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8|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搭便車遊戲〉──身分

    【〈搭便車遊戲〉──身分】

    空氣中瀰漫著一股壓抑、焦慮、不安的氣氛。快要考試了。我打開書本,但,讀不了幾行字就讀不下去,最後乾脆放下書本。打開電腦,開始上網。登入臉書,看看有沒有新的貼文分享?在這段時間裡,學生算是最可憐的人了。因為大家都認為,除了讀書之外,我們沒什麼別的事做。這種氛圍下,也只能繼續讀書。畢竟,我們現在的「身分」是學生,所以,實在也沒什麼話好說。

    記得,每次考試前,我總會擬定好一些讀書計畫。這科目要讀,那科目要看。 等到真正要讀的時候,卻忙東忙西,最後,也只讀了一點點書而已。這幾乎已經是我考前讀書的固定模式了。原來,考試還有這種附加功能,提醒我們: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後來,我跑去看米蘭昆德拉的小說,書名叫做《可笑的愛》。

    新海誠是我非常喜歡的一位作家。他在《星之聲》、《雲之彼端》裡,用了相當多的篇幅闡述愛情。他告訴我們,愛情可以超越時間、空間。可是,在我看完《秒速五公分》後,我怎麼覺得,前面說的那些似乎都不算數,都是扯淡。不過,我蠻喜歡《天氣之子》,跟他以前的作品相比,《天氣之子》更加符合人性,貼近人心。金庸的《鹿鼎記》也是如此。

    世上,有沒有經得起考驗的愛情?肯定有,絕對有,必須有。但,如果我們輕易相信愛情經得起考驗,最後,我們往往大失所望。我們真的不要隨便去試煉愛情、考驗愛情。

    言歸正傳。

    回到《可笑的愛》。我很喜歡裡面的一篇〈搭便車遊戲〉。米蘭昆德拉是捷克相當有名的作家,後來流亡到了法國,2023年7月11日,米蘭昆德拉久病逝世,享耆壽94歲。他跟日本作家村上春樹一樣,每年都是諾貝爾文學獎呼聲很高的熱門人選(但兩人皆未獲獎)。

    〈搭便車遊戲〉的時代背景,是受到極度壓迫、控制下的捷克。故事敘述的是一段荒謬的愛情悲歌。

    故事梗概如下:

    一對年輕情侶,利用難得的十四天假期,度假旅遊。旅途中,年輕男孩發現車子快沒油了,他把車開往加油站的方向。在接近加油站的時候,年輕女孩要求先下車走走。車子加好油以後,男孩開了車,準備去載他的女朋友。女孩遠遠便看見男朋友的車開來了,她突發奇想,對他招招手,就好像一位搭便車的陌生女孩,向一輛陌生的車子招手一樣。車子慢慢停了下來,停在女孩旁邊。男孩搖下車窗,探出頭來,笑著問她:「小姐,妳要去哪裡?」然後,他倆玩起了角色扮演的搭便車遊戲。四個不同的身分,男朋友、女朋友、陌生司機以及搭便車的女孩,故事就在這交叉錯雜的身分混淆下進行。男孩、女孩在真實的身分與角色扮演之間,一直擺盪,一發不可收拾地越陷越深。故事的結局,是扭曲變質了的感情。遊戲角色的身分,侵蝕了原先的男女朋友身分,導致兩人越來越背離男女朋友的關係。遊戲玩過頭,再也回不去了,一切都已經結束。小說的最後那段,令人不勝噓唏。女孩一直想回到女朋友的身分,她哀求啜泣呼喚著男朋友的名字,不斷地重複著:「我是我,我是我,我是我⋯⋯」

    他們還有十三天的假期。

    #荒謬

    #身分的本質是什麼

    #身分是自己決定的

    #或是別人認定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