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觀|雜阿含經:佛陀的教法|迦旃延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學習範疇

雜阿含經:佛陀的教法
大正本經號:三〇一、二六二


📖文獻筆記

正聞本:482(大正本:301)

【目錄】本經敘述尊者𨅖陀迦旃延問佛陀:「如世尊說正見,云何正見?云何世尊施設正見?」佛陀說:遠離有與無,不會因近著、取著、執持,而被束縛者,沒有我見,所生起的只是苦的生起,所熄滅的只是苦的熄滅,沒有猶豫,沒有疑惑,不藉他緣而得此智慧,是名正見。


佛陀告訴尊者𨅖陀迦旃延:「迦旃延!這個世間大多數的人,都依止於二法,有與無。迦旃延!這個世間大多數的人,都因近著、取著、執持,而被束縛。但是,這個〔具有正見的〕人不會接近,不會執取那些近著、取著、心的依處、執持、隨眠,他不計執有我。所生起的只是苦的生起,所熄滅的只是苦的熄滅,對此,他沒有猶豫,沒有疑惑,不藉他緣而得此智慧,迦旃延!是名正見,是名如來所施設正見。

為什麼呢?迦旃延!那些以正慧如實知見世間集起者,不會認為世間是無;那些以正慧如實知見世間寂滅者,不會認為世間是有。迦旃延!『一切有』,這是一個極端。『一切無』,這是第二個極端。迦旃延!如來遠離此二種極端,以中道而說法: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

亦即緣無明而有行,緣行而有識,緣識而有名色,緣名色而有六入,緣六入而有觸,緣觸而有受,緣受而有愛,緣愛而有取,緣取而有有,緣有而有生,緣生而有老病死、憂悲惱苦,如是一切苦從此而生。

因為無明的滅盡無餘而行滅,因為行滅而識滅,因為識滅而名色滅,因為名色滅而六入滅,因為六入滅而觸滅,因為觸滅而受滅,因為受滅而愛滅,因為愛滅而取滅,因為取滅而有滅,因為有滅而生滅,因為生滅而老病死、憂悲惱苦滅,如是一切苦從此而滅。」


正聞本:45(大正本:262)

【目錄】本經敘述長老闡陀處處向諸比丘問法,但不得滿意的說法,便轉而向尊者阿難問法。尊者阿難轉述佛陀對尊者摩訶迦旃延的開示:「世人顛倒,依於二邊,若有、若無。世人取諸境界,心便計著。若不受,不取,不住,不計於我,此苦生時生、滅時滅。於此不疑、不惑、不由於他而能自知,是名正見如來所說。」長老闡陀於聞法當下,證得須陀洹果。


於是,尊者阿難告訴闡陀:「我曾經親自聽聞佛陀教導摩訶迦旃延:『世人顛倒,依止於二邊,或有、或無。世人因為取著境界,心生計執。迦旃延!若有人於此不受、不取、不住,則不計執我,所生起的,只是苦的生起;所滅盡的,只是苦的滅盡。迦旃延!彼於此沒有疑惑與猶豫,不經由他人便能自知,是名正見如來所說。

為什麼呢?迦旃延!如實正觀世間集起者,不會生起世間無之見;如實正觀世間滅盡者,不會生起世間有之見。迦旃延!如來遠離此二邊,處於中道而說法:

所謂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即緣無明而有行,緣行而有識,緣識而有名色,緣名色而有六入,緣六入而有觸,緣觸而有受,緣受而有愛,緣愛而有取,緣取而有有,緣有而有生,緣生而有老病死、憂悲惱苦,如是一切苦從此而生。

所謂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即因為無明滅而行滅,因為行滅而識滅,因為識滅而名色滅,因為名色滅而六入滅,因為六入滅而觸滅,因為觸滅而受滅,因為受滅而愛滅,因為愛滅而取滅,因為取滅而有滅,因為有滅而生滅,因為生滅而老病死、憂悲惱苦滅,如是一切苦從此而滅。」


📝學習心得

雜阿含經兩篇(大正本經號:301、262),選了不同版的白話譯文,畢竟在這個淺薄碎片化時代,之乎者也的文言文已經式微,而讀阿含經最混亂就是各版不同的經號,還有對應至南傳尼柯耶的經號,所幸已有許多大德整理,透過迦旃延經也能與南傳討論中觀思想,而不會直接判定大乘非佛說。

avatar-img
101會員
438內容數
沉思靜心,簡樸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子非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龍樹的空,無著的有,顯明的都受了阿含深刻的影響,尤以龍樹為甚。
三論宗,即龍樹宗、提婆宗,是中國大乘宗派之一。以般若空義為本宗思想根幹,所以又稱為中觀宗、空宗、無相宗、無相大乘宗、無得正觀宗。
龍樹的空,無著的有,顯明的都受了阿含深刻的影響,尤以龍樹為甚。
三論宗,即龍樹宗、提婆宗,是中國大乘宗派之一。以般若空義為本宗思想根幹,所以又稱為中觀宗、空宗、無相宗、無相大乘宗、無得正觀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睽違十四個月,終於可以寫第八章了,上文說到儒之鸞,與佛道之經藏,皆以文字所成,尤其是中華文化中,文字藝術精粹廣博,各個朝代皆有代表之文體,一字多義,一句多義,一文多義,更能呈現出信仰之豐富意涵,而這也非中華文化所特有,佛教傳入中土,在教典翻譯時,古德即有五不翻(註一)...............
Thumbnail
要享事功,先要提得起; 要享閒情,先要放得下。 —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慈》
Thumbnail
阿字觀 一念相應際 光明顯自心 頓嚴身口意 泯絕去來今 字是無生曲 聲傳劫外音 法門元不二 總攝佛蓮金
Thumbnail
為學要如金字塔,要能廣博要能高;為人要如聖賢德,要有福慧有根基。
Thumbnail
二尊遣喚,互為郢匠(慶24.1.9)       《觀經》華座(第七)觀云: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 除苦惱法。汝等憶持,廣為大眾分別解說。」說是語時,無量壽佛住立空中,觀世音、大勢至,是二大士侍立左右,光明熾盛,不可具見,百千閻浮檀金色,不得為比。時韋提
Thumbnail
第二章的主旨則接續首章「常有欲,以觀其徼」,在朝往目標奮鬥時,如何回歸於道、保持在道中前進的竅門。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Thumbnail
學「禪」,先要學慚愧,自知慚愧才有禪心; 修「淨」,首須修恭敬,能恭敬人才有淨土。
Thumbnail
睽違十四個月,終於可以寫第八章了,上文說到儒之鸞,與佛道之經藏,皆以文字所成,尤其是中華文化中,文字藝術精粹廣博,各個朝代皆有代表之文體,一字多義,一句多義,一文多義,更能呈現出信仰之豐富意涵,而這也非中華文化所特有,佛教傳入中土,在教典翻譯時,古德即有五不翻(註一)...............
Thumbnail
要享事功,先要提得起; 要享閒情,先要放得下。 —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慈》
Thumbnail
阿字觀 一念相應際 光明顯自心 頓嚴身口意 泯絕去來今 字是無生曲 聲傳劫外音 法門元不二 總攝佛蓮金
Thumbnail
為學要如金字塔,要能廣博要能高;為人要如聖賢德,要有福慧有根基。
Thumbnail
二尊遣喚,互為郢匠(慶24.1.9)       《觀經》華座(第七)觀云: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 除苦惱法。汝等憶持,廣為大眾分別解說。」說是語時,無量壽佛住立空中,觀世音、大勢至,是二大士侍立左右,光明熾盛,不可具見,百千閻浮檀金色,不得為比。時韋提
Thumbnail
第二章的主旨則接續首章「常有欲,以觀其徼」,在朝往目標奮鬥時,如何回歸於道、保持在道中前進的竅門。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Thumbnail
學「禪」,先要學慚愧,自知慚愧才有禪心; 修「淨」,首須修恭敬,能恭敬人才有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