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專訪|再現鍾楚紅風采與女性情誼經典──專訪《竹籬笆外的春天》導演李祐寧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李祐寧導演工作照/李祐寧提供

李祐寧導演工作照/李祐寧提供

即將在國家電影與視聽文化中心(下簡稱「國家影視聽中心」)舉辦世界首映的《竹籬笆外的春天(數位修復版)》,為二〇二三年國家影視聽中心的重點修復片單之一。由投身數位修復產業已近十年的中心數位修復組趙百祥組長擔任負責人,從版權單位「湯臣影業」商借原始膠卷拷貝來進行修復工程,且由於原始底片相較臺灣版拷貝片缺失四分鐘片段,因此以原始底片佐拷貝片的「混素材」手法進行修復,並將兩者畫質與狀態盡可能拉近,最終產出自然流暢的成品。

一般來說,修復一部長片約需四至六個月,包含調光、聲音以及需要最多人力與時間的影像修復,過程依序為「膠片整飭」、「影像及聲音掃描」、「生成數位檔案」,最後再進入技術人員端,使用專門修復調光與混音的軟體進行修復。

而《竹籬笆外的春天》面臨拷貝膠卷褪色嚴重與髒點、刮痕的問題,因此更需悉心調整。不過,趙組長也強調,數位修復須秉持「修復倫理」,尊重電影原著的歷史樣貌,避免人為執行動作對畫面產生過多干預,力求真實還原創作者作品。即使面對保存狀況不佳的影片,一旦過度修復,可能造成「失真」的反效果,如畫面變形、不自然色塊等,因此需在合理範圍內平衡人工修復的痕跡,這也在在考驗著修復人員的經驗與技術。

《竹籬笆外的春天》劇照/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竹籬笆外的春天》劇照/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本次《釀電影》也藉著《竹籬笆外的春天》重新問世的機會,對李祐寧導演進行專訪,以下精彩的問答,可以感覺到導演滿滿的熱情:

《釀電影》:本故事的發生地,很大一部分是在「眷村」,這是過去在台灣的許多人熟悉的生活場景,同時也漸漸在消失中。能否請導演先跟我們聊聊,當年眷村生活最讓您懷念的是什麼?有什麼有趣的現象或是習慣、或是人與人相處的方式,是現在的年輕人難以想像的?

李祐寧導演:「眷村」是台灣特有的聚落生活環境,是中國內戰後,來台的軍人及外省族群衍生的特殊時代產物,在 40、50、60、70 年代是外省第一代,外省第二代的生活場景。據我了解全台灣曾有近 900 個「眷村」,有著不同於一般台灣社會的語言及生活經驗。在將近半世紀的時間裡,「眷村」特有的風味累積了這段特殊的時代記憶。我一共拍了 5 部有關台灣眷村故事的影視作品,主題全圍繞在老兵返鄉及外二代的成長故事!

當年台灣的眷村,北部和中南部的氛圍不同。中南部眷村許多都是接收日軍宿舍的,這在北部較少見。中南部的眷村多為陸海空戰鬥部隊,中大型眷村較多,北部眷村則多為後備部隊,眷村較小,因此生活跟生長環境南北有所不同。而早期來台的部隊是以空軍和海軍為先,多能分配到日軍宿舍,環境空間佳。1949 來的大批部隊則以陸軍為主。

我拍片近 40 年,全台灣的各式眷村至少勘景過 100 個!《竹籬笆外的春天》主埸景是空軍岡山健鷹村(已折除),此外我也在台中光復新村,新竹忠貞新村拍過,對台灣各地眷村體驗深刻!

《竹籬笆外的春天》劇照/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竹籬笆外的春天》劇照/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如果問我當年眷村生活最讓我懷念的是什麼?那就是「每個眷村就是一家人」!大家互助關心的熱情,是現在年輕人難以想像的!放學回到家,媽媽可能正在牌桌上,只好到對門鄰居家吃飯(《竹籬笆外的春天》片中的真實情節);眷村有小孩考上大學,全村放鞭炮。當時最流行的口頭禪是「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

當年,來自大江南北的伯伯,說的方言與生活習慣不同,但是命運使大家在窄窄的空間互相取暖,形成一種特殊的偏安感情。因為想家鄉,從吃開始,沒想到漸漸發展出各眷村的特色眷村菜,傳𠄘數十年。

而且眷村每星期六晚上會有「軍中電影放映隊」來眷村藍球場放電影,我們小朋友不敢搶長輩板凳座位,只好到銀幕另一邊去看,人物全是左右反轉,但大家仍然看得津津有味!非常有趣!所以《竹籬笆外的春天》也有看《江山美人》的情節。

《竹籬笆外的春天》劇照/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竹籬笆外的春天》劇照/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釀電影》:本故事的一大張力,來自「從軍」與「戰事」對青春情緣的影響。導演能否談談當時的年輕人對於「當兵」這件事、及其背後可能代表的悲歡離合,多是什麼樣的心情?

李祐寧導演:《竹籬笆外的春天》以眷村的女子住在彼此對門的視角敞開,一個性格強烈、叛逆,另一個則文靜不多話。我就想,「這是多麼強烈的張力呀!」並回想過往生活中所遇的眷村女子們,就是這樣兩極化,這種不可思議為我帶來了故事的靈光,如果她們同時愛上一個飛行軍官,那又會是怎麼樣的發展呢?

像青春故事裡的一靜一動,兩位女主角在各自生命中長出不一樣的角度與枝枒,愛人的逝去同時為她們帶來不小的改變和震撼,最後她們回到墓地,在共同相愛的逝人旁,一隻飛鳥從仰望的天空飛越。

《竹籬笆外的春天》劇照/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竹籬笆外的春天》劇照/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釀電影》:另一個關於本故事的設計,是台/美不同國籍的人物緣分。想請問導演,當年的台灣人看待「美國人」,以及所有「外國人」,和現在這個時代看待不同國家人士的眼光,有何不同呢?特別選定「美國大兵」作為重要配角,有什麼歷史淵源意涵?

李祐寧導演:關於《竹籬笆外的春天》的故事創意與人物設定,其實並沒有人物原型!

戒嚴時期初期,台灣外國人很少,因為中美協防條約,我們在生活環境裡幾乎百分之百看到的都是美國大兵或軍官,林瑞陽的飛行教官自然是美國人,也自然發展出鍾楚紅與費翔的異國戀情!

當年台灣人看待美國人,基本心態是他們比較有錢,認識他們有機會改變人生。而眷村叛逆青年對美國人並沒有好感,對酒吧裡的 BAR 女也不屑一顧,因此常常發生衝突!目前台灣已走向開放國際化的社會,觀光、旅遊、留學的外籍人士也自然多了起來。

《竹籬笆外的春天》劇照/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竹籬笆外的春天》劇照/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釀電影》:《竹籬笆外的春天》的另一大價值,自然是可以讓新一代觀眾一睹當年的巨星鍾楚紅的風采。當初拍片過程,導演有什麼和鍾楚紅合作的有趣記憶,可以跟我們分享呢?

李祐寧導演:能夠請到鍾楚紅是緣份,鍾楚紅非常喜歡片中女一李琳的叛逆、敢愛敢恨以及對愛情的堅貞 !但她對「眷村」不了解,我記得我形容:很像香港的調景嶺,從大陸撤退的部隊仍然住在一起,每天還升國旗,過自己的日子──她聽了非常喜歡。我也說我們小時候上課,都坐軍車,電影中都有這些畫面;此外,異國戀費翔的美軍飛行教官,也深深吸引她。

能夠請到鍾楚紅,最重要感謝湯臣電影公司的徐楓徐姐,當時在香港半島或麗晶酒店見面,我講了《竹籬笆外的春天》故事大綱開頭、中局、結尾及象徵意義,她很喜歡!

鍾楚紅來台三粧定粧、髮型、造型設計、服裝、隨身道具,到讀本階段,還特別請到王景平配音皇后觀察鍾楚紅的廣東嘴特徵,對白再修,實在很講究。而拍片時,她很注重肢體語言,我們溝通很久,試戱多次,不是爲了底片,而是她的要求,印象深刻。

在淡水中學拍何剛的飛機飛過,她的動作試了好多種,相當敬業,因為天空不可能有飛機飛過,需要靠想像。對一位香港女演員來說,要體會台灣叛逆的眷村少女,是很大的挑戰!

《竹籬笆外的春天》劇照/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竹籬笆外的春天》劇照/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釀電影》:作為長年投身電影創作以及台灣電影教育的前輩,導演對目前台灣電影的現況有何觀察?對於新一代電影人的創作題材與方向,有什麼想提點的呢?

李祐寧導演:對從業影視工作的新血們,我認為青年們不要害怕動筆去寫劇本,儘管詞藻不一定華麗,那也無妨,最重要的是如何將屬於我們所面臨的思緒、挑戰記錄下來。進入自己最熟悉的人物,最熟悉的題材,最熟悉的世代,找回自己的發言權。

疫情三年,帶給全人類史無前例的封鎖隔離的心理與生理的傷害,屬於大眾休閒娛樂的電影院觀影體驗也停滯了三年。現在疫情遠離,好萊塢恢復迅速,加上一部神奇的續集電影《捍衛戰士:獨行俠》以橫空之勢橫掃各地電影票房,用一部電影拯救了傳統電影院的生命,令人嘆為觀止。而 OTT 平台的串流影視及音樂也紛紛簽約大咖明星及導演,想拍出不一様的創意電影。

台灣什麼都優秀,尤其不缺影視人才,在此,鼓勵年輕世代的影視人勇敢創新,努力完成全新劇本! 一定要擺脫過去的故事架構與人物,從頭開始,給觀眾耳目一新,才有救。這是我的真誠建議,共勉之!


筆訪、整理:張硯拓
聯繫、資訊提供:國家影視聽中心


女性情誼經典、李祐寧導演代表之作,由一代紅星鍾楚紅領銜主演的《竹籬笆外的春天》,去年由國家影視聽中心完成修復,將於 3 月 29 日星期五 19:00 舉辦數位修復版世界首映,李祐寧導演也將會出席映前座談。本場放映免費索票,更多資訊請點這裡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TÓTEM》就像一幅畫,為了表達光明,必將刻鑿陰影;即使陰影是困頓的,但同時也充滿彈性;陰影讓生活成為待解答的謎團,才讓一個人本身充滿活力。而生死之間的問題,我們只能帶著不盡人意的結果繼續尋找那一條明路,才能找到內心世界真正的居所。
《鹽水大飯店》全劇拍得清流感十足,明明也有抗爭、流血,刑求,甚至「無間道」式情節亦穿插其中,但整部戲緊抓著理想主義的純粹性不放,有著滿滿覺醒青年的萌動感,以及眾人齊心緩步、往共同志向邁去的不卑不亢。
吳子霏喜歡學習新語言。成長時期還不覺得,然而拍《鹽水大飯店》的時候,她更深刻感受到台語表達之美:「台語很能夠表達情緒,尤其氣口的表現是可以很細膩地傳達感情,語助詞的親切感也很好。」身為台南人的她,自認台語程度有及格,也還有進步空間。事實上,成長過程浸淫在台語環境中,讓吳子霏接演時幾乎沒有遇到障礙。
「活在當下」從律令變成某種自在的話,也是有著如同生活的方式和生命的格式的辯證與交互性那般的,精神即物性。在《火上鍋》的勞動中,愛的技藝化為記憶與愛,一切是當下,一切當下都變成記憶;只要處在其中,記憶再不重要,只有記憶的技藝、和技藝的記憶在流轉。一切流轉。
香港女演員蔡思韵,在她的少女時代就隻身來台灣念大學,畢業後也持續在台灣演戲,一待就是七年。聊到港台文化差異,蔡思韵說最有感之處在於台灣人「很客氣」,而這份禮貌需要學習。蔡思韵分享來台的第一件文化衝擊:「2013 年剛來台灣,跟同學傳訊息的時候,常常會被他們問『你在生氣嗎?』」
「在電影院看電影的經驗特別美好,因為在看的當中,你會感覺到自己是獨立的,感覺到電影好像是為你一個人而拍的;可是當周遭傳出笑聲、啜泣聲的時候,你又可以感覺到自己並不孤單。這是只有在電影院裡面,才能體會到的私密又共享的感覺。」
《TÓTEM》就像一幅畫,為了表達光明,必將刻鑿陰影;即使陰影是困頓的,但同時也充滿彈性;陰影讓生活成為待解答的謎團,才讓一個人本身充滿活力。而生死之間的問題,我們只能帶著不盡人意的結果繼續尋找那一條明路,才能找到內心世界真正的居所。
《鹽水大飯店》全劇拍得清流感十足,明明也有抗爭、流血,刑求,甚至「無間道」式情節亦穿插其中,但整部戲緊抓著理想主義的純粹性不放,有著滿滿覺醒青年的萌動感,以及眾人齊心緩步、往共同志向邁去的不卑不亢。
吳子霏喜歡學習新語言。成長時期還不覺得,然而拍《鹽水大飯店》的時候,她更深刻感受到台語表達之美:「台語很能夠表達情緒,尤其氣口的表現是可以很細膩地傳達感情,語助詞的親切感也很好。」身為台南人的她,自認台語程度有及格,也還有進步空間。事實上,成長過程浸淫在台語環境中,讓吳子霏接演時幾乎沒有遇到障礙。
「活在當下」從律令變成某種自在的話,也是有著如同生活的方式和生命的格式的辯證與交互性那般的,精神即物性。在《火上鍋》的勞動中,愛的技藝化為記憶與愛,一切是當下,一切當下都變成記憶;只要處在其中,記憶再不重要,只有記憶的技藝、和技藝的記憶在流轉。一切流轉。
香港女演員蔡思韵,在她的少女時代就隻身來台灣念大學,畢業後也持續在台灣演戲,一待就是七年。聊到港台文化差異,蔡思韵說最有感之處在於台灣人「很客氣」,而這份禮貌需要學習。蔡思韵分享來台的第一件文化衝擊:「2013 年剛來台灣,跟同學傳訊息的時候,常常會被他們問『你在生氣嗎?』」
「在電影院看電影的經驗特別美好,因為在看的當中,你會感覺到自己是獨立的,感覺到電影好像是為你一個人而拍的;可是當周遭傳出笑聲、啜泣聲的時候,你又可以感覺到自己並不孤單。這是只有在電影院裡面,才能體會到的私密又共享的感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九九四年,從上海移居香港的王家衛完成《重慶森林》。這是他的唯一一部貼地速拍的電影,而且每個嘲諷入彎都「兜」得特別漂亮。同年,從美回流台灣的楊德昌完成《獨立時代》。
Thumbnail
整理影視文學講座「我成為了專業填詞L」的重點內容。講者黃綺琳和朱耀偉,從影視改編作品出發,討論粵語流行曲歌、流行文化、歌詞創作等方面的話題。對談內容淺顯易懂,部分觀點納入行內人的經驗分享。本文除了複述講者意見,也加入個人詮釋,挑選幾個話題再作評論,當中包括詞大於曲的現象。
Thumbnail
影視行業除了呈現本國自身文化還可以帶動旅遊、文化歷史等等產業鏈
Thumbnail
🌿「一齣戲歷經演出中千錘百鍊,長時間的醞釀成就經典好戲」 來賓介紹👏👏👏 -- 看家戲策展人:吳明德老師 -- 布袋戲歌姬:黃鳳儀 👩‍🎤🎼🎙️🗣️🙌👺 “看家戲”是什麼呢?☝️-- 又名「帶家戲,為民間劇團招牌拿手劇目
Thumbnail
王家衛的《重慶森林》30週年於香港重新上映,如果有一定的戀愛經驗,或者正在經歷失戀,相信一定能從電影中找到共鳴。看電影當下其實感受不會太強烈,反而會覺得故事完結得有點突然。不過這部電影是需要時間去消化的,慢慢細嚼當中的台詞和情感,就會感受到其後勁之強。
Thumbnail
感謝紀錄片影展的試片邀請,提前觀賞到「檔案變形記」單元短片輯,其中以《九龍東往事》最深得我心,也是初選顧問文睿與影展統籌婉伶「六大必看片單」的重疊作品之一,有意思的是這些創作者們重構檔案與重新詮釋故事的能力都讓我讚嘆,生動地呼喚著我進入這一陌生場域,對我來說是觀影體驗上的解放,看得有夠舒壓。 ▂▂
Thumbnail
從《平行世界》、《由島至島》到《一座桃花洞》,私密如母女日記,宏觀至國族史觀,同時關照正發生的現況奇觀──我們在這些紀錄片中宛如多一份視角,使望見的事物更加立體,從中接近真實,也「再見」真實的各異樣貌。
Thumbnail
話說觀映當日剛巧碰到《4拍4家族》的MO導又在戲院外跟一班戲迷交流,散場時又看到女神袁澧林Angela Yuen跟導演合照,星光熠熠(笑) 相比英文原名《Your Lovely Smile》,香港的中文譯名《光影戲遊》更為直觀──就是電影、遊記,以及一絲絲玩味 (下有劇透)
圖說:由文策院舉辦的星光發佈會(台灣影視作品發布會),包括「婚內失戀」、「租屋怪談」、「完全省錢戀愛手冊」三組劇組演員鳳小岳(右一)、林子閎(左一)、郭書瑤(左二)、李庭妮(左三)、李杏(右三)出席活動。(照片提供/台北影音公會) 【李婉如/ 報導】 第28屆香港國際影視展(FILMART)今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九九四年,從上海移居香港的王家衛完成《重慶森林》。這是他的唯一一部貼地速拍的電影,而且每個嘲諷入彎都「兜」得特別漂亮。同年,從美回流台灣的楊德昌完成《獨立時代》。
Thumbnail
整理影視文學講座「我成為了專業填詞L」的重點內容。講者黃綺琳和朱耀偉,從影視改編作品出發,討論粵語流行曲歌、流行文化、歌詞創作等方面的話題。對談內容淺顯易懂,部分觀點納入行內人的經驗分享。本文除了複述講者意見,也加入個人詮釋,挑選幾個話題再作評論,當中包括詞大於曲的現象。
Thumbnail
影視行業除了呈現本國自身文化還可以帶動旅遊、文化歷史等等產業鏈
Thumbnail
🌿「一齣戲歷經演出中千錘百鍊,長時間的醞釀成就經典好戲」 來賓介紹👏👏👏 -- 看家戲策展人:吳明德老師 -- 布袋戲歌姬:黃鳳儀 👩‍🎤🎼🎙️🗣️🙌👺 “看家戲”是什麼呢?☝️-- 又名「帶家戲,為民間劇團招牌拿手劇目
Thumbnail
王家衛的《重慶森林》30週年於香港重新上映,如果有一定的戀愛經驗,或者正在經歷失戀,相信一定能從電影中找到共鳴。看電影當下其實感受不會太強烈,反而會覺得故事完結得有點突然。不過這部電影是需要時間去消化的,慢慢細嚼當中的台詞和情感,就會感受到其後勁之強。
Thumbnail
感謝紀錄片影展的試片邀請,提前觀賞到「檔案變形記」單元短片輯,其中以《九龍東往事》最深得我心,也是初選顧問文睿與影展統籌婉伶「六大必看片單」的重疊作品之一,有意思的是這些創作者們重構檔案與重新詮釋故事的能力都讓我讚嘆,生動地呼喚著我進入這一陌生場域,對我來說是觀影體驗上的解放,看得有夠舒壓。 ▂▂
Thumbnail
從《平行世界》、《由島至島》到《一座桃花洞》,私密如母女日記,宏觀至國族史觀,同時關照正發生的現況奇觀──我們在這些紀錄片中宛如多一份視角,使望見的事物更加立體,從中接近真實,也「再見」真實的各異樣貌。
Thumbnail
話說觀映當日剛巧碰到《4拍4家族》的MO導又在戲院外跟一班戲迷交流,散場時又看到女神袁澧林Angela Yuen跟導演合照,星光熠熠(笑) 相比英文原名《Your Lovely Smile》,香港的中文譯名《光影戲遊》更為直觀──就是電影、遊記,以及一絲絲玩味 (下有劇透)
圖說:由文策院舉辦的星光發佈會(台灣影視作品發布會),包括「婚內失戀」、「租屋怪談」、「完全省錢戀愛手冊」三組劇組演員鳳小岳(右一)、林子閎(左一)、郭書瑤(左二)、李庭妮(左三)、李杏(右三)出席活動。(照片提供/台北影音公會) 【李婉如/ 報導】 第28屆香港國際影視展(FILMART)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