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7|閱讀時間 ‧ 約 22 分鐘

離不開如是

    以前上數學課時常有一個解題的公式,比如,「因為…所以」,然後得出結果。現代科學、醫學、哲學、數學,任何學問,都脫離不了因與果的公式,沒有因,就沒有過程,最後實驗不出結論。有人說,哲學家和宗教家是最偉大的科學家,因為他們能夠超越肉體思維極限,跳脫空間限制,印證千年之前與當代不可切割之關係。


    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五千多年前,佛陀帶領一群比丘出城化緣,走到途中,天外飛來一支尖銳木棍,眾人都閃開了,唯獨佛陀不閃不避,決定接受這個宿世殘緣。木棍不偏不移射中佛陀的腳指,血流一地,弟子趕緊扶著佛陀回到精舍敷藥休息。佛陀因傷口發炎感染而發燒,燒了幾天幾夜之後漸漸退燒,人也醒了,眾弟子才鬆一口氣。


    佛陀痊癒之後又開始說法,祂說,無量劫以前,他曾經跟一位朋友一起出船做貿易,因為天候不佳,暴風雨來臨,船員爭相恐後上船,佛陀為了替自己的員工出氣,瞋心大發,將手中的長茅鎗射向那位朋友,朋友的腳被射中動脈大出血,沒多久就往生了。無量劫以後,這個宿緣找上門來,佛陀選擇與它直球對決。


    有人問,為什麼都已經悟道成佛了,還會受到業力的討報。佛陀說,「假使百千劫,所造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意思是說,我們做過的每一件事,不管好的或壞,都會受制於因緣際會而相遇,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沒有例外。


    有深刻的因果觀念,才會知道斷惡修善刻不容緩。因為偷竊,所以被關。因為打人,所以被打。因為善心,所以好報。因為不孝,所以子嗣不養。這就是如是因、如是果最簡單的概念。


    因果觀又稱因緣觀,是深刻且入理的科學,如果我們對因果嗤之以鼻,以致於造業不斷,受苦的是我們自己。我們要警惕在心,時常提醒自己修身養性的重要,因果是用來約束自己的言行,不是用來提醒他人的不幸,在修身養性和度人之餘,千萬記得口德芬芳。


    #逆境要有因緣觀

    #順境要有無常觀

    #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