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9|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南聲讀後|《黃色臉孔》匡靈秀

raw-image

偷竊在任何情境下都是不被接受的行為,但作品的形成,多半時候是建立在偷竊之上。只不過在《黃臉》中,它會猶如在坐雲霄飛車般瘋狂。

 

作者匡靈秀大玩種族歧視、取消文化、出版產業內規,以及會關注文學圈者應該多少都耳聞過,台灣也發生過數次,創作者將他人真實經驗以「虛構創作」為前提,透過小說使當事者被間接出櫃的創作手段,通通可以在本作情節中找到過於血淋淋的既視感。

 

簡單介紹劇情:白人茱恩跟她大一認識的亞裔同學雅典娜,維持著茱恩認為是競爭,最後隨雅典娜才華洋溢展現在文壇的路途之順遂,「單方面」轉變成敵意關係的友人間的故事。

在一次聚會,二人酒酣淋漓之時,茱恩目睹雅典娜不幸被鬆餅活活噎死的慘狀。深受衝擊的她,在事後幾天,發現她包包內有先前不經意帶回的雅典娜新作草稿。爾後,她將這些稿子精修成她的新作,並在市場上獲得前所未有的成功,瞬間讓她成為明星作家。

 

這次的出名伴隨的好壞茱恩一次飽嘗。當她決定出版這樣一本與她生命歷程完全無關的作品時,勢必引來質疑,以及網友們更近一步的銳利提問:「是什麼理由讓她覺得一名白人可以為華人,在一戰時的慘痛歷史進行代言?」


同樣的情境作為讀者的我們一點也不陌生。


不正是如此?台灣文學圈但凡有觸碰原住民、跨性別等仍有話題性的議題時,就出現過不少相關討論,但更多時候眾人爭吵的背後原因,不過就是作品樹大招風——太有名了,就怕名氣大到足以影響同溫層外的一般民眾,認為這就是「文學圈」的表態、共識,使圈內人無從抵抗地被貼上跟自己立場不盡然相同的標籤。

一旦把關注退回到作者本身,所謂被代言的評論也形成反向代言作者聲音的輿論。正如茱恩指控那些批評她因白人身份,長久以來享盡種族紅利的亞裔網紅一樣,不過是同樣概念的反向種族歧視。

雙方交戰過程,言之有物的筆戰內容看了實在十分暢快,終於讓我擺脫那種「讀書會犯法嗎」的奇葩網路氛圍。

 

閱讀時我曾想過,按照以前受教的創作技巧告訴我們,塑造一個讓讀者會喜歡,或引起共鳴的主角是讓作品成功的第一步。但在享受本作時,我讀到後頭,愈不認為茱恩是個「合格」的主角。


整個故事,讀者就是在看一個顯然偷走別人故事的人忙著狡辯自己的作為,在技術層面來看並不算偷。可以說是啟發、是對話、是不管你要用什麼形式去包裝她的作為,但總而言之,讓雅典娜作品成形的人說不是偷,那就不是。在整個故事,茱恩愈是爭辯,愈是表現出她的狼狽,實在很難讓人同情她。不過,匡靈秀就是有辦法激起讀者好奇的心態繼續看她如何極力否定。

 

茱恩的作為使我想起,我曾在聽聞友人訴苦她跟另一伴感情觸礁的事。

倘若作為寫作材料,我認為可以形塑成具可看性的小說。因此我在返家途中,傳訊息跟她說了這件事。但我未料想到,這會引起她反感,我是在她反應的當下才意識到,原來那些讀起來如戲如真實雜揉的虛構作品,即便我以小說形式發表,當事人讀了依然會認定那就是她的私事——即便所有線索都被去識別化了。

也是在這時候,我才驚覺「虛構」一詞若被創作者濫用時,無論有意無意,都有可能變成一種取巧,而匡靈秀藉由茱恩演繹得淋漓盡致。

茱恩渴望成功,第一本作品的成績擊碎她的美夢,偏偏身邊又有雅典娜這樣的才女友人,無法控制的醋意,促使茱恩成為可憐且可悲的人們代言者。投射在自我上時,我是多麼心有戚戚焉。

 

使用種族歧視去窺視《黃臉》對出版業內的諷刺,以匡靈秀亞裔身份,在現實中卻巧妙地成為能夠操作此主題的最佳代言人,該說是剛好,還是刻意,本身也是很有意思的現象。相對台灣要引起爭議,我認為問題層級相對沒有那麼嚴重,通常都跟作者品行,或是名氣能不能對應上個人實力比較有關,似乎就沒那麼嗜血。


此外,我也十分欣賞茱恩的文學經紀人布雷特對茱恩的諸多安慰,活脫脫表現出業內老江湖之姿,一切處之泰然:遇上爭議?不要看那些評論就好。被騷擾?那就關掉社群通知或是登出。被素未謀面的人打亂生活腳步,遠不及於再拿出新作品繼續出版。社群興盛的時代,出版社自然希望作者能自帶流量,作者除了創作之外也要學習經營網路形象,遂而變得過度在意網路評論,對於有在經營社群的我深有體悟,不過,市場告訴我們的卻是,事實上,沒那麼多人在乎作者品行如何,充滿爭議的作家事發之後繼續出書,還不是一堆人支持,相信你心中有個名字,我們只要意會就好。

 

另外,不得不提楊詠翔的翻譯絕對是為這部作品產生畫龍點睛效果。語氣翻得十分道地,真沒想過會看到「銃三小」這麼台式的髒話,頓時親切感十足,那些主角的murmur也絲毫不讓人感到煩躁,比較冗長的語句讀起來也很通暢,沒有讓人理解能力被摧殘的機翻口氣。甚至可以說,將來楊詠翔的名字會成為我考慮購書的評斷依據。

 

《黃臉》的評價在goodreads與我的好評有一段距離,對於只給三顆星的公約數意見是認為依照匡的能力,應該可以交出更好的作品,將故事戰場只限於推特似乎小看了她的才氣(我是不知道外國讀者把她置在什麽等級的作者)。按我的研究領域、關注的議題、劇情的發展,無需質疑地《黃臉》是今年度遇到最好看的一本書,我會推薦給任何有在寫作的友人都該看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一個分享讀後感的地方,沒有文青。文章可能暴雷忘記警示,自行斟酌閱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