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3|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國高中生如何了解投資?推薦閱讀《學校沒教,但一定要懂的金錢觀》

將你手頭上的資源,選擇性地投入在某件特定事物上,就是投資。

raw-image

例如,你將時間花費在打球而不是打工、將時間花在讀書上,增加專業知識,也是一種投資;將錢拿去買筆電,節省自己工作時間,也是一種投資!

投資在自己能改變的事情

若你對某一個產業不特別了解,只是談話節目或者身邊親友推薦,你就跟著一起買。你很難嗅到市場萎縮跡象,該退出時沒有退出,就可能會血本無歸。

因此,作者認為投資要專注在特定行業,尤其是自己熟悉的領域,才能較為正確地掌握市場資訊和方向。

能力圈

過去的事,我們只能緬懷與檢討,但無力去改變,因此不應該將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在過去。他人的事我們也難以干涉,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我們只能透過改變自己,盡可能地達到目的。

作者稱之為能力圈。投資要針對自己能改變的事物,

即使成果不好,只要認真去做,一定會有其他回報。

公司是販賣能力的地方

最近在社群上看到一種說法:「拿多少錢,做多少事。」

但我好奇的是:你要如何衡量你做的事值多少錢

正如同上一篇提到的,價值由自己決定,價格由他人決定。你能否正確地評估自己的價格?可能你覺得「以我的薪水,做這樣的事就夠了吧?」但會不會公司覺得你做的事只有你薪水的一半?而且這很可能是普遍情況

但如果將公司視為發揮自身才能的地方,心態就不一樣了,你可能做事變得更積極,也間接地讓自己有長足進步。Jessie 也曾經說過:「帶著有意識的眼光去公司。」進到一個場域,要有值得你學習,可以提供你成長的養份,若是你認為你在公司已經沒有成長,那就是離開的時候。

如何選擇公司?

我們很難改變公司的態度,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態度,用心做好自己的事情,也許你有緣被上司、客戶或是合作廠商看見,於是有了被挖角的機會;或是身邊有想闖出一片天的親朋好友看中你的才能,向你伸出橄欖枝也不一定呢!

越努力,越幸運。

當然,有些事情不是靠努力獲得,需要一些機運。若你仍無法改變上司對你的態度或待遇。那你唯一能改變的,就是為自己換個環境、換個機運。

前幾天聽雜學校地瓜校長的演講,他說:「其實運氣比努力重要。但你要如何擴大機運?機運不是你躺在家耍廢就會出現的,我們現在在做的,就是努力擴大自己的機運。

對於學生來說,學生心目中的「優質公司」可能也不見得會是好的去處,因為學生較可能知道的公司,或是嚮往的公司正處於高峰期。

作者也提醒讀者,不要害怕不穩定,因為現在的時代就是不停地變動,「安穩」就等於退步

股票是什麼?

股票是公司發行,向投資人募款的媒介。

上市公司可以在證券交易所自由買賣股票,你也隨時能成為這些公司的股東。如果公司有獲利,那將有機會可以得到股息,從中獲利。

但,公司獲利卻不一定會發放股息,因為它也可能將你的錢拿去「投資」,例如,擴大招募人才、購買原物料以及興建工廠提升產量、投放廣告增加曝光或是投入研究研發更好產品等等。

因此,想要獲得更長足的成長前,勢必須要先付出什麼。

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As you sow, what shall you reap.

也因此,拿出錢讓公司能持續經營的股東們,才是擁有公司的人。

如果你有在玩手遊,那就太好了,因為你可以更好地了解投資。

你想要在遊戲中成長前,你都需要先犧牲一些資源,例如體力啦、時間啦、升等資源啦,適當地分配資源之後,你才能更好地快速升等。

股價能反映公司價值嗎?

前一篇文章有介紹到,價格不等於價值,且股價也可能受到其他因素影響,例如天災人禍或是投資人心情。

因此,短期的股價會波動,而長期股價較能反映公司的價值。

  • 公司的價格=股價:股票市場上供需所決定的價格。與想買的人數呈正比
  • 公司的價值=理論價值:按照潛能與獲利推估的理論值。與公司獲利呈正比

公司一定要配息嗎?

作者也提到,高配息的公司相當吸引投資客。但作者卻不認為這是一個好徵兆。

一個正在發展中的公司,會將資金用於投資,達到錢滾錢的複利效果;但一間發展遇上瓶頸的公司,不知道該如何持續擴大,於是手頭上就有多餘的資金,用以挽留部分股東。

有一些遊戲有競爭機制,排名越前面的,就可以獲得更多更豐盛的獎勵,或是你努力升等之後終於破解卡了很久的關卡,後續也獲得更好的獎勵,這些也都可以視為一種複利所帶來的影響。

至於遊戲如何吸引你的停留和資金呢?就是配給你許許多多的福利,送你體力、材料等等資源,或是利用周年節慶等等活動福利大放送。

國家舉債會怎樣?

政府透過公共投資,可以提升國家整體水準,增加政府支出提高 GDP,在景氣不好時,也很有機會可以透過財政政策達到刺激消費的目的。

政府的錢大多來自稅收,若是錢不夠,則透過發行債券向人民借錢。

但,政府還給債權人——人民——的錢,一樣來自於稅收,因此政府可能透過提高稅收的方式來還債。作者將國家舉債稱為「從下一代的口袋拿錢」。

政府需要提高稅收還債,也代表公共投資無獲利,可能是財政政策失敗,有可能是景氣不佳。這時提高稅收必然是火上加油,人民得勒緊褲帶過日子,減少支出。

當國家的負債越來越多時,首先遭殃的可能是政府部門,透過關門的方式減少支出。人民的薪水減少,就會降低消費,企業反過來以提高價格的方式,來企圖增加收入。這就是停滯性通膨,也就是物價上升的同時,人民的薪水可能持平甚至降低。

因此,投資的同時,也要切記不要一股腦投入,仍要考慮後果。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各式各樣的知識輸入之後,若是沒有輸出就很可能忘記。輸出可以很好地幫助自己重新釐清知識和收穫。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