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的組成:年輕人佔多數的教會正常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最近聽到有牧師在強調某超大型教會(數千人)的會眾平均年齡不到二十五歲。

對於明顯感受到教會聚會高齡化的人來說,聽到這個總會眼睛一亮,但如果你神智清楚的話,也應該會在幾秒內感覺到違和感。

這其實是很不正常的教會。

我覺得這個迷思現在相當程度的箝制了教會的發展路線,甚至製造更多問題。

簡單說,一個健全的教會組成,人口分佈應該跟整體社會相近,也就是說,的確會因為少子化年輕人變少--現在年輕人是太少沒錯,但也不是變成全都年輕人,老人消失。

這教會裡的牧師除了原本的負責人(個人教會沒有換牧師的問題,或者正好相反,教會是他的財產,除非有去登記為宗教財團法人),還有幾個牧師,聽說都是原本教會青年出身的,所以是二代牧師,這當然也是好事,而教會有幾千人,這當然也很厲害。

但教會經營數十年,原本的會眾去那了?那些原本的青年,現在已經是中年的在哪裡?而當年教會一開始的時候的成年人,現在的老年人又在哪裡?畢竟這教會位在新加坡,根本沒有什麼住太遠的問題。

一個正常的教會應該是社會的縮影,因此人口組成應該跟當地社區相近,這樣才對。

除非你是那種特殊任務型教會,例如校園學生教會、監獄教會,但我們知道目前沒這種教會,頂多是團契,除非教會兼做學生團契聚會場所。

當然,長老教會普遍高齡化(或者說,全球的傳統教會都高齡化)是值得注意,因為年輕人比率偏低,但要如何提高年輕人比例?

首先,而且最該做的當然就是自己家庭裡的年輕人,如果沒有離開去外地,有沒有留在教會裡面,這是最根本的關鍵,如果是年輕人嚴重流失的鄉村地區,那基本上就不是教會自己能解決的社會結構問題。

第二則是吸引新的年輕人進來。

但這個說法就是問題了,所以你的宣教是有選擇性的,只要年輕人?吸引新的老人不好嗎?老人時日不多更需要得救才對吧?(實際上臨終受洗的現象超級常見)

對,這就是問題,因為現在很多教會玩這招,跟中共的「從娃娃抓起」一樣,就專挑年輕人。

也不是說這樣就不可以,但你要先說服我為何你要這樣選擇。

我也不跟你拐彎抹角,簡單說,因為「年輕人好騙」,是的,這就是解答,實際上,大家去看那些目前宣稱興旺的教會,的確都是年輕人很多,但也可以看出非常明顯的模式,而且是不好的那種。

第一糟就是偶像崇拜,簡單說,這些教會會特別強調尊榮牧師,而牧師偶像化的狀況也非常嚴重。說實在的,這不過是那些邪教手法的淡化而已,但並不因此危害較少,因為光這一點就完全違背聖經教導了,因為那些聖經偉人雖然受人尊敬沒錯,可沒有因此高人一等,搞偶像崇拜根本就是信仰的退化,把教會搞得跟4%黨一樣愚蠢。

而因為偶像化的緣故,這類教會第二個特點就是集權化很明顯,畢竟主力是年輕人,尤其是學生,因此種種藉著教育之名的管理措施就出現了。是的,這些廉價勞力很好坳,要說是訓練當然也不是不好,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是值得鼓勵的,但如果一個教會的庶務是由這些甚至未成年的學生負責(比方說會計出納,這種職位可是有法律責任的),那根本是胡來,而且反倒突顯這個教會裡的成年人根本不受重視,又或者只是「掌權的少數」可以留下來的狀況。

是的,這是第三個問題,就是沒有傳承,像我上面提到的巨型教會,如果真的很好,早期的年輕人為何沒有留下來,逐漸成為父母、祖父母,而在教會留下自己的家庭成員?

這才是正常的教會,一個逐漸累積,變成有許多家族的教會(當然出現家族政治派系這種是另一個問題,但這是成熟教會才有的擔憂)。

對,這教會人超多,而且都是年輕人,都是第一代,看來火熱,其實只是空燒,因為這樣的教會根本不可能有什麼健全的靈命造就,因為你過了個幾十年卻依然都是第一代信徒,顯然沒辦法培養出第二代,甚至第一代長大以後就消失了。

是的,從偶像化開始就走歪了,在這種狀況下,由一位「統治者」(當然是相對年長的偶像牧師)直接單方面灌輸的神學教育,不走偏才是奇怪的事情,因為整個教會文化就是錯的,怎麼可能培養出屬靈的會眾(喔!他們會強調自己是「門徒」,高「會眾」一等……一整個充滿驕傲的犯罪氣息)。

但這也不奇怪,畢竟這些教會的頭人甚至不自稱牧師,而是先知、領袖、使徒,簡單說,玩弄頭銜高舉自己,這種偶像崇拜的手段的確容易吸引小雞,而這些手法在成年人眼中當然會很可笑,所以他們只能騙到年輕人。

而為了留住年輕人,但又必須不斷幼體化會眾,貶低知性的神學批判思考,鼓勵信徒沉溺於感官當中,他們宣稱這叫靈性,其實只是眼目情慾,於是教會變舞廳、咖啡廳,必須夠都會、夠新潮、夠布爾喬亞、夠膠,要充滿歡樂充滿愛,卻不去正視苦難、罪惡與犧牲,以及更重要的--責任,這樣才能吸引小雞。

於是我們看見現代很多新潮教會,還真的人不少,於是沒什麼思考能力的部份牧者就被牽著鼻子走,以為跟著做就對了,然後趕走一堆成熟信徒,而另一邊則出現沒反省能力卻又只會抱怨的人,只想窩在自己圈子裡,眼看著教會凋零。

真的很混。

的確,宣教事工遇到瓶頸,全球都有類似問題,但把製造問題的原因當成解方,這可一點都不好玩。

因為這些「假的」靈恩就是問題本身阿!

其實長老教會最該檢討的不是吸引新人進來,而是為何第二代第三代不見了,我要先說,這些從小就在基督教文化與價值觀裡長大的人,會是最看不慣新興教派縱情眼目情慾走享樂主義的人,因為這些是「懂得冷」的基督徒,不需要起乩,反倒更需要深化神學造就,需要更多神學批判思辨的人。所以當你玩起靈恩派那套,搞起幸福小組,這些人會跑第一個,老人可能跑不掉,年輕人卻可以輕易改成網路聚會。

再強調一次,那些新潮教會能「拐進來的」年輕人,大多是第一代的(講白一點,就是跟邪教一樣騙不到老鳥),因此教會真正流失的,是那些第二代第三代的,而這些新潮教會,依國外的發展來看,也同樣無力留住成年人,更不可能有下一代,雖然他們喜歡宣稱要建立三代門徒,實際上都是找外面的第一代門徒,不是家裡自產的後代,也因此無法組成一個健全的教會人口分布。

除非他們越玩越大,想出更多花俏的招數,但都是企業或商業界常用的招數,總之跟神學沒關聯,雖說他們會包裝,但只要心智成熟開始批判,一樣能輕易戳破。

但教會高層似乎沒這樣的認知阿!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omoge (毛毛牙)的沙龍
210會員
1.0K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子藝(momoge),新書歸途2:駱沙利南2024台北書展同步上市喔!
2025/04/20
不同群體會有自己的文化,這很正常,而自己的文化最終會產生自己的語彙,變成一種只有自己人才聽得懂的溝通方式,這種事情越封閉、越專業的場域就越容易出現,像我以前在醫院上班,很自然會出現一些只有醫療人員才懂的英文縮寫混雜在對話當中,而在阿宅群體裡面,很自然會出現各種意味不明的假名單詞。 在教會當然也是這
Thumbnail
2025/04/20
不同群體會有自己的文化,這很正常,而自己的文化最終會產生自己的語彙,變成一種只有自己人才聽得懂的溝通方式,這種事情越封閉、越專業的場域就越容易出現,像我以前在醫院上班,很自然會出現一些只有醫療人員才懂的英文縮寫混雜在對話當中,而在阿宅群體裡面,很自然會出現各種意味不明的假名單詞。 在教會當然也是這
Thumbnail
2025/04/16
關於聖經裡的政治信息,這邊簡單整理一下: 創世紀: 被擄時期為了凝聚國族意識而正式成卷的書籍,雖然傳說是摩西寫的,但其實至少有四個來源,所以聖經不是大公會議的時候才開始挑書,而是一開始就在挑書,目的就是守護以色列人的國族認同,不被外族文化洗清(正如國民黨在台灣進行的母語滅絕政策,是長老教會帶頭堅
Thumbnail
2025/04/16
關於聖經裡的政治信息,這邊簡單整理一下: 創世紀: 被擄時期為了凝聚國族意識而正式成卷的書籍,雖然傳說是摩西寫的,但其實至少有四個來源,所以聖經不是大公會議的時候才開始挑書,而是一開始就在挑書,目的就是守護以色列人的國族認同,不被外族文化洗清(正如國民黨在台灣進行的母語滅絕政策,是長老教會帶頭堅
Thumbnail
2025/04/15
這本書是參觀長老教會歷史檔案館時獲贈的,正好我很愛這種歷史書籍,所以拿到很快就看了,也讓我對於長老教會在台灣的宣教史有更完整的認識。 長老教會在台宣教160年了,不過這當然不是基督教最早來台的紀錄,荷蘭時期自然也有宣教士來台,而且也有進行宣教活動,所以當年其實也有不少人受洗,尤其是平埔族聚落,後來
Thumbnail
2025/04/15
這本書是參觀長老教會歷史檔案館時獲贈的,正好我很愛這種歷史書籍,所以拿到很快就看了,也讓我對於長老教會在台灣的宣教史有更完整的認識。 長老教會在台宣教160年了,不過這當然不是基督教最早來台的紀錄,荷蘭時期自然也有宣教士來台,而且也有進行宣教活動,所以當年其實也有不少人受洗,尤其是平埔族聚落,後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在這個教會青年流失快速的世代,常聽到長輩分享時嘆著:“青年都不來啊”、“青年都說不得呀,要我們給他們舞台呀”、“我們老嘍,青年都不想跟我們一起嘍,他們只要玩他們的”。大家都有年輕過,但是每個時代的年輕人,需求是不一樣的,上一輩期待用手把手的經驗傳承方式教育青年“如
Thumbnail
在這個教會青年流失快速的世代,常聽到長輩分享時嘆著:“青年都不來啊”、“青年都說不得呀,要我們給他們舞台呀”、“我們老嘍,青年都不想跟我們一起嘍,他們只要玩他們的”。大家都有年輕過,但是每個時代的年輕人,需求是不一樣的,上一輩期待用手把手的經驗傳承方式教育青年“如
Thumbnail
有信宗教就要去聚會嗎?會友說的真的都正確嗎?
Thumbnail
有信宗教就要去聚會嗎?會友說的真的都正確嗎?
Thumbnail
教會內外如何融合?這的確是大問題,我們要顧好主內的兄弟姊妹,但也要拯救外面的靈魂。 但是只能選一邊嗎?當然不是這樣,只是你要區分清楚,人能不能得救在乎上帝的旨意,我們的角色不可能辦到所有的事情,也因此我們更要有效利用自己的能力,但你如果努力的方向錯了,那真的是空空徒勞。 我要強調一點,台灣的傳統
Thumbnail
教會內外如何融合?這的確是大問題,我們要顧好主內的兄弟姊妹,但也要拯救外面的靈魂。 但是只能選一邊嗎?當然不是這樣,只是你要區分清楚,人能不能得救在乎上帝的旨意,我們的角色不可能辦到所有的事情,也因此我們更要有效利用自己的能力,但你如果努力的方向錯了,那真的是空空徒勞。 我要強調一點,台灣的傳統
Thumbnail
教會的確有各種問題,或者說,沒有才奇怪,覺得教會不該有問題還真是一種奇怪的問題……重點是,我們如何面對問題跟處理問題。我不是說解決,是說處理,請注意,因為人的問題,通常在解決的時候就會有新的問題,問題是會隨著社會、世代有變化的,覺得有一招可以永久解決那絕對是在騙你,當然,你要跟我說禱告、倚靠上帝……
Thumbnail
教會的確有各種問題,或者說,沒有才奇怪,覺得教會不該有問題還真是一種奇怪的問題……重點是,我們如何面對問題跟處理問題。我不是說解決,是說處理,請注意,因為人的問題,通常在解決的時候就會有新的問題,問題是會隨著社會、世代有變化的,覺得有一招可以永久解決那絕對是在騙你,當然,你要跟我說禱告、倚靠上帝……
Thumbnail
前兩天看一場線上直播,是幾位教會牧師在反省年輕人流失的問題,這種反省當然是好的,但很可惜的,這幾位牧師提到的問題,正好是我前一陣子分析狀況,就是有些地方他們搞錯重點。 其中一位牧師提到的東西正是我覺得最反感的部份,也就是「外面還一堆人等著我們去拉進教會,何必在乎裡面的人」…… 只能說,這位牧師還
Thumbnail
前兩天看一場線上直播,是幾位教會牧師在反省年輕人流失的問題,這種反省當然是好的,但很可惜的,這幾位牧師提到的問題,正好是我前一陣子分析狀況,就是有些地方他們搞錯重點。 其中一位牧師提到的東西正是我覺得最反感的部份,也就是「外面還一堆人等著我們去拉進教會,何必在乎裡面的人」…… 只能說,這位牧師還
Thumbnail
好啦!我寫了一堆批評教會現況的文章,如果不提一下如何解決就變成單純抱怨了。 但我也要承認,我從來都不是教會決策單位的人,對各項行政規章條例其實也不大清楚,因此我講的東西或許會有點模糊,而且我也的確不完全知道如何解決,只能說說我自己的想法(或者偏好,這我承認),總之就是給大家參考。 話說在前頭,我
Thumbnail
好啦!我寫了一堆批評教會現況的文章,如果不提一下如何解決就變成單純抱怨了。 但我也要承認,我從來都不是教會決策單位的人,對各項行政規章條例其實也不大清楚,因此我講的東西或許會有點模糊,而且我也的確不完全知道如何解決,只能說說我自己的想法(或者偏好,這我承認),總之就是給大家參考。 話說在前頭,我
Thumbnail
最近聽到有牧師在強調某超大型教會(數千人)的會眾平均年齡不到二十五歲。 對於明顯感受到教會聚會高齡化的人來說,聽到這個總會眼睛一亮,但如果你神智清楚的話,也應該會在幾秒內感覺到違和感。 這其實是很不正常的教會。 我覺得這個迷思現在相當程度的箝制了教會的發展路線,甚至製造更多問題。 簡單說,一
Thumbnail
最近聽到有牧師在強調某超大型教會(數千人)的會眾平均年齡不到二十五歲。 對於明顯感受到教會聚會高齡化的人來說,聽到這個總會眼睛一亮,但如果你神智清楚的話,也應該會在幾秒內感覺到違和感。 這其實是很不正常的教會。 我覺得這個迷思現在相當程度的箝制了教會的發展路線,甚至製造更多問題。 簡單說,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