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4|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價格機制使股價調整

正常的市場價格機制是,當價格走高變貴達一定程度,願意買進的人變少,買方減少使價格向下調整,在交易雙方維持理性的前提下,價格會維持在合理區間上下波動,而在股市則不一定是如此運作,因為股市不一定能符合理性交易的前提,有時候股價上漲會吸引更多看漲的預期心理,認為價格走高並非變得更貴,只要未來有更好的獲利,股價只是合理的配合報酬率調整,不過未來的獲利並非精確的固定數字,而是基於估算,甚至是過度樂觀的想像,其中非屬於理性的想像就會使價格偏離合理水準。


判斷股市價格是否合理,除了依據基本面包括景氣展望、企業營收獲利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觀察角度是,市場裡的交易者對於價格的看法從何而來?例如一般散戶對於價格的看法較多是來自於各種新聞報導,而不是自己研究後的評估,或是投機客對價格的看法是來自於股價的趨勢,原本若處於漲勢,就維持樂觀,新聞報導也會受到價格趨勢影響而持續有樂觀的想像,因此散戶、投機客、新聞對於價格的看法經常有偏離合理的區間的現象。


今年最顯著的例子是新募集的高股息ETF,散戶的看法全仰賴行銷報導,這使許多相關股票價格上漲而明顯高於合理價格,至今可以看到一些個股線形已經成為一座尖尖山,例如中美晶、神基、新普、群光等,投信大幅買超(散戶進場)的位置就在山頂。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在這裡,你可以用最短的時間吸收我的畢生精華,找到正確的理財關鍵字。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