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人帶來的災難:最後一位蒙兀兒雄主,奧朗則布】

【超人帶來的災難:最後一位蒙兀兒雄主,奧朗則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蒙兀兒帝國第六代皇帝奧朗則布,大概是印度史上爭議最多的君主。

一方面,他在位期間將蒙兀兒版圖擴張到最大極限,幾乎統一整個印度次大陸+阿富汗。

另一方面,蒙兀兒在他死後迅速崩潰。後世人們,自然而然把責任歸到他頭上。

有人說他好大喜功,興兵無數,徒然消耗財富、兵源,卻沒有為帝國真的帶來好處。

也有人說他殘暴無情,統治苛酷。更有人說他掀起宗教迫害,為未來印度教、伊斯蘭教的不和佈下種子。

但當我讀了些關於奧朗則布的書籍後,赫然發現到一件事情:

在十七世紀,全球都汲汲營營於君權擴張的時代,奧朗則布根本是超人一般的存在。

奧朗則布的軍事才能極為優秀,這是在他還是王子時就公認的事情。當了皇帝以後,也不是安居後方,而是親臨前線。年老時騎不動馬,就坐轎子去。

奧朗則布,騎士像。圖片來源: Wiki Commons, "Equestrian portrait of Aurangzeb.jpg"

奧朗則布,騎士像。圖片來源: Wiki Commons, "Equestrian portrait of Aurangzeb.jpg"


他也不懈怠於內政。事實上他很積極想要解決蒙兀兒已經過於肥大的行政體系和財政問題。

在私德上,奧朗則布更是個恪守戒律的穆斯林。戒除一切不良習慣,包含穆斯林統治者經常敷衍對待的酒戒。在用度上,雖然為了門面必要的錢還是會花,但他不喜歡經常性地鋪張浪費。為此裁撤了非常多藝術、建築的贊助。

奧朗則布還是個有信念的君主。他活了八十九歲,統治長達五十年,但從未有怠政的現象。因為他深信君主不只是統治者,還更要為人民帶來「正義」。帶來正義者,嚴以律人,更嚴以律己。

奧朗則布的治術真的很殘暴。但當時所有的君主為了統治,都不吝於殘暴。若是在十七世紀,其暴虐恐怕還能得到「果斷」這樣的褒語。

不少學者更發現,連宗教迫害,也可能是後世誇大的結果。因為奧朗則布不只一直起用非穆斯林,還認真延續了保護印度教神殿、信徒的政策。他真的有摧毀神殿和殺戮,但看起來是出於政治因素。是很壞,只是跟宗教動機無關。

那麼,這麼一位十項全能、宛如專制君主模範生的超人,怎麼帝國就在他手上崩潰了?

往下讀時,我得到了個悲劇式的印象:

就是因為他是超人,所以帝國崩潰了。

奧朗則布無所不能,或許是這樣,他眼界極高。

在超人君主的眼中,他麾下的部屬、養育的子孫,無一不是庸碌之輩。

他曾經幾次放權,讓幾位王子們帶兵打仗,但他們大敗而歸。奧朗則布於是想,都是幫庸人,還是都由我幹吧。奧朗則布時代,於是出現權力過度集中於皇帝一人身上的現象。

但奧朗則布雖然是超人,卻不會分身術。他控制不到的角落太多了。

更嚴重的是,奧朗則布剝奪了王子和部屬歷練的機會。他們確實是庸人,他們也只能是庸人:奧朗則布把事都搶去幹了。

蒙兀兒帝國沒有長子繼承制,所以出現了個不成文的「傳統」,就是親屬、王子之間會先有場殘酷的內戰或政爭。這樣有好有壞,因為在血海中勝出的君主,透過自然汰選,往往也十分優秀,就像是奧朗則布本人。

而奧朗則布如今大權一把抓。王子們既沒歷練,也沒資源,根本難以壓服各地王侯。

讓情況更加嚴峻的是,奧朗則布還活的超久,八十九歲。當他死時,最大的王子都六十好幾了。

於是當奧朗則布一死,雖然繼承戰爭慣例地開打,但得勝的年邁王子卻無能威震群雄。沒過幾年王子也年老去世,接著就是新一輪的繼承戰爭。短時間內一直遭到內戰折騰,蒙兀兒帝國的霸權從此一去不復返。

奧朗則布知道會這樣嗎?當他年老的時候,他真的預見了。

奧朗則布生命最後的一年時,蒙兀兒帝國表面上看還是很強大的。

蒙兀兒帝國最大版圖,橘色是奧朗則布時代打下的。圖片來源:Wiki Commons, "Mughal-empire-map.jpg"

蒙兀兒帝國最大版圖,橘色是奧朗則布時代打下的。圖片來源:Wiki Commons, "Mughal-empire-map.jpg"


但奧朗則布不愧是超人,衰邁的老皇帝看見的不是外在的金碧輝煌,而是制度的腐朽,侵擾不斷的外敵,無能昏庸的王子。

他花了一生要力挽狂瀾,但老奧朗則布悲痛地明白了,蒙兀兒終究是要傾頹的。是功也好,過也好,他五十年的「正義」統治,全部付諸流水。

於是在病榻中,奧朗則布寫下留給幾位王子的遺囑。信中沒有自滿,只有失敗者的自慚和道歉。超人一般的皇帝,終於在恐懼、羞愧和歉意中過世。

一個大帝國的傾頹當然有非常多原因。但我想,奧朗則布超人的才能和掌控慾,大概也是個重要因素。

我們很多時候可能會夢想,有一個無所不能的超人,能解決所有的麻煩。

可是到頭來超人往往不是真的超人,他們有自己的弱點。

最終,我們仍得親自面對自己的麻煩。


參考資料:

Audrey Tryschke. Aurangzeb: the Life and Legacy of India's Most Controversial King.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7.

Michael H. Fisher, A short History of Mughal Empire. I.B. Tauris, 2016.

avatar-img
熱帶島嶼人的多語練習帳 的沙龍
179會員
622內容數
熱帶島嶼人的部落格。內容以語言、歷史以及語言學習技法為主。歡迎支持、訂閱或付費贊助,謝謝!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在十六、十七世紀,處於巔峰的蒙兀兒不輸於當代任何一個強權。但帝國的焦點仍在陸地上。廣大的印度洋面上,蒙兀兒帝國的力量幾乎等於零。 這不是說,大蒙兀兒們沒有水上力量。需要的時候,帝國仍可以召集大規模的船艦,尤其是河面航行的戰艦。但長久保持一個高水準的海上艦隊,蒙兀兒的帕迪沙們可說毫無興趣。 因而,
要一句話理解英國東印度公司,與晚期蒙兀兒帝國間的關係的話,就是「挟天子以令諸侯」。 蒙兀兒帝國的沒落,並不是公司造成的,而是自己內戰,加上馬拉塔、波斯、阿富汗等諸多外敵侵攻的結果。當英國東印度公司強大起來、在印度次大陸大規模開疆擴土時,帝國早已行將就木。 反倒是此時,為了利用帝國的聲望,東印度公
1857年,無數的印度兵為了反抗英國東印度公司的統治,挺槍譁變,以擁護最後一任蒙兀兒皇帝為號召,雲集於蒙兀兒的首都德里。 儘管現代許多學者研究認為,這場起義並非完全的民族主義運動,而更像是場嚴重的宗教衝突,但其口號和主張:反抗殖民主義壓迫和宗教壓迫,保護受欺凌的皇帝,總還是能讓人同情的。 遺憾的
在十六、十七世紀,處於巔峰的蒙兀兒不輸於當代任何一個強權。但帝國的焦點仍在陸地上。廣大的印度洋面上,蒙兀兒帝國的力量幾乎等於零。 這不是說,大蒙兀兒們沒有水上力量。需要的時候,帝國仍可以召集大規模的船艦,尤其是河面航行的戰艦。但長久保持一個高水準的海上艦隊,蒙兀兒的帕迪沙們可說毫無興趣。 因而,
要一句話理解英國東印度公司,與晚期蒙兀兒帝國間的關係的話,就是「挟天子以令諸侯」。 蒙兀兒帝國的沒落,並不是公司造成的,而是自己內戰,加上馬拉塔、波斯、阿富汗等諸多外敵侵攻的結果。當英國東印度公司強大起來、在印度次大陸大規模開疆擴土時,帝國早已行將就木。 反倒是此時,為了利用帝國的聲望,東印度公
1857年,無數的印度兵為了反抗英國東印度公司的統治,挺槍譁變,以擁護最後一任蒙兀兒皇帝為號召,雲集於蒙兀兒的首都德里。 儘管現代許多學者研究認為,這場起義並非完全的民族主義運動,而更像是場嚴重的宗教衝突,但其口號和主張:反抗殖民主義壓迫和宗教壓迫,保護受欺凌的皇帝,總還是能讓人同情的。 遺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