡的老兵。然後就我劇團在寶藏巖這個二十幾年來,從我認識了白伯伯、胡伯伯,還有幾個月前中風住院的徐伯伯,大概都凋零了。沒有留下他們那個世代的老兵,只有剩下他們的家人,所以歷史的現實就是這個部分。這個歷史現實又謀合到歷史斷面,這個拆了一半的廢墟。當我們想到加薩的某些場景,當一顆炸彈投下來,它的場景大概就像那個廢墟一樣。所以這個戰爭、內戰的寓言,希望透過裂縫,事實上它是一個製造黑暗、廢墟的地方,但也許它會透露一點光來,那這個光要如何被透露出來,透過這個戲裡的一個家庭,母親跟兩個兒子、一個女兒,他們的遭遇,以及他們準備要迎接死去的父親回來,然後透過李明哲所扮演的詩人的角色,來述說這個故事。希望拋磚引玉讓大家思考和平的重要。





avatar-img
5會員
39內容數
《藝所當然》是個廣播、podcast節目,希望以活潑親切的對談,帶領聽眾了解表演藝術,並且了解從業者在工作、生活中的心境與處境,同時呈現台灣表演藝術現況。這裡是訪談文字紀錄。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藝所當然 的其他內容
陽靚在影視的表現有目共睹,入圍三次金鐘獎,2021年以電影《愛・殺》獲得台北電影獎最佳女主角,她十年前開始當演員是參與一齣非典型的舞台劇,睽違十年,她要演出故事工廠的「媽,別鬧了」。
小時候的紙紮,長大的紙偶逐格動畫 金馬獎是華語電影重要獎項,2023年是第60屆。為了培育更多華語地區新銳編劇、導演、攝影師,15年前,侯孝賢導演創辦金馬電影學院,每屆招收來自華語地區,完成兩部短片以上,具創作潛力的新銳編劇、導演及攝影師。集結在台灣,經過一個月的時間相互激發創意、分享彼此經驗與
 不怕被貼上客語歌手標籤,是客語拯救了我。 《藝所當然》在中央廣播電台的第一集與第二集,我邀請一位老朋友,這個節目的新片頭也是他幫我做的,價碼「打到骨折」。他是音樂人黃子軒。子軒是「黃子軒與山平快」團長,四度入圍金曲獎,兩度獲得最佳客語專輯。五年前他回家鄉
陽靚在影視的表現有目共睹,入圍三次金鐘獎,2021年以電影《愛・殺》獲得台北電影獎最佳女主角,她十年前開始當演員是參與一齣非典型的舞台劇,睽違十年,她要演出故事工廠的「媽,別鬧了」。
小時候的紙紮,長大的紙偶逐格動畫 金馬獎是華語電影重要獎項,2023年是第60屆。為了培育更多華語地區新銳編劇、導演、攝影師,15年前,侯孝賢導演創辦金馬電影學院,每屆招收來自華語地區,完成兩部短片以上,具創作潛力的新銳編劇、導演及攝影師。集結在台灣,經過一個月的時間相互激發創意、分享彼此經驗與
 不怕被貼上客語歌手標籤,是客語拯救了我。 《藝所當然》在中央廣播電台的第一集與第二集,我邀請一位老朋友,這個節目的新片頭也是他幫我做的,價碼「打到骨折」。他是音樂人黃子軒。子軒是「黃子軒與山平快」團長,四度入圍金曲獎,兩度獲得最佳客語專輯。五年前他回家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富岡中正路上短暫停留,目光觸及華麗無比的豪華洋樓,以及充滿時間感的紅磚瓦房,感受到小鎮曾經的興盛熱鬧,與繁華落盡後的沉靜,無法改變的過去,只能尾隨時光,繼續前進。
Thumbnail
穿越狹窄的臺南中西區巷弄,探索舊宅的歷史和風情,每座老宅都蘊藏著無數故事,對這片土地有了更多的理解與熱愛。
Thumbnail
🌿「一齣戲歷經演出中千錘百鍊,長時間的醞釀成就經典好戲」 來賓介紹👏👏👏 -- 看家戲策展人:吳明德老師 -- 布袋戲歌姬:黃鳳儀 👩‍🎤🎼🎙️🗣️🙌👺 “看家戲”是什麼呢?☝️-- 又名「帶家戲,為民間劇團招牌拿手劇目
Thumbnail
這篇藝評介紹了在觀賞《愚公移山:楊逵聲與影》及《在縫隙中拾起》兩檔展覽的感受和內容。
Thumbnail
​​​​​​​【臺灣旅遊・展覽】 建築迷千萬別錯過! 臺北市立美術館新展《摩登生活:臺灣建築1949–1983》即日起至6月30日盛大登場!
Thumbnail
臨近堀江商場、位在過去最熱鬧的五福四路上,有棟物樓透天厝將梯間外推,引入更多自然光源;像是舞台劇場的幕簾,當拉開這層層序幕、仿若有無數昔日記憶湧出,時間斑駁痕跡刻印其上,這幢有趣又低調的五樓透天厝,曾是「正美禮服」舊址、現在是「叁捌地方生活」團隊的工作場域。
Thumbnail
即將在國家電影與視聽文化中心(下簡稱「國家影視聽中心」)舉辦世界首映的《竹籬笆外的春天(數位修復版)》,為二〇二三年國家影視聽中心的重點修復片單之一。由投身數位修復產業已近十年的中心數位修復組趙百祥組長擔任負責人,從版權單位「湯臣影業」商借原始膠卷拷貝來進行修復工程,且由於原始底片相較臺灣版拷貝片缺
Thumbnail
​ 台灣藝術從西元二十世紀初期開始發展至今、經過國際經驗洗禮,台灣藝術產業更有機會和條件走向豐富多元的發展。藝術機構更是不再侷限於博物館內。藝廊對於台灣本土藝術市場帶來 秩序化與透明化的效果,對快速成長的產業具有規範與引導的力 量,這篇來介紹一家整合藝文單位展覽與畫廊之藝術收藏與欣賞資訊的紅野畫廊
Thumbnail
年餘未訪鋼骨長到三十三層 重劃甫畢忽驚建商百家爭鳴 巨幅看板描繪遠景宛如夢幻 我懷念不被遮蔽的雲天視屏
Thumbnail
景物召喚記憶、尋回時間,不管是之於個體抑或集體,我們總是透過一些「實體的物」,得已回到過去。 一幢房子、一根柱子、一扇窗,打開窗子,陽光照了進來,光影交織形成未知,來到「2023城中串遊季OPEN A NEW PAGE」(展期:2023/12/10-2024/1/15),走進台中城新的一頁。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富岡中正路上短暫停留,目光觸及華麗無比的豪華洋樓,以及充滿時間感的紅磚瓦房,感受到小鎮曾經的興盛熱鬧,與繁華落盡後的沉靜,無法改變的過去,只能尾隨時光,繼續前進。
Thumbnail
穿越狹窄的臺南中西區巷弄,探索舊宅的歷史和風情,每座老宅都蘊藏著無數故事,對這片土地有了更多的理解與熱愛。
Thumbnail
🌿「一齣戲歷經演出中千錘百鍊,長時間的醞釀成就經典好戲」 來賓介紹👏👏👏 -- 看家戲策展人:吳明德老師 -- 布袋戲歌姬:黃鳳儀 👩‍🎤🎼🎙️🗣️🙌👺 “看家戲”是什麼呢?☝️-- 又名「帶家戲,為民間劇團招牌拿手劇目
Thumbnail
這篇藝評介紹了在觀賞《愚公移山:楊逵聲與影》及《在縫隙中拾起》兩檔展覽的感受和內容。
Thumbnail
​​​​​​​【臺灣旅遊・展覽】 建築迷千萬別錯過! 臺北市立美術館新展《摩登生活:臺灣建築1949–1983》即日起至6月30日盛大登場!
Thumbnail
臨近堀江商場、位在過去最熱鬧的五福四路上,有棟物樓透天厝將梯間外推,引入更多自然光源;像是舞台劇場的幕簾,當拉開這層層序幕、仿若有無數昔日記憶湧出,時間斑駁痕跡刻印其上,這幢有趣又低調的五樓透天厝,曾是「正美禮服」舊址、現在是「叁捌地方生活」團隊的工作場域。
Thumbnail
即將在國家電影與視聽文化中心(下簡稱「國家影視聽中心」)舉辦世界首映的《竹籬笆外的春天(數位修復版)》,為二〇二三年國家影視聽中心的重點修復片單之一。由投身數位修復產業已近十年的中心數位修復組趙百祥組長擔任負責人,從版權單位「湯臣影業」商借原始膠卷拷貝來進行修復工程,且由於原始底片相較臺灣版拷貝片缺
Thumbnail
​ 台灣藝術從西元二十世紀初期開始發展至今、經過國際經驗洗禮,台灣藝術產業更有機會和條件走向豐富多元的發展。藝術機構更是不再侷限於博物館內。藝廊對於台灣本土藝術市場帶來 秩序化與透明化的效果,對快速成長的產業具有規範與引導的力 量,這篇來介紹一家整合藝文單位展覽與畫廊之藝術收藏與欣賞資訊的紅野畫廊
Thumbnail
年餘未訪鋼骨長到三十三層 重劃甫畢忽驚建商百家爭鳴 巨幅看板描繪遠景宛如夢幻 我懷念不被遮蔽的雲天視屏
Thumbnail
景物召喚記憶、尋回時間,不管是之於個體抑或集體,我們總是透過一些「實體的物」,得已回到過去。 一幢房子、一根柱子、一扇窗,打開窗子,陽光照了進來,光影交織形成未知,來到「2023城中串遊季OPEN A NEW PAGE」(展期:2023/12/10-2024/1/15),走進台中城新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