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7|閱讀時間 ‧ 約 30 分鐘

復刻盛唐燕樂以太簇為宮的『別樂識五音輪二十八調圖』

復刻盛唐燕樂以太簇為宮的『別樂識五音輪二十八調圖』

(今按:本文內的圖表和本站的格式不相容,故無法正確顯示,請參看原書)

吾人於本書相關各篇裡依史料查證出:隋唐原始的燕樂採下徵音階,是以太簇為宮,到了天寶十三年始才法曲化,改依法曲以無射為宮,以整合於法曲架構之下。並有列出以下比較表,但未列角調,因為,隋代角調因燕樂自下徵調法無縫改為以太簇為宮的下徵調法之下,調式變換之下而自然消亡,到唐代始人為造作以『商角同用』之法立出角調,本非下徵音階化的燕樂的調式之一:

一般認為 唐代燕樂 的七均

宮調

商調

羽調

隋唐燕樂 原始的七 均

太簇2

正宮

大石調

般涉調

蕤賓#4

夾鐘b3

高宮

高大石調

高般涉調

林鐘5

仲呂4

中呂宮

雙調

中呂調

南呂6

林鐘5

道調宮

小石調

正平調

應鐘7

南呂6

南呂宮

歇指調,水調

高平調, 南呂調

大呂#1

無射b7

仙呂宮

林鐘商

仙呂調

太簇2

黃鐘1

黃鐘宮

越調

黃鐘羽

姑洗3

上表為利於比較,已修改全依中唐以後段安節《樂府雜錄》所記燕樂二十八調的時號,


即俗調名列入。但於天寶十三年初改隋唐原始的屬於下徵音階的燕樂自太簇為宮移往以


無射為宮的法曲一致化之時,《唐會要》所列的部份不與《樂府雜錄》相同者,再復歸


天寶十三年當日的均調名,並恢復角調如下:



一般認為 唐代燕樂 的七均( 衰唐以無 射為宮)

宮調

商調

羽調

角調

隋唐燕樂 原始的七 均(以太 簇為宮)

太簇2

太簇宮,時號沙陀調

太簇商, 時號大食調

太簇羽, 時號般涉調

太簇角

大食角調

蕤賓#4

夾鐘b3

高宮

高大食調

高般涉調

高大食角調

林鐘5

仲呂4

中呂宮

中呂商, 時號雙調

中呂調

雙角調

南呂6

林鐘5

林鐘宮, 時號道調

林鐘商, 時號小食調

林鐘羽, 時號平調

林鐘角 小食角調, 亦名正角調

應鐘7

南呂6

南呂宮

南呂商, 時號水調

高平調

歇指角調

大呂#1

無射b7

仙呂宮

林鐘商

仙呂調

林鐘角調

太簇2

黃鐘1

黃鐘宮

黃鐘商, 時號越調

黃鐘羽, 時號黃鐘調

越角調

姑洗3



以下即復刻表:



一般認為 唐燕樂的 七均(衰 唐以無射 為宮)

宮調

商調

羽調

角調

(隋代 燕樂無 角調, 故此欄 不看)

隋唐燕樂 原始的七 均(以太 簇為宮)

太簇2

應鐘宮, 時號沙陀調

應鐘商, 時號大食調

應鐘羽, 時號般涉調

應鐘角 大食角

蕤賓#4

夾鐘b3

黃鐘宮

黃鐘商 高大食調

黃鐘羽 高般涉調

黃鐘角 高大食角

林鐘5

仲呂4

太簇宮

太簇商, 時號雙調

太簇羽 太簇調

太簇角

雙角調

南呂6

林鐘5

姑洗宮, 時號道調

姑洗商, 時號小食調

姑洗羽, 時號平調

姑洗角 小食角調

應鐘7

南呂6

蕤賓宮

蕤賓商, 時號水調

蕤賓羽 高平調

蕤賓角 歇指角調

大呂#1

無射b7

林鐘宮

林鐘商

林鐘調

林鐘角調

太簇2

黃鐘1

南呂宮

南呂商, 時號越調

南呂羽, 時號黃鐘調

南呂角 越角調

姑洗3



以上是復刻盛唐燕樂以太簇為宮時的『別樂識五音輪二十八調圖』。 其中要說明的是,隋唐燕樂原始由林鐘商調一名可見,以蘇祗婆樂調的林鐘為宮音,而太簇為徵音,即林鐘音,故而林鐘商調位於太簇均上,一如吾人於本書內所證,於是太簇均既為隋唐燕樂的取名林鐘,則以下類推,姑洗均自有南呂之稱,………。於是可以訂出各均的十二律內的律名。而俗稱亦併改易均位如表列。


按,《樂府雜錄》裡,『別樂識五音輪二十八調圖』為何此圖的第一運是從太簇均開始。因為此乃盛唐燕樂的樂工以當日的太簇為宮為第一運的開始,此亦為樂工的記憶,留存到天寶十三年即使法曲化,依法曲的以無射為宮改燕樂為以無射為宮,但樂工運指的第一運仍是猶如盛唐那時的樂工的第一運始運,故《樂府雜錄》的『別樂識五音輪二十八調圖』以太簇音為第一運,正好說明了樂工運指口訣依然照盛唐之舊做為第一運,於是一比較樂工的操指的必須配合新燕樂的無射為宮之下,雖第一運以太簇音起,但接著各運的相隔音程有的有所改變。無怪乎必然使樂工學習及記憶上又得增生繁瑣。 盛唐燕樂(以太簇為宮),第一運到第七運的均位分別係:


太簇2,姑洗3,蕤賓#4,林鐘5,南呂6,應鐘7,大呂#1


衰唐燕樂(以無射為宮),第一運到第七運的均位分別依《樂府雜錄》所叙可考見


乃:


太簇2,夾鐘b3,仲呂4,林鐘5,南呂6,無射b7,黃鐘1



吾人比較以上兩者,可以發現第二運、第三運、第五運、第六運在均上都有改變,故運指或口法上皆有所更動。


又按,此一復刻表以完整七均二十八調來比較,但實際上,在天寶十三年以前的隋唐燕樂,是不足二十八調的。


按,明代嘉靖年間黃佐《樂典》在卷十九『樂義七‧樂音章第七』內指出:『始有正宮、中呂宮、南呂宮、黃鐘宮,各有羽、商、變宮,為十六調;唐太宗始增大呂、高宮;高宗增中呂道調、夷則、仙呂共二十八調』。他是否有見其他的記載而為此說,已無從查證。因為,迄今所知的文獻內都沒有任何如此的記載。


但吾人看一看,《唐會要》所記載天寶十三年更改諸調樂名時,把同年因改為依法曲的無射為宮之下,訂新的均調名,並更動一些樂曲的名稱時的此一公告,只有:


太簇均的宮、商、羽、角調


林鐘均的宮、商、羽、角調


黃鐘均的宮、商、羽調


中呂均的商調


南呂均的商調


也就是說,似乎於天寶十三年,在皇室內所使用到的燕樂的樂調只有以上所列的五均十三調。其中,明顯看出,唐代新增的角調,在《唐會要》內所舉者,全無俗調名,那意味着此為皇室新增設計出來的人為造作的調,故而直到唐玄宗天寶十三年,民間都沒有依皇室設計方式為角調作曲作歌,以致於民間於角調都沒有『時號』產生。但其他的十一個屬宮、商、羽的十一個均調名,都有俗稱(即『時號』),即,都是


民間日用,故民間有為它訂出民間稱呼出來。無怪乎有學者在推測所謂燕樂二十八調全數成立的時間應在晚唐了。


直到天寶十三年以後的衰世,燕樂於民間大盛,因為皇室播遷及紛亂,包括皇室在內的樂工流離,像是杜甫曾遇到流亡的皇家重要樂工李龜年,事後還有一首名詩記此事。於是燕樂音聲,包括皇家所創的燕樂角調都在民間被作曲作歌之下,於是衰唐的段安節《樂府雜錄》的每一角調都產生了俗稱,代表皇家人為發明的燕樂角調於中唐以後開始於民間廣用開來了。


而本文內所列盛唐及隋代以太簇為宮的下徵音階的燕樂的七均二十八調,包含其均調名及時號,係理論上,無論在隋代或盛唐時,只要何時產生了某一均的某一調式的曲子時,即此均及調式成立之時,依理論而言,會有如此的均調名及俗稱而已。


《樂府雜錄》對於自天寶十三年以後,燕樂自原先的以太簇為宮改依法曲一樣地以無射為宮,以便法曲與胡部燕樂合奏之下的,所列出的『別樂識五音輪二十八調圖』的文字叙述如下:


『平聲羽七調


第一運中呂調,第二運正平調,第三運高平調,第四運仙呂調,第五運黃鐘調,第六運般涉調,第七運高般涉調(雖去中呂調,六運如車輪轉,卻去中呂一運聲也)。

 

上聲角七調

第一運越角調,第二運大石角調,第三運高大石角調,第四運雙角調,第五運小石角調,亦名正角調,第六運歇指角調,第七運林鐘角調。

 

去聲宮七調

第一運正宮調,第二運高宮調,第三運中呂宮,第四運道調宮,第五運南呂宮,第六運仙呂宮,第七運黃鐘宮。

 

入聲商七調

第一運越調,第二運大石調,第三運高大石調,第四運雙調,第五運小石調,第六運歇指調,第七運林鐘商調。

 

上平聲調

爲徵聲,商角同用,宮逐羽音。右件二十八調。』



依前所論,改回到盛唐燕樂以太簇為宮之下,則盛唐燕樂以太簇為宮的『別樂識五音輪二十八調圖』文字如下:


『平聲羽七調


第一運應鐘羽,時號般涉調。第二運黃鐘羽,時號高般涉調。第三運太簇羽,時號太簇調。第四運姑洗羽,時號平調。第五運蕤賓羽,時號高平調。第六運林鐘調。第七運南呂羽(今按,原時號黃鐘調,乃配合無射為宮之後世之名,應不存於太簇為宮之時)。

 

上聲角七調

第一運蕤賓角,時號歇指角調(?按,商調之時號為水調,歇指調之名後起,故太簇為宮之時應無歇指角調之時調名)。第二運林鐘角調。第三運南呂角,時號越角調。第四運應鐘角,時號大食角調。第五運黃鐘角,時號高大食角調。第六運太簇角,時號雙角調。第七運姑洗角,時號小食角調。



去聲宮七調

第一運林鐘宮。第二運南呂宮。第三運應鐘宮,時號沙陀調。第四運黃鐘宮。第五運太簇宮。第六運姑洗宮,時號道調。第七運蕤賓宮。

 

入聲商七調

第一運蕤賓商,時號水調。第二運林鐘商。第三運南呂商,時號越調。第四運應鐘商,時號大食調。第五運黃鐘商,時號高大食調。第六運太簇商,時號雙調。第七運姑洗商,時號小食調。

 

上平聲調

爲徵聲,商角同用,宮逐羽音。右件二十八調。』


以上就是復刻盛唐燕樂以太簇為宮的『別樂識五音輪二十八調圖』文字。


(刘有恒:中国古代音乐史辨正(甲集)(2019))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劉有恒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