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山脈為台灣五大山脈之一,位於玉山山脈西方,呈現東北-西南走向,平均高度二千五百公尺,由18座大山組成,大塔山(2,663公尺)為最高峰,每年三月櫻花季是她最美的季節!
今天我們將沿台18線前往阿里山,這條從觸口到阿里山遊樂區大門的阿里山公路,全長約56公里,不僅風景優美,更具有挑戰性,是南台灣知名單車路線!
我們一行120人,清晨三點半搭乘四輛遊覽車,分別由台北各地出發,上午六點半到達「觸口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0630、台18+32.5K),這裡是「挑戰組」出發的地點,也是一般單車族前往阿里山的起點,我自認實力不夠到達隙頂再開始!
「觸口」位於嘉義縣番路鄉台18+35K處,海拔高度約280公尺,山地與平原交會處,因八掌溪在此離開山區,形成兩壁高聳峽谷地形,有如兩牛對峙相鬥一般,故稱「觸口」:另有一說謂:昔時山地鄒族與平地漢人,運送山產或交易鹽糧接觸的地方,經過觸口橋就開始爬坡了!
經過20公里上坡,終於到達「隙頂觀景台」(0745、台18+52.5K),海拔1050公尺,此處視野廣闊,山巒疊翠滿山茶園,也是欣賞雲海的好地點,這裡是我們「休閒組」出發的起點,距離阿里山遊樂區大門約36公里!
此處是曾文溪與八掌溪的分水嶺,右下方為曾文溪上游溪谷,中間那座是「象山」,隙頂的地標,俯瞰彷彿一頭巨象,象頭、象鼻和象背栩栩如生!(參考導覽資料)
整裝完八點出發,車友都不見蹤影了,前行約2.5公里,這裡才是「隙頂」聚落所在(0810、台18+55K),海拔1250公尺,早期先民上山開墾時,從二延平山與隙頂山孔隙通過,故稱「隙頂」,這裡有加油站及萊爾富便利商店,是前往阿里山一處很好補給點!
台18線公路如一條龍蜿蜒在阿里山山脈支稜上,這裡是山嶺的前端稱為「巃頭」,昔稱嶺仔頭(0825、台18+57.4K),那麼龍尾在哪裡呢?就在剛才搭車經過一處較叫「龍美」(昔稱嶺仔尾、瀨頭)的地方!
聚落右下方有一座「龍頭尖」,是「龍頭」所在,我從路旁往下望,因高度關係,加上樹木遮蔽,無法看出「龍頭」高聳雄偉的氣勢!
繞過彎道經過一座明隧道,前面就是有名的「巃頭大峭壁」(0830、台18+59K),旁邊護坡上種滿櫻花,惟櫻花已掉落,無緣一親芳澤!
隙頂、石棹這一帶是阿里山主要茶區,茶園、製茶廠林立,道路兩旁經常看到廣闊的茶園梯田,車行其中令人心曠神怡!
很快的來到石棹(0850、台18+62.8K),此地原為鄒族的領域,亦稱石桌、石卓,源於漢人到此開墾時,看見鄒族人在守護神前放置一塊石桌,做為族人外出返家可供答謝守護神祭祀之用,就習稱此地「石桌」(參考導覽資料)!
這裡是阿里山公路最大的中繼站,有加油站、統一及萊爾富便利超商,街道兩側餐飲、特產店林立,台18線、159甲線(往大華)、169縣道(北往奮起湖、太和,南到達邦、特富野)在此交會,石棹熱鬧程度,僅次於阿里山森林遊樂區!
三年前(110年)曾經與新北世季騎車隊,從番路沿159甲線大華公路騎上來,然後往北接169縣道到奮起湖、太和、草嶺;加上B哥開的台21線塔塔加之行,這次往西到阿里山算是繞了一圈!
回首遠望石棹地區,滿山盡是茶園,令人緬懷先人一鋤一鋤在山坡上開闢出茶園的艱辛歲月!
前方橫跨於陡峭山崖間紅色鋼構拱橋,是美麗的「芙谷峩橋」,「芙谷峩」鄒族語意為「山芙蓉」,因此地長滿美麗的山芙蓉而得名!
經過兩座明隧道後,終於到達「芙谷峩橋」(0922、台18+70.6K),這條橋是2013年八八水災後重建的,全長198公尺,寬9公尺,是雲嘉南山區跨距最長的橋樑,也是阿里山地區的新地標!
九點半騎到台18+71.6K處,看到「標高1500m」的路標,再13公里就到達「標高2000m」的地方,大概在台18+84.6K附近,也就是還要爬升600多公尺才會到阿里山遊樂區大門!
「阿里山公路」前身為「中興產業道路」,從觸口到十字路這段,是台灣光復初期1950年代利用美援的麵粉,賣出後換取金錢,再購買開路機器,並發放工資,故這條阿里山公路,又稱「麵粉路仔」,騎在這條道路上,讓人倍感體認開路前輩的艱辛!其實阿里山還有一條「麵粉路仔」,就是從番路到石桌的159甲縣道大華公路,兩條道路不同的是大華公路是直接以麵粉作為工資發放給築路工人!(參考網路資料)
「旅行中最美的不在終點,而是在路上」,9點45分到達台18+76K附近,兩側竹林夾道,騎在其中非常清涼舒暢,忽然看到四名車友迎面而來,我想那應該是芳文教練所說的,早上六點從觸口「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騎上來的,到達阿里山遊樂區又折返回來了,唉,速度真快!
終於來到「十字路」(台18+76.4K),這裡也是第三組下車地點,距離終點約12公里,阿里山公路與阿里山鐵道最接近的地方,我們決定從左前方騎上去,看看那座深藏在群山中的「十字路車站」!
昔時有條道路從嘉義到達邦、特富野、來吉等山上的原住民部落,從觸口入山後沿現今的嘉130鄉道到達巃頭,再下切到曾文溪上游的後大埔溪谷,往東抵達達邦、特富野,再往北攀升到現在的十字路,翻越稜線下到阿里山溪畔的來吉;日據初期從鞍部往東開闢一條到阿里山林場的道路,日本人註記此處為「十字峠」,意指山稜線上的十字路口,後來慢慢演變為「十字路」(參考導覽資料)!。
俯瞰「十字路聚落」阿里山公路從中間穿過,右側為公車站,左側是有名的「ㄚ嬤草仔粿」,很好吃,騎過就不能錯過;經過斑馬線有座「十字路-來吉步道」石碑,沿石階拾級而上,前行100公尺也可以抵達「十字路車站」!
終於騎上來了,右側是「十字路-來吉步道」,走上來剛好與道路會合,「十字路」是來吉與達邦等部落南來北往的古道交會處,現在也是阿里山鐵路的十字路口!
左前方對面是「十字路車站」,海拔1534公尺,一座埋藏在深山中的小車站,靜謐中帶點神奇,再過去是面北的二層樓觀景台及廁所!
登上二樓觀景平台視野廣闊,下方為阿里山溪溪谷,此處為暖帶與溫帶林交接處,林相非常豐富,右前方是大塔山,向西延伸包括小塔山在內的數座山峰合稱作塔山山系,塔山山系是鄒族人心目中的聖山!
將鏡頭拉近,更覺大、小塔山雄偉壯闊的氣勢!
觀景台左前方為大凍山,山後是奮起湖,山腰處為「多林車站」,此處設有桌椅可供休息、吹吹風,偷得浮生半日閒!
回頭俯瞰「十字路車站」,前方是「十字路-來吉步道」與鐵路的交會處,經過平交道北下可達來吉部落,往前鐵路到阿里山,往後到嘉義,阿里山公路通車前,這裡非常熱鬧!
在「十字路」停留一刻鐘,十點鐘便出發,接下來是十字路到阿里山這段長約12公里,平均5-7%的陡坡,慢慢騎應該可以達陣,回首再看一眼美麗的「十字路聚落」!
前行道路彎道坡度增加,還有幾處崩壁,騎在豔陽下,不時還會出現柳杉及竹林,在酷熱天氣下頓覺清涼!
前面又是一處大崩壁、二座明隧道(1014、台18+77.5K),顯示此處地質非常脆弱,還好今天不是下雨天,否則,落石崩落非常危險!
離開「十字路」明隧道增加,靠山壁一側繪製鄒族橫帶圖騰,讓單調的空間顯得格外活潑,不過還是要提高警覺靠邊騎乘!
前方是「小木屋觀景台」(1022、台18+78.6K),雖然視野廣闊,但樹木遮蔽無法俯瞰曾文溪河谷,兩側櫻花已長出綠葉,看不到嫣紅的花朵!
往前豁然開朗,曾文溪上游溪谷躍然眼前,溪谷間不少聚落,左側山坡還開闢許多茶園,佩服茶農與天爭地,人定勝天的精神!
終於到達此行的「補給點」(1035、台18+80.7K),真是大旱望霓雲,停好車趕快往前衝,這裡備有飲料、礦泉水、餅乾、巧克力、雞腿、蘭仔碗粿、米粉、草仔粿,還有我最愛喝的「山粉圓冰」,唉!真後悔在「十字路」吃了「ㄚ嬤草仔粿」,還帶瓶舒跑,所以只能喝一杯「山粉圓冰」,吃一塊「蘭仔碗粿」,再帶一顆「草仔粿」,便匆匆上路!
離開「補給點」到終點大概還有八公里,就在彎彎曲曲的道路上,慢慢往上踩;經過台18+84K開始注意那支「標高2000m」的路標,結果一直到台18+85K往「阿里山青年活動中心」叉路(1120、台18+85K),還是沒看到!
終於看到「阿里山」的標誌(1150、台18+88.1K),往右台18線道到塔塔加,我們直行前往「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
回首遠眺對面應該是「十字路大崩壁」,明隧道清晰可見,地勢非常險惡!
終於在十二點到達「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大門(1156、37.24K),此處是我們今日的終點,騎到這裡騎車行程結束非常累,現在雖然是櫻花季但沿途卻鮮少看到櫻花盛開,有些失落有些不甘,先在大門前及左側那棵吉野櫻拍照,再回到遊覽車整裝上車!
放好單車與溫兄入園參觀,我們選擇最輕鬆的方式,先搭遊園車前往「沼平公園」欣賞櫻花。阿里山紅色、粉紅色系列櫻花已謝,惟獨這裡的吉野櫻開得又多又精彩!
這條是前往「阿里山車站」的鐵路,鐵道轉彎處那棵吉野櫻是網路打卡的熱點,這個角度看過去,最美!
此外,「沼平派出所」前面這幾棵也開的不錯,還好有紅龍管制遊客進入,否則無法拍到淨空「吉野櫻之美」,來到阿里山也算不虛此行!
逛完「沼平公園」,接著再搭火車回到「阿里山車站」,體會搭乘阿里山森林鐵路的感覺!
最後大家在「阿里山車站」前方這棵吉野櫻前合照,並在花教練向玉枝教練求婚成功下,為此行畫下完美句點。此次我從隙頂觀景台出發,使用四個小時,總共騎了36公里,雖然辛苦但很有成就感,感謝Bovis的精心策辦,Q妹的協助與付出,還有大家的陪騎,「阿里山櫻花季單車活動」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