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5/15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走讀台灣,不再路過

     走讀台灣是文化部這些年主推的計畫,結合書的閱讀與活動,希望民眾能深度認識台灣。文化部選定有關台灣生態與環境的書籍,是我的「走在山海河間的沉思」跟「自然課可以這麼浪漫」。

        當初我寫這兩本書設定的對象不太一樣,九歌出版的「走在山海河間的沉思」是給一般社會大眾閱讀,甚至在美編設計上採取的是「文青風」,也就是希望吸引平常不太會看生態環保類的年輕人來看。

        或許就如同我在自序裡提到的:「佛家有這種說法:「遇緣則有師」,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能看見的事物,都是我們關心或是正在尋找的,因此大智慧的佛陀在說法時非常重視契機,也善用種種方便法門來渡引大眾。

      但是這一句話我們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就算是一個非常厲害的老師,講得再有道理,但是若聽的人不關心不在乎,也只會是左耳進右耳出,完全沒有用。反過來說,只要學生準備好了,老師就會出現,任何一花一草,一貓一狗,一陣風一首歌,也都可能帶來生命的啟示,改變我們的價值觀,世間的萬事萬物都可以是我們的老師。」

        因此這本書我採用比較「文藝」的筆法來呈現台灣自然荒野的豐富與奧妙,同時也在自然知識中帶些反思,甚至希望能產生心靈的喜悅與感動。

        文章大半是這近年所寫的,也是這二十多年來以荒野志工的角色,遊走台灣山林間的感想。

        至於「自然課可以這麼浪漫」就完全不同,文章是我在孩子讀中學時所寫的,書寫時間大概是民國百年到103年,每個沒有出門參加活動的假日下午,是我們全家人在社區後山散步的時間,邊走邊聊,這些文章就是我們討論的紀錄。

        誠如書裡自序我所寫的:「在科學理性主義的薰陶下,包括從小為了考高分被訓練以最快的速度寫出標準答案,久而久之,我們理所當然會以為萬事萬物都條理分明,是可控制的,但是其實這個世界常常不是我們所想的那個樣子,生命還是充滿了令人驚嘆的神祕。

        環境教育最大的挑戰,是如何讓孩子尊重其他生命,不只是透過知識上的教導,而是帶到現場,讓孩子感受到大自然的豐富與美好,甚至被這些人類尚未探索的神奇與奧祕而感動。

        而且重新看見大自然,親身接近與觸摸感受到這個活生生的世界,也可以彌補現今生活中太多的影音媒介所架構出的間接的或虛擬的世界。」

        因此,野人出版社的「自然課可以這麼浪漫」,這本書設定就是要給家長及老師參考用的,甚至編輯還從這本近300頁的文章中,挑出200個環境關鍵字,然後在附錄中,細心地整理出從國小、國中到高中,配合課程綱要的檢索表,把綱要中的主題出現在這本書的第幾頁都清楚標列出,而且每篇文章還整理出延伸閱讀的繪本、書籍或者影片,編輯用心程度令人感動。

        同時也因為文化部的選書,我在這幾年暑假也擔任了好幾場「走讀台灣」導覽活動的引路人,盼望大家走讀台灣,不再路過。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