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餐飲業者,這是一個幾乎天天都會碰到的問題,而我們店也不例外。「招牌?門口那塊看板是招牌呀。」當然,我們不可能這樣子回答。但很矛盾的,當我們脫下廚師袍、圍裙變為客人,去陌生店家消費的時候,腦中也時常會浮現同樣的問題。那究竟為何,作為業者,這應該是一個可以很直接面對客人的問題,卻會讓我在面對客人時總是陷入煩惱呢?
透過經驗觀察,主要可能是因為我們的時間、預算、信心、以及攝取熱量有限,當我們準備消費時,會希望可以在綜合以上的考量內,獲得最高的價值回饋,所以招牌也常作為「該店最佳CP值」的擔當。
但不論在任何產業,「招牌產品」也很常是品牌與客人做初次溝通的管道。不僅承載了服務與技術,還有被賦予‘’是否會回購‘’的使命。但其實,定義為主要產品或服務的「招牌」除了是具體化的品牌代言人,更是「客人是否會回饋信任」於該店家的重要媒介。
因為我認為,客人通常不論買到什麼產品,在吃下去的瞬間,客人的心中就會對這家店產生了價值定位。
然而,想要產生多少價值,其實就是看店家願意花多少心力去維持。
而我們選擇的,是最麻煩、最耗時但也最保險的方法,就是按部就班、把每個產品都準備好,再做販售。在一開始時,會覺得自己的堅持很有意義,但也苦於不知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表達熱忱之餘,避免讓人感到「只是為了要推銷」的反感。
但後來會慢慢發現,其實不需過多的言語,只要專注於把每樣產品做好、建立起每一口信任,客人就會願意繼續嘗試。
或許您也會發現,當您詢問「你們的招牌是什麼」,通常不會直接得到回答,我們‘‘一定’‘會先了解、確認「消費者本人喜歡(或討厭)什麼樣的口味」,因為口味與偏好都是非常主觀的。
對於人員的訓練,我們更沒有制式的講稿,取而代之的是,我們會讓所有人員透過品嚐去了解自己販售產品是什麼口感、口味。
雖然我們也有明確標示所謂的「招牌產品」(其實也就只是我們老闆愛吃的啦~),但有別於其他店家,我們的服務人員,在介紹之餘,也會依個別客人需求,推薦自己心中的招牌,因為用心聆聽需求,表達發自內心的心得,才能深深的打動人心。
我一直認為,「招牌應該要是一家店最低的底線」。但指的並不是招牌產品是最差的產品,而是要以這樣的的覺悟與出發點製作產品,就算沒有標榜招牌,也要認真的對待。用產品承載著千言萬語,傳達給每一位享用的客人。
「我做出來的東西,真的好好吃。」開始製作甜點以來,其實最大的感動不一定是由外界的肯定,而是透過努力,終於認同了自己作品的美味,瞬間帶來的感動。
自己開店需要有很強大的自律,因為再也沒有上司、初期可能更沒有同事。在創業壓力與高度勞力下,依舊靠著自己維護招牌更是需要毅力與堅持,但唯有不妥協,才有可能走的更長遠。
或許我們也期待著爆紅的一天(有勞各位🥹),但我們很清楚的知道,曇花一現並不是我們的追求。唯有踏實,讓慢慢的涓涓細流,緩緩投注心血與汗水,希望能有一天,匯聚成壯闊的川河。
董室甜點烘焙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