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6/10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投資理財筆記3 x《兆華與股惑仔》關於買房與投資這件事

投資理財筆記第1篇討論「賺錢的目的是為了改變自己的生活」,今天要來分享到底該先買房?還是先投資的問題,這問題也困擾著我。

如果有一筆錢到底該放股市還是買房,這個議題總是吵個不停,各路人馬都有自己的意見,像是一些指數型投資派的KOL或網路名人(如Jet Lee清流君)或正二派的大仁大致上認為錢應該先放在股市,因為房子流動性不好、讓自己現金流變低、購屋成本高等,並且把錢放在股市的報酬率較高。

想當然另一派會認為先買房比較好,剛好最近在Podcast聽到一些觀念,在這邊就跟大家分享一下聽到的內容及對自己的啟發。

看了這些資訊,先總結:房子及投資都是資產配置的一環,如果可以的話(強調如果可以的話)都擁有是最好的,只是買房與投資的順序問題,能早點買房還是比較好的。

雖然我現在還沒有辦法買房,但還是希望先學習理財相關資訊,讓自己有夢想最美(笑)。不過,今天這文章不是在炒房啊,畢竟...在目前台灣的環境裡大家都還是有想要自己的房子的夢啊,就算是作夢也好,懷抱個希望。

投資理財筆記 |年老租屋不易且貸款困難

印象很深刻《兆華與股惑仔》的507集,股市獅公李永年(快70歲)分享過去他覺得不用買房,但因為近期想要買房子,結果銀行不太願意冒風險貸款給他,讓他有所感慨。

另外,他覺得在台灣的年長者如果要租屋,會很困難,因為很多人不太願意租給年長者。另一方面,在年長的時候因為沒有住處感到無安全感,加上難以貸款而把自身身家買了房,結果最後自己身上沒有現金流,影響生活品質。

我其實沒有去想過年老的時候,銀行是完全不會貸款給你,就連資產應該不少的股市獅公李永年也無法貸款。這讓我開始思考年老了以後怎麼辦,而感到焦慮。

投資理財筆記 x 先買房,後存股產生現金流

在《兆華與股惑仔》第518集,來賓存股總編謝富旭分享自身經驗,他提到37歲與太太一起買了房後,身上沒有現金,幾乎就是從零開始賺錢及存錢。同時,在股市之中以「股利為主,價差為輔」的存股,累積自己的現金流。

當他這樣的存股操作獲得穩定且不錯的報酬之後,再將房子增貸並投入股市,提早將現金放入股市,提早享受時間複利。

在這集裡面主持人兆華不斷強調「雖然開槓桿,但都是在風險之內」。

很多人對於開槓桿很排斥,過去的我也是有這樣的想法,不過經過不斷地學習後,發現適度的開槓桿可以幫助自己加快累積資產的速度,現在的我雖然還沒開槓桿投資,但至少不太會排斥這件事。

不過這讓我思考,如果一般小資沒有父母的後援,只靠自己存到頭期款,好像要花費十多年以上的時間,到時房價又高了,還是湊不到頭期款。就算買了房,光還房貸就造成生活吃緊,沒有其他剩餘的錢可以投資。

因此,對於我來說先有部分資產及現金流很重要。

投資理財筆記 x 目前台灣房價很難降低之結構性因素

《兆華與股惑仔》第526集,來賓股魚討論到台灣房市的特殊結構因素,讓整個房價很難降低,包含以下因素:

  • 人口結構改變:以前大家庭同住,現在小家庭同住比例高,或獨居、頂客族等,或者工作地方改變,原本擁有的房子不會賣出而出租並且在新工作處再買房,因此房子的需求會增加。
  • 主計處的統計有誤,因為戶籍的房子沒有處理(例如老家的房子在雲林、屏東等),因此統計數量很多。
  • 營造成本增加,例如缺乏工人(少子化在職業選擇的問題)且工資增加、水泥與鋼鐵碳稅轉嫁到成本、原物料

投資理財筆記 x 結論

看了這麼多關於先買房還是先投資的訊息,最終最終一句話「本金及薪水還是比較重要」,要等台灣房市價格大打折真的蠻難的。

如果薪水少的話,就是要努力增加收入(泣),並且如果可以的話,能夠有多元資產配置是不錯的。

以下是我自己整理關於買房與投資的小資心得:

  1. 增加財商,善用槓桿(尤其趁年紀輕的時候)增加自己的資產。
  2. 找出自己投資屬性及風險承受度。
  3. 投資可創造部分現金流,例如透過股票現金股利創造現金流。
  4. 不要把房子視為投資商品。
  5. 在台灣還是盡可能先買房。
  6. 必須努力增加收入。
  7. 如果真的賺不多,但又想買房,地點、地區、房屋類型的選擇性就較少。另外,買房與生活品質之間就必須要有所取捨。

希望這些財經節目討論買房或買股的筆記,可以幫助大家有自己的判斷跟方向。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