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4|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昔有琉璃瓦》是青春幫我們留下的註解,離開享受未知的精彩,還是留下修復傳承的歲月?愛情、友情、親情的樣貌與相處之道

「我一直以為,我喜歡更大的世界,喜歡未知的精彩,這些年我去了很多地方,也賺了不少錢,但始終覺得少了些什麼,現在才明白,是歸屬感。我第一次這麼清晰地意識到,我不屬於這裡,而這裡也沒人在乎我。」--《昔有琉璃瓦》邵雪


《昔有琉璃瓦》從同住在一個胡同的五名青梅竹馬開始故事

《昔有琉璃瓦》從同住在一個胡同的五名青梅竹馬開始故事


《昔有琉璃瓦》掛在片單上很久了,最近終於打開來看,看完之後覺得心裡暖暖的,我原本想像中的是青春療癒愛情劇,大約是抱持著像是《百歲之好,一言為定》(王安宇、向涵之飾演)或是《振華三部曲》這樣的期待。

 

結果並不是。


《昔有琉璃瓦》故事設定在以文物修復匠人們居住的胡同內外為背景,因此,整體的氛圍多了更豐滿的文化匠人氣息,儘管劇情中花了相當多篇幅處理感情,但卻並不是只有愛情,更多的感情是與家人之間的、與不是家人卻勝似家人的、長輩之間的、朋友之間的、師生之間的,可以說是人生中所有不同生命階段中會遇到的各種狀態都描寫在故事中。

 

「所謂青春,就是尚未獲得某種東西的狀態,就是渴望的狀態、憧憬的狀態、也是具有可能性的狀態」--三島由紀夫

 

故事中引用了這段話做為青春的註解,而沒說完的後半段則是「他們眼前展現着人生廣袤的原野和恐懼,盡管他們還一無所有,但他們偶爾也能在幻想中具有一種擁有一切的感覺。」

 

而這種幻想自己擁有一切的感覺,除了是青春的滋味之外,也是這個故事中的核心:你想要什麼、你想走去哪、你又想留下什麼?

 

在科技進步與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太容易受到外界訊息和各種資訊而分心。資訊不斷湧入之際,選擇變得越來越困難,故事中的邵雪想去看看更寬廣的世界;但對鄭素年來說,可以修復古畫的文修院對他來說就是全世界。


一個想走,一個只想留。


儘管兩情相悅,然而在青春時期、一切非黑即白的歲月裡,卻好像真的只剩下一句:「留下來,或是我跟你走。」的浪漫。

 

邵雪:「要是這一輩子只在一個地方,那多無聊啊!」

鄭素年(的媽媽):「想飛的人,只有見識過了外面的精彩,再回來,那才是心甘情願。」

 

年輕的時候誰沒幻想過未來,大家都曾經想像過自己能徜徉在偌大的世界中如魚得水,沒有滿足過的夢想,這輩子都是遺憾,會留在心中一輩子,而住在【琉璃胡同】的五位青梅竹馬,也都有各自的夢想以及人生。

 

總是想離開的邵雪曾經為了素年留下來過,也願意為了素年放棄夢想不離開,但,對素年來說最痛苦的卻是:「夢想明明近在咫尺卻要放棄,而每次放棄的理由都是我,她應該很痛苦吧?讓她痛苦我捨不得。」

 

於是兩人最終還是只能分開,至此從小一起長大五名的青梅竹馬們也漸漸的離開琉璃胡同,於是,留給我們觀眾的遺憾與傷感已經不是淡然的分手而已,更多的是寂寞以及理解。

 

人生在世,太多求而不得,也太多『不得不』的選擇了。

當我們慢慢的長大,總是要離巢。

 

「我可以跟她鬧、可以跟她吵、可是我不能傷害她,因為我知道她有多愛我,我們不能傷害一個愛我們的人。」--《昔有琉璃瓦》邵雪

 

而離巢之所以痛苦,就是因為我們知道很多時候,離開了之後,就算再回來,一切也會跟以前不一樣了,歲月變遷、物是人非。

 

在《昔有琉璃瓦》中我最喜歡的部分其實是胡同鄰里之間的關懷以及情感,巷口賣肉夾饃的阿姨、在胡同開雜貨店的老闆、門口的羊肉爐,雖然都沒有太多的篇幅,但每一個出現都讓人感覺親切以及有著豐滿的煙火氣。

 

這就是生活,好像我們這些觀眾也跟著一起住進了琉璃胡同,也隨著故事尾聲慢慢的離開,心中的惆悵,好像是自己也曾經入住過這裡。

 

另一方面,是孩子(主角群們)的父母,父母輩之間的愛情故事每一段都讓人動容,其中最暖心的就是家庭間彼此的關愛:孩子們家裡沒人就會拿著碗到別人家直接蹭飯的溫馨、跟家人吵架就會躲去其他人的家裡的信任。

 

於是孩子們都是在充滿愛的環境中長大,大家才能總是在吵吵鬧鬧之中,依然有著天然以及純善的心,與其說『家教好』更適切的說詞大約會是『胡同的氛圍好』。可能住在都市太久,很少有感受到鄰里之間的溫暖以及互助,於是看著《昔有琉璃瓦》心中除了感動之外有更多的羨慕以及嚮往。

 

「學習非常重要,但是你一定要抽出點時間來背點古詩,尤其是情詩。這個生活中,好多人的情感,那種微妙的東西,只有在詩裡能說清楚。」--《昔有琉璃瓦》羅懷瑾

 

在眾多的群戲之中,爺爺匠人們的友情、對孫輩的關愛,是最吸引我的部分,或許是因為總是沉醉在手藝之中,所以爺爺們都帶有著一種『知世故而不世故』的真誠,其中有一段羅爺爺跟素年的談話,我重複看了好多次,儘管並不是重點場次,可是我卻好愛那種『想當年』的溫馨以及『論現在』的成長。

 

《昔有琉璃瓦》用一種平鋪直敘描繪人生的方式來描述了各種的『喜歡』,琉璃胡同的每個人物與配角,象徵了各種愛情、友情、親情的樣貌與相處之道。

 

某方面來說,這部劇跟《請回答1988》的脈絡以及主軸都很相像,所以如果是喜歡帶點溫暖以及群像的鄰里感情的人們或許也都可以看一看(但我私心還是最愛《請回答1988》)但《昔有琉璃瓦》修復匠人的設定相當吸引人,或許就是素年說的:「我想要留下些什麼」這一點對於古物的堅持與愛,是我認為有獨特魅力的地方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內容總結
昔有琉璃瓦
3
/5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