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08|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熱絡的新聞常是行情的反指標

股市出現較明顯漲跌時,新聞總會找出一個造成市場波動的理由,不過未必是真的,可能原本股價就會出現波動,新聞事件只是剛好同時出現,但不是說新聞裡的事件不會影響股市,而是影響的時間不一定是在新聞曝光當下,有時候股市已經提早反應,有時候是延後表現,有時候是立即造成影響,這和市場心理狀態有關,用新聞事件解讀股價波動可能造成誤判。


股價通常領先基本面而表現,在大眾還不知道企業真實營運狀況之前,可能就有少數產業相關人士或研究機構預先判斷而進場投資(或相反的情況是提前賣出),才會使股價領先表現,提早在股市佈局的人只會悄悄低調的進行,這時候不會有相關新聞,等到佈局完成或已經無法再隱瞞企業營運狀況,才出現相關新聞,股價則可能已經先有表現,或是籌碼已經被鎖定才受新聞刺激而有表現,也就是說股價波動的主要理由是有人提前佈局,新聞並非主要因素。


另一種情況是投機客提前佈局,但在新聞出現時趁利多而股價大漲時逆向操作,形成利多不漲的現象,這時新聞是被操縱的工具而不是股價波動的理由,主力是觀察新聞來判斷行情熱絡程度,判斷是否後知後覺的大眾都已經進場而到了該撤退的時候,所以重要財經雜誌的封面專題與財經名嘴的言輪常會是行情的反指標,千萬不能把新聞雜誌裡的樂觀言論當成是看好前景的理由,因為還有許多未知的因素會決定未來股價如何表現,如何解讀新聞會比新聞本身更重要。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在這裡,你可以用最短的時間吸收我的畢生精華,找到正確的理財關鍵字。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