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令時,讓我平白少了一小時。
每年三月最後一週的週六、週日夜間,歐洲時區調整至夏令時,亦即時間撥快一小時。 手機電子鐘這種連線到電腦系統的,會自動調整,可是傳統的壁上時鐘,或是鬧鐘,就得自己手動調整。 不少人和我一樣,總會忘記時間被撥快一小時,以致於當天會有一種迷幻的感覺,多半是到了中午左右,才會有回到現實的頓悟:“喔!夏令時間了啊? ”
一種悵然若失的感受,好像自己的一小時被偷走了一樣。 歐洲議會曾經在2018年的時候,有一個廢除時間變更的提案,但一直到現在都沒有做出最後的決定。 北歐的冬季很漫長,日光時間很短暫,所以只要有太陽的日子,總會聽到有人說:”你看!日光!”,那種喜悅與珍惜的神態,溢於言表。
每年12月中旬的聖路西亞節(Lucia)過後,白晝就會一天比一天長,直到隔年三月底的最後一週,人為技術性的撥快時鐘一小時,象徵著夏令時間到來。 許多北歐人覺得很不解,當日照越來越長的時候,我們應該好好的享受有日光的時間,可是調整成夏令時之後,撥快一小時,就意味著我們得早點睡覺,但其實日光還非常的明亮,這實在是一個很愚蠢的決定。 有一位很有名的女士蘇珊娜(Susanne),她拒絕將時間調整至夏令時,從2017年以來,她就一直過著冬令時間;也就是說夏令時之後,在技術上,她比別人多了一小時。她很堅定的認為,冬令時才是正常的時間。 在瑞典有不少像她一樣主張廢除夏令時間的人,他們認為我們應該跟著日光生活,順著日光調整作息,而不是人為的調快或調慢時鐘。 直到現在,瑞典政府仍尚未對歐洲議會”廢除夏令時”的提案表示任何意見。 蘇珊娜(Susanne)女士現在是國際自然時間聯盟的瑞典代表。 她認為我們住在離北極這麼近的地方,春季與夏季是日照最多的時刻,我們不應該調整時鐘,我們需要的只是依照日光的運行,調整作息,過“正常的時間”。
調整時鐘事小,夏令時對人體的影響,主要是健康上面的疑慮,而這已經在很多的研究中獲得了證實。 調整至夏令時,表面上看起來我們只是在當天少睡了一小時,可是實際上,我們的晝夜節律已經受到了干擾。 在接下來的幾天,甚至幾週,人體的生理時鐘會影響我們的內分泌、新陳代謝,以及其他的生理過程。 於是在夏令時的第一週,人們工作變得注意力低落,效率降低,壓力水平升高,交通事故的數量增加。 美國密西根大學在2016年的研究甚至顯示,在調整夏令時的幾天之內,心臟病發的機率增加了24%。 不過,有一項在丹麥累積了18年的數據,卻顯示了相反的結果;該研究顯示,當我們從夏令時切換至冬令時的一個月內,人們被診斷出憂鬱症的比例增加了8%。 總結來說,這項數據支持了維持夏令時的觀點;也就是說應該”過夏令時間”,而不是“過冬令時間”。 該研究認為,憂鬱症增加的可能原因是,每年十月底從夏令時調整至冬令時,等於“日光”被技術性的從下午移到了早上。 可是,實際上,人們早上的時候,可能都還在被窩裡,所以對日光的利用/機會並不多。 簡單粗暴的解釋是,從夏令時轉換成冬令時的時候,時間被撥慢了一個小時,本來下午四點天色很暗了,可是時鐘被撥慢一小時,變成了三點;換句話說,人們從下午開始,在感知上會有一種:”才三點,怎麼就這麼的昏暗?“的體感與知覺。 這種好似昏天暗地,無盡黑暗的感知,觸發了人們的憂鬱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