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2|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民主,不該是件很酷的事

青鳥行動的現場,出現許多年輕甚至略為稚嫩的臉龐。除了大學生,據說還有為數不少的高中生。在媒體採訪時,他們用一種幾乎是亢奮的語氣,表達十年前因年紀太小錯過太陽花,而可以藉這次青鳥行動來捍衛台灣民主的熱切心情。許多論者亦提到,這場「運動」的動員能量主要來自新世代的網路媒體「Threads+IG」,許多標語、梗圖都充滿年輕的集體創意。

    所以,這十年中,因為太陽花、同婚而擁抱民進黨的年輕人,都回來了嗎? 他們再次感受到,支持民進黨等於支持公民運動,支持並參與公民運動,證明台灣民主的真切存在,區分我們和獨裁中國的不同。而這些,都是一件很酷的事。

我不禁思考,要怎麼跟這群出生後政黨輪替就已經發生,而以為民主就是他們睜開眼睛時看到的那樣的年輕人說「民主啊,其實不該是件很酷的事。」

2024年5月在立法院發生的事,讓人如此熟悉。多數黨盡可能跳過各種審議程序,只求最後在表決時取得勝利;少數黨使出胡鬧的杯葛手段,搶占主席台,用物理的方式干擾議事進行。外媒用「喧鬧的台灣民主」形容這些場景,真是客氣的說法。台灣民主不論從國會場內的議事運作模式,到場外為執政者喊聲助陣但宣稱自主的「公民運動」來看,都是如此淺碟及幼稚。

台灣的政黨政治長期以藍綠為分野,群眾的屬性也大致依此區分,頂多有深淺之別。即使在今年迎來三黨不過半的新國會,政客實質上還是走藍綠惡鬥的路線,民眾似乎也很習慣以支持傾向選邊站。在許多成熟的民主國家,國會多黨是常態,過半是例外,因此政治的藝術就在大黨小黨間的合縱連橫。「少數服從多數」畢竟是議會政治的基本遊戲規則,拿到多數票才是王道,而這需要談判技巧,需要妥協讓步,需要彼此說服。

只是,合縱連橫都得在檯面下進行,沒有鏡頭,沒有直播,大部分時間沒有作秀的舞台,只有無止盡的來回溝通,既耗時又費力。最後妥協的結果,可能哪個政黨都得不了分,但國家至少可以慢慢往前。民主不是為了滿足政黨利益而存在,政黨只是讓國家得以運作的工具,真正自主的公民,責任是選擇符合公共利益的政黨,而非隨著政黨廉價的口號起舞。

    三黨不過半的國會才過了八分之一,期待各黨的政治菁英開始學習談判與協商的技巧;期待「青鳥」們從快閃的亢奮中清醒後,學習辨認政黨動員和公民自主行動的差別,並且願意忍受民主的枯燥與乏味。剩下的八分之七,期待台灣民主有轉大人的一天。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內容總結
國會改革,你怎麼看?
0
/5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