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敵人作自己樁腳」這種事,雖然能作,而且不得不作、非作不可,但是,又豈能播之於口?
戰國時代的六國宰相蘇秦不但有深刻的憂患意識,並且善用根基與危機糾結的態勢,養著危機做根基,使危機存而不得作怪。
「蘇秦不是你的同學嗎?他受到趙王的器重,現在已是六國的宰相,你為什麼不去看看他,說不定也可以得到一官半職。」
「以你的才學怎麼會這麼落魄呢?唉!我倒寧願我的口才不如你而比你富貴。」
張儀食不知味的吃完一頓飯,謀職之事也開不了口,告辭出門,垂頭喪氣的回到旅店,那位商人倒是很熱絡的迎上前來,當他知道事情的狀況,看到張儀如此頹喪,忍不住問張儀:
「事到如今,我只有到秦國去了——蘇秦是六國的宰相,所以我在六國都不可能有發展,唯一可去之處就是秦國了!只是……」
只是,貧寒的張儀並沒有從趙國到秦國的路費,這位商人一聽,小事一樁,馬上拍胸脯承擔張儀到秦國的盤纏,包括治裝費及所需備辦的各色禮物。
「若不是你鼎力相助,我哪裡能有今天?我正準備要好好的報答你,你怎麼要走了?」
這時,這位商人正式向張儀攤牌,告訴張儀——真正要感謝的人是蘇秦,因為張儀從趙國到秦國所有的花費全部是蘇秦給的——當然,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蘇秦花這麼大筆銀子可不是沒有目的:
三、蘇秦期望張儀在掌控秦國政權之後,盡量在蘇秦有生之年不要破壞六國的合縱之約。
瞠目結舌的張儀了然事情的始末之後,只有聽命的份兒了。人家連自己的肚腸是怎樣轉彎都一清二楚,自己還有何話說?(取材於「史記.蘇秦張儀列傳;東周列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