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被稱為 AI 元年,AI 的遍地開花使人們感到焦慮。在過去,AI 似乎是遙不可及的新技術,但隨著ChatGPT的推出,AI 應用變得普及。這使得人們開始擔心 AI 是否會取代人類,以及哪些工作將會消失。然而,正如歷史所示,恐懼源於不了解。因此,選擇是否使用AI是個人的決定,但在 AI 時代中生存,了解如何與 AI 互動是大家都需要學習的焦點。
ChatGPT 的橫空出世讓不少人都陷入 AI 焦慮。2022 年以前,AI 對這個世界來說彷彿是遙不可及的新科技。連在產業內當行銷的我,也有好長一段時間跟別人解釋「什麼是AI」時,也只能似懂非懂的說出「是大數據相關的科技」,至於 AI 能做些什麼,就像瞎子摸象,從公司內部 AI Team 開發的新模型、產品上線的新功能中一點一點探索。
直到 2022 年 11 月,OpenAI 以浩大的聲勢推出 ChatGPT,大力的推了市場一把,讓越來越多人開始重視 AI 在生活上的應用,讓產業界的技術人士在技術開發上越來越競爭,爭相研究新的模型,為自己公司的產品導入「AI」的技術,所有行銷的文案必定與「AI」相關。
遍地開花的 AI 的資訊,讓普通人的生活開始逐漸對這個「既陌生又熟悉」的科技開始產生焦慮。「AI 是否取代人類」、「哪些工作不會被 AI 取代」、「未來超過 X 千個職業終將消失」,越來越多對 AI 質疑、誤解的聲音,在媒體名嘴聳動的標題討論中油然而生。但從古至今,人類所有的恐懼都來自於不理解,進而衍生不少歷史悲劇,好比納粹對猶太人的迫害、Covid-19 造就的世界級恐慌。
而「AI 究竟是敵是友?」有人說,AI 不會取代你,會取代你的是會用 AI 的人。而我的想法是,未來就算你一輩子都不使用 AI 也不會在世界上無立足之地,就像這個世界一樣有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的人一樣,使不使用都是個人的選擇,與生存無關,但與你選擇的生活方式息息相關。不過,作為未來可能被稱為 AI 移民的我們這一代,最好還是不要太早選擇與世界脫鉤。
在 AI 大舉融入生活的時代下,「訓練 AI 時代下的思考方式及思維」是普通人需要重點關注的焦點,而這點也很難解釋,也許可以應對的就是網路出現並普及化的那個時代,人們面對各種問題應該有的思考方向,目的是為了更好的「向網路 / AI 提問」用以「更高效的解決問題」。大家都知道,為了得到正確的解答,勢必要問對問題,所以「學會對AI提問之前」,就要先理解「AI 提供解答的思維」。
在《AI 世界的底層邏輯與生存法則》一書中,很喜歡作者用一個個生活中的故事,來講述關於 AI 的技術,讓原本生硬難以消化的概念,變成溫暖又生動的日常碎片。其中,更提到一個讓身為文組人的我,非常震驚的想法「AI 時代正是文組人價值體現的時代」。
AI 的發展,無庸置疑的為理科生高速加值,所有的企業對資工人才更是求賢若渴,相較之下就更沒有人在討論文科生未來的出路,就連文科生都開始想方設法的想要「轉型」,但其實就是「另闢一條自己都不愛也不擅長的路」,這是相當絕望的情境。
但作者提到,AI 科技的研發與革新固然重要,但這些技術背後是由一個個文字、符號、歷史、人文、藝術等堆疊出來的模型,而這些需要靈感、創意的創作,不正是文科生所擅長且不被 AI 取代的賽道嗎?在 AI 的時代下「文學院」的教育勢必要轉型,有大專院校將「中文系」改組,有人持續研究文獻典籍,有人持續發想創作,對理工有點興趣的則開發語言模型。而非廢系,這是最不明智的下下策。
普通人面對鋪天蓋地的 AI 資訊,有科技趨勢、有生活應用,當然也有新型犯罪(假新聞、詐騙)等正負面的海量訊息,因而產生的焦慮又該如何解決,我們可以參考 Chat GPT 給出的解答:
總結 ChatGPT 給出的答案,不難發現「未知」才是人類恐懼的核心來源,所以不論是面對 AI 或是未來新興的事務,先透過了解,有了基本的認識及知識儲備,才不會令自己陷入惶恐之中。
科技一直以來都是為了解決人們生活中的痛點,AI 的出現也不例外。我們應該學習「善用」AI 的優勢,快速蒐集資訊、統整訊息等來優化我們的日常工作,讓 AI 為我們的生活加值,讓原本只有 24 小時的時間可以輕鬆變成 48 小時來過(當然我這邊指的是 AI 導入後加速我們的工作完成時間),讓人們可以更彈性的在時間應用上。
或許,這樣的時間體感也變相實現過去人們說的「未來的人會比較長壽 / 不死」的願景,因為人們花了更少的時間在工作上,有更多的時間用來追求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