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5/1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深夜的蘇格拉底對話


清明連假的第一天,寶熊的表哥 Sean 來我們家裡住幾天。第一站,先從台北大巨蛋的棒球賽開始。

.

因為知道大巨蛋裡的餐食不多,我發揮專案管理精神,分配朋友們:誰去買飲料、誰去拿外帶披薩,我則負責水果、甜點和其他雜物們。

到了球場,我像多啦 A 夢一樣,從百寶袋拿出紙盤、濕巾、餐巾紙、垃圾袋,甚至是吃炸雞專用的手扒雞手套。期間,我也分配著食物,一人有兩塊炸雞,三到四片披薩,把無籽葡萄拆成兩盒讓大家分著吃。

.

Sean 坐在我旁邊,我邊張羅,邊笑著跟他說「你知道嗎?我之所以叫 Kuma,就是來自大家都叫我古媽,我太像媽媽了」我自嘲地笑了笑

.

球賽結束回到新竹,也快十一點了。我趕緊把今天的備品拿出來洗乾淨、歸位,再開一個新袋子整理明天要去農園的小東西。

.

時間來到 11:52pm,我姍姍打開 Day 5 的筆記頁。打了兩行,又分心規劃了一下明天的行程。Sean 坐在我旁邊,安靜的寫著日記。

「明天我們下午要到苗栗車站,車程 oo 分鐘,所以預計 xx 點要出門。我建議我們 xx 點去吃一個 Brunch」我趁大家要去洗澡的空檔,大聲朗誦明天的行程。

.

「Wow! You always plan so well.」Sean 説。「我單純好奇,你有試過...不要計畫這麼多嗎?就單純過去,看看發生什麼事,再做下一步打算。」

我愣了一下,想說這啥問題?但我也老實回答「其實歐洲大旅行後,如果是我自己一個人的事,我就超chill。但只是有其他人參與的事,我就會忍不住變成規劃狂。」

.

「那為甚麼有其他人在,你就需要負責規劃?」Sean 最近也在心靈探索,問得問題很深入。讓我想稱呼他為蘇格拉底。

「hmmm...我不知道」我像一顆洩了氣的皮球。「我記得我之前跟心理諮商師聊過這個題目。我總是太有責任感了,於工作、於家庭、於朋友都是,所以才會爆炸。某種程度上,我不太會照顧自己。都是透過『照顧別人』來讓自己『感覺存在』的」。

.

我開啟了掏心掏肺模式。「你知道嗎?那時候聊到後面,我甚至跟諮商師開玩笑,說如果哪天我放下了 Kuma 的名字,不再當其他人的媽媽,我或許就能夠直接照顧自己了」。我停下來想了一下,「其實,我在歐洲大旅行時,也一度覺得可以放下了,改叫中文名子佳玉。但身邊朋友叫 Kuma 習慣了,好像從上個月開始,我又重新稱自己是 Kuma 了」。哎呀,事實上,三個小時前在球場,我才這麼介紹自己,也默默帶入媽媽角色了。

.

後來跟蘇格拉底聊了許多,從「The Power of Names」,到「為什麼總下意識的照顧別人?」,再到「Kuma 跟佳玉,我希望別人怎麼叫我?」...凌晨一點的腦袋回答不出來半題。

.

「我好像還沒有答案」我聳聳肩。

「那也沒關係啊」Sean 也聳聳肩。

.

看著仍然維持兩行的 Day 5 日記,我刪掉了原本的主題,記錄下這段蘇格拉底的對話。

沒有結論、沒有 A-Ha moment,只有繞來繞去的思緒,與改了又不知道要不要改的名字。都是過程,都有意義,寫下來就好,It’s Fine ✌🏻

.

我與烤了兩小時的巧克力馬芬@台北大巨蛋 (credit to 彬彬)


2024.04.04

用書寫陪伴自己的三十歲 #Day5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