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與社會的對話(1)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寫這題目好像有點超出我的能力,不過之前寫了「教會如何留住年輕世代?」 以後,我好奇查一下網路上的類似文章。

世界各國都有類似文章(我當然是看翻譯的),這也不是什麼新問題,實際上這問題應該已經有二十年以上了,只是近年才開始變嚴重,因為武漢肺炎加速了這個進程。

各種反省文章都有,大概幾個新興年輕人特多的教會不會寫這種文章(教會的組成:年輕人佔多數的教會正常嗎?),畢竟他們有其他問題。

那我們自己又可以做些什麼嗎?

其實,基督徒跟社會之間的很多溝通問題,是出在自己身上,有時候跟對不對沒關係,而是雞同鴨講,根本沒對上頻率,而這一點在對年輕人又特別嚴重。

實際上也有很多人警覺,三十年前或許大家覺得有危機的部份是年輕人離開教會,但其實現在最危險的是教會中年人變少(連帶影響下一代)。

這問題當然很複雜,除非上帝直接插手整頓,又或者直接啟示解方,不然我們還是乖乖摸索,盡好僕人的本分,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依各自能力領受了不同恩典,在主人回來之前,可要好好盡本分。

總之在這我用自己與社會之間的對話來做例子,話說在前頭,這不是好不好的問題,畢竟人有百百款,妄想用一套通行天下那完全是撒但的迷惑,別忘記耶穌的宣教還導致自己被釘啊!

其實我自己是十年前才受洗,有固定上教會也不過十一年左右,雖然生長在基督教家庭,但我就是標準離散的那種,因為從小在基督教價值觀裡長大,只覺得「稀鬆平常」,但也很明顯與台灣社會格格不入,因為價值觀差距很大,因此過去我常是「自稱基督徒但沒去教會」,更早一段時間則完全是「反神論者」,所謂反神論,意思是「不想被管」(我很早就知道有神論才合乎邏輯,無神論根本不科學),所以拼命研究各種宗教,就想找神的漏洞,直到徹底降伏為止。

但降服於上帝跟委身於教會又有一段距離,而且是很大一段距離,而這也正是基督徒要與社會對話的部分。

對,我這裡說的不是教會與社會,而是基督徒與社會,因為社會不是與教會對話,而是與基督徒對話,而這同時也是基督徒與教會之間的對話。

這樣說好了,一個人會去信仰某個宗教類型(「不信教」本身也是一種宗教類型,因為你相信什麼,就是那個教的信徒),不外乎三個途徑,一是從小在那個信仰裡面自然而然接受了,二是因為發生某種極端事件(通常是糟糕的事情)因而受到衝擊、領受了某些東西,最後則是主動尋找真理最後找到目標。

以上提到的當然也包含改宗轉向,有人從小在A宗教裡長大太習慣了,所以接觸B宗教時覺得新奇就改宗。有人因為悲傷而對神明失去信任離開A宗教跑去B宗教(再說一次,「不信教」也是一種宗教),但一樣有人在悲傷中從某宗教獲得信心而投身某宗教。當然也有人在探究真理的時候到處尋找,甚至換來換去,最後才定下來,當然也可能找一輩子。

我之所以先提這個,是想提醒各位,宗教信仰是會變動的,差別在於變動的方向與幅度,但決不會是不動的,因為我們的宗教信仰跟我們的人生完全連結在一起,因此宗教也會跟社會連結在一起,而且必須能反應社會的需求,而人類整體也在追求真理的過程中不斷前進,不可能停滯。

不然人家一定會離開,不管是因為失望、新奇,還是需求,還是追求真理。

我想我們面對社會,有幾個部份一定要先搞清楚,不然無法對話。

但我還是想先談一些現實問題,首先是網路。

網路

網路很方便,或許太方便了,要知道,過去上教會,看中的是地緣關係,除非在都會區教會密度較高,不然基本上是「就近」,沒其他選擇,但現在我們太容易在網路上參加其他教會的主日崇拜,而教會資源投入程度與相關專業服事人員的程度差異就被突顯了,這一點在疫情期間更被放大,講道內容先姑且不論,音響收音轉播設備是非常現實的軍備競賽,而且就有錢解決設備問題,操作人才又是個問題。

疫情期間,我對於所屬教會轉播品質不斷抱怨,但改善極為有限,後來我都跑去看別家教會的禮拜(還可以一早看三場),也看見有些教會迅速升級系統,有些教會堅持不改,似乎覺得會友收看是別無選擇似的。

願意升級當然是好事,但逛久了也開始覺得或許不該苛求,尤其對弱小教會,這本來就很不公平,我知道有些都會教會甚至長久以來都在經營媒體,程度當然差很多,而其他人現在投入,要花加倍的心血才能有足夠的成果,這或許不是那麼必要,畢竟疫情不可能永久持續。

但有些光鮮亮麗的教會講道內容卻是胡說八道的時候真的會吐血……偏偏人家流量大。

不過這樣做太容易走向偶像化的歪路去,大家要自己警醒阿!


當然,喜歡胡說八道的教會因為網路就會被我看到……對,我超喜歡找他們的東西來分析的,因為這就是聖靈催逼我要做的事情。


社會人口結構

台灣基督徒就是少數,這是個現實,甚至可說是關鍵,因為我們處在一個非常多元價值觀的環境裡下,因此如何定位自己、認識自己非常重要,因為只有正確的區分自己與他者,才不會因為錯誤認知而對錯誤訊息感到「稀奇」,甚至被牽著鼻子走,被牽走就算了,留下來污染自己人那可是糟透了。但實際上這已經是普遍現象,教會裡有非常多異教觀點滲透進來。像之前有個想當副總統候選人的藝人基督徒,她居然還學了禪修、奧修、新世界宗教的鬼東西,真的會笑死,當然學本身沒什麼問題,那些「有趣的奇幻設定」我可是非常熟悉,因為我也研究過(出於作家的設定愛好,我接觸的宗教可多著,而且都是展開研究,可不是聽聽就算了),但我能分辨這些異教觀點跟基督教的差異在哪裡,也絕不會把這些東西混為一談,但重視眼目情慾的新興教派特別喜歡些時尚玩意阿!

所以我們要如何讓大眾了解這份差異呢?這需要很好的邏輯分析能力才行,或者說,需要有人幫忙整理懶人包……,現在很多教會都只吃這個,但這真的非常可惜,因為神學絕不是懶人包可以處理的。

總之,基督徒自己應該好好了解這個社會的價值觀是長怎麼一回事,尤其是了解「哪裡不一樣」,我知道大多數人在乎的可能是「哪裡一樣」,但這其實很沒必要,因為大家都一樣的部份,基本上可以稱為「廢話」,例如「宗教都是勸人為善」就是一句超級大廢話,因為關鍵在於「怎樣叫做善」,這正是不同宗教的差異,如果你有好好理解,才能告訴人家「我們才是對的」(不是「比較」好,是我們才是「對」的,其他宗教是「錯」的,神學可沒那麼溫吞,那種表面包容友善的態度完全是政治話術,對外我也會說場面話,但與神學討論是兩回事)。

raw-image


avatar-img
197會員
921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子藝(momoge),新書歸途2:駱沙利南2024台北書展同步上市喔!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用交換論面對神讓人走向邪惡 或許有人會抗議,反正我都有做好事,也都盡力服事了,而且我的確相信主耶穌的拯救,難道因此我希望上帝上我變成有錢人難道就不可以? 這樣說好了,你當然可以希望如此,這沒什麼問題,但考驗在後頭,就是你會不會因為沒有達成而產生不滿?畢竟,這世界上從不缺苦難不幸的人,我們自己也沒
我們現實生活的需求與苦悶怎麼辦? 讓我們繼續談,我說交換論拿來擺在神與人之間是異端邪說,因為完全不合聖經真理,但,就人類渴望得到幫助的心理來說難道就不行嗎? 對,真的不行,而且在人與神之間擺上交換論真的非常惡質,讓我接著說明。 要知道,人與人之間的交換也不是那麼穩定的,因為對價值的判斷不同,需
我們的確可以像上帝祈求各種需要,但我們沒東西可以跟祂換 上帝之所以是真神,不是那些虛假的偶像,重點不是你隨口說祂是真的假的這樣,而是祂本質上就不一樣,你根本不該妄想跟祂交換任何東西,不然你就只是被彼得譴責的西門之流,只想用錢換變好處而已。 那麼,難道我在病痛的時候不可以求主醫治嗎? 可以,當然
上帝的恩典不能交換 要知道,人類對於神明之間的各種交換行為,可以構成一串請購單,比方說念某種經108遍可以怎樣、循著哪條路邊走邊拜可以怎樣、捐多少錢可以點個燈然後換平安之類有的沒的鬼東西。 偏偏很多教會也跟著這樣講,畢竟這的確是「宗教斂財」的核心話術,要知道,五百年前宗教改革就是掀了贖罪券的底,
成功神學其實是交換論的騙局 最近幾十年來,有個在全球造成很大問題的神學觀,叫做成功神學,這種神學概念大家可以上網查查,基本上這幾年講「成功神學」四個字大概都會被開噴,雖然還沒徹底黑掉,但已經被很多人警覺到問題了,因為完全就是異端邪說,只是在複製歷史上各種邪教的說法,後拿聖經內容包裝(你放心,這些異
這本書是我北上參加書展的時候在會場買的,因為正好有專題演講,而我又正好在準備青年服事相關的資料,在好奇之下就買了這本。 先說我個人評價,我要先說這本書對我或許沒那麼合用,因為這本書本來就有特定受眾,而我並不符合,但既然我打算擔任輔導,當然看的就不適合不合我自己意思了,這一點要先區分清楚。 先說明
5/5神學
用交換論面對神讓人走向邪惡 或許有人會抗議,反正我都有做好事,也都盡力服事了,而且我的確相信主耶穌的拯救,難道因此我希望上帝上我變成有錢人難道就不可以? 這樣說好了,你當然可以希望如此,這沒什麼問題,但考驗在後頭,就是你會不會因為沒有達成而產生不滿?畢竟,這世界上從不缺苦難不幸的人,我們自己也沒
我們現實生活的需求與苦悶怎麼辦? 讓我們繼續談,我說交換論拿來擺在神與人之間是異端邪說,因為完全不合聖經真理,但,就人類渴望得到幫助的心理來說難道就不行嗎? 對,真的不行,而且在人與神之間擺上交換論真的非常惡質,讓我接著說明。 要知道,人與人之間的交換也不是那麼穩定的,因為對價值的判斷不同,需
我們的確可以像上帝祈求各種需要,但我們沒東西可以跟祂換 上帝之所以是真神,不是那些虛假的偶像,重點不是你隨口說祂是真的假的這樣,而是祂本質上就不一樣,你根本不該妄想跟祂交換任何東西,不然你就只是被彼得譴責的西門之流,只想用錢換變好處而已。 那麼,難道我在病痛的時候不可以求主醫治嗎? 可以,當然
上帝的恩典不能交換 要知道,人類對於神明之間的各種交換行為,可以構成一串請購單,比方說念某種經108遍可以怎樣、循著哪條路邊走邊拜可以怎樣、捐多少錢可以點個燈然後換平安之類有的沒的鬼東西。 偏偏很多教會也跟著這樣講,畢竟這的確是「宗教斂財」的核心話術,要知道,五百年前宗教改革就是掀了贖罪券的底,
成功神學其實是交換論的騙局 最近幾十年來,有個在全球造成很大問題的神學觀,叫做成功神學,這種神學概念大家可以上網查查,基本上這幾年講「成功神學」四個字大概都會被開噴,雖然還沒徹底黑掉,但已經被很多人警覺到問題了,因為完全就是異端邪說,只是在複製歷史上各種邪教的說法,後拿聖經內容包裝(你放心,這些異
這本書是我北上參加書展的時候在會場買的,因為正好有專題演講,而我又正好在準備青年服事相關的資料,在好奇之下就買了這本。 先說我個人評價,我要先說這本書對我或許沒那麼合用,因為這本書本來就有特定受眾,而我並不符合,但既然我打算擔任輔導,當然看的就不適合不合我自己意思了,這一點要先區分清楚。 先說明
5/5神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宗教預警!!!可能有部分抨擊存在,聲明不是針對任何宗教,只是我個人單純觀點,沒有深入瞭解所以可能有很多錯誤,能接受的再看!!歡迎留言說明更多內容或是指正~ 之前有段時間覺得自己都在練舞,太少接觸新知識,所以便去誠品逛一下,順便看看現在什麼書比較受歡迎,在逛的期間我兩次都被「傳教」,我以前蠻排斥的,
人家都寫日記,我寫回憶錄,而這回憶錄的回憶其實蠻不堪的,原本一直掙扎要不要這麼赤裸裸的剝下教會那層偽善的面罩,寫或不寫,都有難處,但想想,反正基督教在台灣就是小眾中的小眾,看的人應該有不多,而像我這樣經歷這麼多而有能寫出真相的,應該更少,而會對我寫的興趣的,那應該是滄海一粟,應該安全,所以就來寫吧。
聽說以前有不少人覺得信主耶穌的都是老弱婦孺,因為他們身體或心理也較弱,所以便要信靠主耶穌,亦因此大部份教會都是姊妹的人數多於弟兄。其實抱着這思想的仍然大有人在,而我自己既不會有這樣的想法,甚至去過各處教會,很多時也會發現其實姊妹才是撐起教會的重要功臣⋯⋯
Thumbnail
在你的生命中,有難以向旁人啟齒的故事嗎?這次雙十連假在台北的單身營會,總共有一百多位弟兄姐妹參加,其中包含從日本、馬來西亞透過線上報名的弟兄姐妹。
我們今天的主題是「改變世界」。現在這個世代的年輕人往往有遠大的想法,而這裡面不單單只有人自己的想法,還有神對我們的命定與呼召是什麼。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一位在教會長大的人分享自己的讀經筆記和小結。文章提到了進度條、經文片段、讀經筆記和小結分享。
回頭看看,自己也陸續打下不少文字,有時只是單純想寫些生活的形狀,試著將色香味帶入至閱讀者的眼前,有時只是紀錄一些靈光乍現的感受,寫完就與它告別了、和解了。 當然我也經常想著,有些訊息該如何傳達給完全和我生活圈不同的人,不過似乎有點難。 昨日看著商周的報導短影音對現代人習慣的改變:
Thumbnail
寫了幾天的部落格,反省自己寫一篇文章花時間太多,為什麼會這樣,除了自己的邏輯感不是太好,常常會思考跳躍,所以我會檢查好幾次文章內容,還有我不習慣寫文章,內容也不豐富,知識上也有點匱乏味,看別人的文章時,會不自覺地佩服他們文筆流暢。😅 今天聽吳淡如的pocast,他提到最近日本高齡化社會,高齡人最
宗教預警!!!可能有部分抨擊存在,聲明不是針對任何宗教,只是我個人單純觀點,沒有深入瞭解所以可能有很多錯誤,能接受的再看!!歡迎留言說明更多內容或是指正~ 之前有段時間覺得自己都在練舞,太少接觸新知識,所以便去誠品逛一下,順便看看現在什麼書比較受歡迎,在逛的期間我兩次都被「傳教」,我以前蠻排斥的,
人家都寫日記,我寫回憶錄,而這回憶錄的回憶其實蠻不堪的,原本一直掙扎要不要這麼赤裸裸的剝下教會那層偽善的面罩,寫或不寫,都有難處,但想想,反正基督教在台灣就是小眾中的小眾,看的人應該有不多,而像我這樣經歷這麼多而有能寫出真相的,應該更少,而會對我寫的興趣的,那應該是滄海一粟,應該安全,所以就來寫吧。
聽說以前有不少人覺得信主耶穌的都是老弱婦孺,因為他們身體或心理也較弱,所以便要信靠主耶穌,亦因此大部份教會都是姊妹的人數多於弟兄。其實抱着這思想的仍然大有人在,而我自己既不會有這樣的想法,甚至去過各處教會,很多時也會發現其實姊妹才是撐起教會的重要功臣⋯⋯
Thumbnail
在你的生命中,有難以向旁人啟齒的故事嗎?這次雙十連假在台北的單身營會,總共有一百多位弟兄姐妹參加,其中包含從日本、馬來西亞透過線上報名的弟兄姐妹。
我們今天的主題是「改變世界」。現在這個世代的年輕人往往有遠大的想法,而這裡面不單單只有人自己的想法,還有神對我們的命定與呼召是什麼。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一位在教會長大的人分享自己的讀經筆記和小結。文章提到了進度條、經文片段、讀經筆記和小結分享。
回頭看看,自己也陸續打下不少文字,有時只是單純想寫些生活的形狀,試著將色香味帶入至閱讀者的眼前,有時只是紀錄一些靈光乍現的感受,寫完就與它告別了、和解了。 當然我也經常想著,有些訊息該如何傳達給完全和我生活圈不同的人,不過似乎有點難。 昨日看著商周的報導短影音對現代人習慣的改變:
Thumbnail
寫了幾天的部落格,反省自己寫一篇文章花時間太多,為什麼會這樣,除了自己的邏輯感不是太好,常常會思考跳躍,所以我會檢查好幾次文章內容,還有我不習慣寫文章,內容也不豐富,知識上也有點匱乏味,看別人的文章時,會不自覺地佩服他們文筆流暢。😅 今天聽吳淡如的pocast,他提到最近日本高齡化社會,高齡人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