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寫完00就慵懶了起來XD,希望以後可以維持一周一篇的進度。
上次文章發布後,問了些朋友的意見,才知道大家需要一個框架或目錄類的東西,才好理解我到底要說些什麼,那就先簡單說明一下框架好了,原則上就圍繞這張心智圖來做發展。
然後我決定盡可能生活化口語化的寫作,有許多朋友覺得這樣太冗,但我相信那些聰明高效的朋友會直接用GPT去萃取我的主要內容,所以我也不擔心XD
然後我會把一些引經據典或過度學理化的部分省略掉,如果有需要將來我會提供一整包的書單,讓有興趣的朋友自行深入學習,網路上也有許多高手大神都有清楚的出處跟文章,想必都可以找到思想的源頭。
過去聽到投資股票時,你腦中第一個想到的是什麼? 是學巴菲特一樣研究股票的基本面買進長期持有? 還是像少年股神一樣研究價格走勢獲取價差? 還是研究趨勢、籌碼甚至是政策面來做長期持有的定心丸? 或者是最近流行的借款質押派all-in高股息?
我都認同,相信有許多人都能從上述行為裡獲得「超額報酬」,但市場上仍有一些人,總是默默地投入資金獲取「市場報酬」,看淡漲跌,平靜以對,這些人就是透過指數投資參與市場的指數投資人。
講了這麼久,到底什麼是指數投資?
要我說的話,指數投資其實是一種投資策略,投資者透過購買能代表整體市場指數的股票或資產,而不是買賣個別股票,也就是俗稱的「不選股」。
不選股要怎麼「賺錢」?
指數投資這個策略的核心意義是通過購買整個市場指數來獲得市場的「長期平均表現」,在台灣我們有耳熟能詳的台灣五十指數、加權指數,或是美國的標普五百指數,如果今天不選股票,直接買進連動這些指數的ETF或基金,就能夠讓市場帶你飛。
不選股,你說可以賺錢,那什麼時候賣出?
這個問題很簡單,要用錢的時候,依據規劃賣出你需要的部位即可,剩下的讓他繼續留在市場上。
指數投資的概念是由已故的先鋒基金創始人約翰。伯格(John Bolge)提出並發展出相關金融商品(指數型基金),透過長期持有整體市場,來獲取市場給的複利,跟市場同生共死,也就是巴菲特說的選一條夠長的滑雪道滾雪球。
但是大家閱讀國外書籍的時候要注意,他們講的是他們的國家(aka.美國),所以在帶入思考的時候要注意一下人跟地點,但萬變不離其宗,更精準地來說,全市場的理念要推展到整個世界來做分散與持有。
畢竟,風水輪流轉,過去的大東亞日本市場時代、新興市場時代、金磚頭時代(金磚四國)、原物料爆漲時代還有大中國奮起時代,一直到近期的美國盛世,江山代有人才出,整個世界都在進步。
接下來我想透過自己的理解來說明指數化的概念
想像一下,在一間學校裡面總是有成績優異的班級(aka資優班/前段班),當然也有整體成績普通的班級,有許多同學成績永遠保持前段,偶爾也有異軍突起奮發圖強的黑馬。
如果身為一個老師,也許我們都會私下對學生有所評價,我們知道某些同學總是特別認真且功課很好,不需要擔心,有些同學稍加提點就會有所成長,但也有些同學總是考不好。
這麼說起來整間學校可以視為整體市場,那麼資優班就可以當成是0050,績優股的資優生同學總是可以保持穩定,而普通班的黑馬同學就可以被我們視為市場上的飆股,等到他排名足夠前面,就可以擠進資優班,把其他人汰換出來。
來個政治不正確的觀點,如果學生的表現可以當成運動彩券下注,你會下注哪些人分數與成績的未來? 想必這時候大家很直覺的都會選擇前段班的同學,而或許偶爾我們會發現璞玉,那個就是黑馬,然後押注黑馬的人越來越多了,黑馬也會進入前段班成為白馬。
身為投資人的你,如果可以押注學生的未來,你選擇當資優班的老師,還是當個伯樂尋找黑馬學生呢?
但更聰明的你,或許可以單純的當個校長就好XD
「別在草堆裡找一根針,要把草堆整個買下來。」 約翰。伯格(John Bolge)
好像寫多了,先就此打住吧,我們下周見~
本文的寫作時間剛好是2024年,在這個時代背景下我們剛經歷過covid-19的衝擊,也被各種資金浪潮滋養過,各種金融商品、加密貨幣、房地產等類別都飆漲過,想必也有許多朋友不小心就大單進場,被套了一下或者是價格不變倉位不見... 但相信也有人買入房地產在五倍槓桿的威力下享受了不會跌的房價榮景。
你也許沒有感覺,也許相當FOMO(fear of missing out, 害怕錯過),又或者已經在車上,甚至已經上了槓桿在領高股息XD 但我仍希望分享一些最樸實無華的投資方式給你,這是一套相信人類長期成長的自我複利模式,與整體市場同舟共濟,共體時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