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男是臺灣特有種嗎?(中)|理解但無法同情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一次在計程車上和司機聊起來。被得知一人在土讀書多年,接下來要去日本工作。司機沉默了一會兒,說:「不會害怕嗎?」

「嗯?為什麼要害怕?」

「就......生活習慣不一樣、語言不通之類的。我是覺得臺灣比較舒服啦。」他說,「而且你一個女生。」

「我沒有想過什麼害不害怕的問題欸。」我說,「即使是在臺灣,各地、各家的生活習慣也不一定一樣;而且有很多狀況,語言就算通也解決不了。」

「喔......我懂你的意思。」他說,「但今天要我從新竹搬到臺北,我應該是還可以接受。」

「那就表示對你來說這個範圍的變化可以接受囉!」我小心翼翼地斟酌用詞,「也有人從一條街搬到另一條街就會適應不良。每個人不太一樣啦!」

「也是啦!」

這是對話中比較重點以及結尾的部分。這之後,一陣尷尬的沉默直到我下車。我刻意迴避那句『你一個女生』(差點壓不下怒火),把回答主軸拉回個體差異性,也不想要以他舉的例子,去分層各舒適圈的適應難度。

每個人對於人生體驗有不同追求、對變化有不同反應,常常與他如何被養育成人有關。

威式管理的受害者與加害者


要說權威式管理,不能不提韓國吧?但事實上直到今天,臺灣、土耳其、世界各地也還是有很多地方以及機構,實行這種權威式管理。腐敗程度不同而已。

這種管理存在一天,身為直接受害者的直男們持續受害,那麼性別戰就不會熄滅。

-

我幾乎沒看過鄭先生哭。他說,他也就那麼一次看過他父親哭,是在母親搬出家裡那時候哭的,還是酒後。直男表達情感,似乎都需要透過媒介。因為喝酒,所以哭了,而不是原本被某事件影響心情而哭泣;因為無法表達,所以喝酒;因為壓力大,所以抽菸、有賭癮。大家說的陽剛、男子氣概、言語上笨拙不太會表達情緒等行為模式,都是一個不平衡、後天養成的現象。除非原生家庭從未有人以這個框架抑制這些男孩子們的情緒,不然以我碰過的異性戀男子們來看,不分國籍,全部都有被這個框架抑制過而產生的創傷反應、迴避情緒、心理彈性、適應力不佳等問題。

崇尚T型人的社會,大概不能怪臺男缺乏情感教育。究竟是因為框架養成了這樣的性格還是因為這樣的性格所以剛好適應這樣的框架不得而知。mbti 這個粗暴的性格分類法尚有爭議,以 mbti 分類的話,也許可分為兩種:

T與J

思考判斷型,相較於F和P,是比較被社會需要的性格。比起感知人情世故,比較注意事件的邏輯因果;在壓力中,J人有計畫調理,能制定時間完成目標或解決問題,看起來比較能夠面對壓力。但,許多的T或J男,也常因自己的邏輯判斷失準、計畫趕不上變化而感到丟臉自卑,最後情緒爆炸。

F與P

至於注重人與人之間和諧的F和比起判斷更喜歡以創意和靈活方式生活的P,比起T與J,不太能在時間內解決問題的可能性較高。不到最後一刻不會去做的P,和發現快要吵架了就先飄走的F,也許迴避型依附者也和此類人高度相關。不過,許多F或P也被社會訓練到遇到公事能瞬間轉成T或J。

社會普遍認為F感性,這種感性是否能讓在權威式管理下的直男受害者們逃出框架?而感知了情緒之後,要不要、會不會做出行動改變,J或T也許又比另兩者好一點。

相關閱讀:為什麼婚姻中的逃避型依附者更值得愛?|凱文馬拉穆


男性長輩的變化


於是人格養成和天性,變得比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還要複雜。mbti 的結果也就是個交互作用,只能在初識的時候作個參考,出事的時候通常都長別的樣子了。出事出到一個年紀,迴避型依附者也許都已經看破人生得道升天。這也就是為什麼許多前篇性別戰中的臺男(臺男是臺灣特有種嗎?(上)|從臺女反定義)老了之後會讓人覺得變化很大。不是因為年紀到了就突然懂了,而是因為出事出多了開始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調節彈性,不然就可能要面對不再包容他們的社會。

當然,不管老藍男還是老綠男,他們都是一生學不會的臺男。各位可從周遭男性長輩觀察看看。這類長輩又分成兩種,一種是直接地展現了人生走下坡後(好發於無法適應退休生活的)的焦慮恐懼,外顯的行為包含以前沒有的人際衝突、暴躁情緒,這類人中也有知道不能把情緒往外丟的,要嘛只對親近的人發飆、要嘛消化不良憂鬱;另一種則是連感知他人或自己情緒都仍然學不會,被人糾錯、公開抨擊之後還能大言不慚公開再度呈現相同言論或行為,不是知錯死不道歉,而是根本不覺得自己哪裡做錯了,某方面也算是幸運,不知者不只無罪,他們甚至不會內耗也不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死後的臭名對他們來說又算什麼呢?


你說的這些,女性就沒有嗎?


也許有人會說,欸,要這樣論,迴避型依附者中明明男女參半,以上所說的例子怎麼能只針對男性長輩,其實我只是順著社會主流趨勢,反正女性從出生開始就被認定情緒化,就算到老的時候把焦慮情緒隨處亂丟應該也滿符合社會對於女性的期待吧(?)

對於權威式管理、老是被要求要有男子氣概承擔負責直男們來說,他們確實是無辜。似乎人生中不曾有過選擇,權威管教風格中的世界觀本就不包含社會趨勢、僅傳承早就過時的老直男們的價值觀,而韓國人引以為傲的敬老尊賢等禮節中的權力關係絕對不平等,更是激化韓國性別站的大宗原因之一。舉了韓國為例,難道,只有儒過的地方的性別戰才會如此激化嗎?

其實從許多商業管理學的著就能看出來出來,此等權威式管理至今仍不斷地被傳承散播。不分國籍,偽裝成成功學、包裝成全球化的西方中心主義、慈善歧視,其實都是在告訴諸位如何讓他人學會服從;去偷聽大老闆們之間的對話,也會發現他們在互相交流如何鞏固權力結構方面十分認真。但此篇暫且回到臺男臺女的討論。臺灣男女性及各國女權比較,會在下篇總結時寫得更完整一點。


臺男錯了嗎?


臺女的出現,大概壓縮到了臺男生長空間。我們再來看看前篇提過的臺女定義:

拜金、嬌生慣養、愛慕虛榮、把男生當工具人、CCR(喜歡跟外國人交往),近年又多出了女權自助餐(宣揚性別平權但享有父權紅利的女性)、以及愛發「女強人、女人就是要靠自己」系列文章的女性。更甚者,直接定義為大齡事業型未婚女性。

這些定義,變相展現出臺男對於自身社會地位的不安全感。

臺男們被要求的男子氣概中,包含了必須照顧女性、負起家庭責任這件事。若臺女拜金、被爸爸富養、又是事業型女性,那臺男們在社會中可以展現男子氣概的部分,就剩下處理臺女不會處理的問題(開罐頭、修筆電、打蟑螂等工具箱行為)或生理上與臺女不同的部分(可以提供精子、有陰莖),但當這兩種又被資本雄厚的臺女們以錢(女強人們直接請人消毒整間房子)或是更為彈性寬廣的見識(不怕踏出舒適圈認識外國文化變CCR等)解決之後,臺男可能感到自己沒有地方有貢獻了,直接把出生結婚率低、人口減少等國安問題,全怪罪在臺女身上。

但這類不安,臺女應該概括承受嗎?諸位臺男身上的枷鎖,是臺女給的,還是你的家庭、生長環境給的呢?為什麼各位臺男會認為在家當主夫不是一個貢獻呢?為什麼不願意當主夫呢?臺女嫌棄你了嗎?


我們下篇總結分曉。喜歡此篇,請在留言處丟顆椰子 🥥



此系列文章發佈於與Kevin_malamute |凱文-馬拉穆合作的專題 打開天窗。主要討論男女價值觀上的異同。


raw-image



avatar-img
124會員
69內容數
我是子沃,說土語。不是土著語,是土耳其語。這裡大部分是關於我在土耳其、日本、韓國、台灣的日常或是旅遊紀錄。留學土耳其、日本工作、與韓國人結婚。 如果每個人一生中只能做好一件事,那麼我大概選擇了語言學習。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愛是彼此扶持,而非只是情緒的宣洩口。」 在親密關係中,很多人把伴侶當作情緒的宣洩口,卻忽視了彼此的尊重與信任。本文探討情緒分享與情緒霸凌的區別,強調伴侶之間應建立健康的情感支持體系,而不應該將所有負面情緒都卸給對方。我們必須學會自我情緒管理,珍惜伴侶間的珍貴關係,以共同成長作為愛的基石。
臺女高飛盡,臺男守空閨。不看也相厭,回首老藍男。
此系列文章發佈於與 說土語的臺灣菸酒生合作的專題 打開天窗。主要討論男女價值觀上的異同。 『綽』,在字典解釋上有 “寬裕” 的意思。 今日社會依舊很多既有觀念要求台灣男生,期待他要有錢、有事業、有責任、有閒、有打扮、愛家......。 不夠寬裕的台男都是有問題的
看見髮型設計師在threads上的那篇文時,底下還沒有很多人留言,想著這篇到底會是恭喜的人多還是質疑的人多、想說點什麼,但那是別人的人生,就算了。
40歲的台灣髮型設計師娶了一位18歲的越南新娘,在網路上掀起熱議。 許多人批評這是「人口販運」。或者恣意攻擊男生跟女生,順便趁機酸了台女一波,再再顯示了台灣人在國際觀、感情觀、男女意識上存在上一代的遺毒與偏見。但也同時表達出現代『台女的行為』引發的的眾怒。
「愛是彼此扶持,而非只是情緒的宣洩口。」 在親密關係中,很多人把伴侶當作情緒的宣洩口,卻忽視了彼此的尊重與信任。本文探討情緒分享與情緒霸凌的區別,強調伴侶之間應建立健康的情感支持體系,而不應該將所有負面情緒都卸給對方。我們必須學會自我情緒管理,珍惜伴侶間的珍貴關係,以共同成長作為愛的基石。
臺女高飛盡,臺男守空閨。不看也相厭,回首老藍男。
此系列文章發佈於與 說土語的臺灣菸酒生合作的專題 打開天窗。主要討論男女價值觀上的異同。 『綽』,在字典解釋上有 “寬裕” 的意思。 今日社會依舊很多既有觀念要求台灣男生,期待他要有錢、有事業、有責任、有閒、有打扮、愛家......。 不夠寬裕的台男都是有問題的
看見髮型設計師在threads上的那篇文時,底下還沒有很多人留言,想著這篇到底會是恭喜的人多還是質疑的人多、想說點什麼,但那是別人的人生,就算了。
40歲的台灣髮型設計師娶了一位18歲的越南新娘,在網路上掀起熱議。 許多人批評這是「人口販運」。或者恣意攻擊男生跟女生,順便趁機酸了台女一波,再再顯示了台灣人在國際觀、感情觀、男女意識上存在上一代的遺毒與偏見。但也同時表達出現代『台女的行為』引發的的眾怒。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在一個月多月前,告別了南投,來到人生地不熟的台東.. 告別了朋友,一個人就開車前往台東,開啟了新的工作旅程.. 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台東熱情的陽光差點沒把我融化,才到台東第三天,終於經歷了傳說中的水土不服,過敏了... 離開南投後,回台南老家,家中老爸還叮嚀著要帶家鄉的土跟米,因
我的threads被我封的很乾淨,基本上我的河道上不會出現我看的太不舒服的東西。 老了,不想每天都在"不是我"的地方待著,一天的上班時間夠多了。 平常生活待異溫層的時間太長了,為了讓我自已的生活過的舒服點,我把我的河道同溫層維持的非常厚。 我的河道上不定期的就有大事"熱熱鬧鬧"(不管好的壞的)
旅居台東30天|為什麼來台東? 若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我想首先得跳脫出來,從高處俯瞰自己,理解自己的性格,認清自己是怎樣的人,然後做好一切的準備 《離開時,以我喜歡的樣子》 我對台東的記憶點 曾因前同事介紹,參加海洋協會分段環島,從三仙國小走到東河國小 20公里,徒步在路上、岸邊是個很豐
Thumbnail
在現今可以慢慢大方討論起自己的性向的台灣社會中,那樣壓抑與被排擠而漂泊的人生或許是年輕一輩不容易想像的事,但卻是至今還未能被接納的人,繼續的人生!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臺灣女生疲憊生活的壓力,於是選擇到加拿大尋找全新的開始。文章描述了她在加拿大的適應過程和新生活的體驗。
Thumbnail
來自馬來西亞的水瓶男,分享在台灣的生活點滴,從文化衝擊到美食體驗,從台灣風景到人情味,並談及學業與工作的成長以及未來展望。充滿溫暖的故事希望將台灣美好傳遞給更多人。
Thumbnail
#生活旅行seeingtheworld 想想這兩年的旅行,可以說是全年無休的到處跑,真是比打卡上班還認真,而到了高雄,因計畫這次旅居半年,所以相對行程也較散漫,也可以好好看看高雄的生活。 這裡,沒有聽不懂的原住民和客家人說話,出現在耳邊的,是熟悉到不行的閩南語,因出生在台南,或許在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位在臺東尋找自己生活方式的故事,展現了對於人生選擇的堅定和遺憾,以及對於不同地方溫暖的感受。文中描述了對於工作和生活的掙扎,以及對於臺東的懷念和感激之情。
我是來自異鄉的過客 來到東海岸的都城  是海水的潮聲 喚我來  是海鳥的飛翔 帶我來 恬靜安閒的背後 沒有喧嚷         沒有雜鬧         只有宜人的夜 夜裡 睡眠沉熟 我悄然而行 怕驚醒 這都城的夢 學庸76.01.31 記至陳志明家中有感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在一個月多月前,告別了南投,來到人生地不熟的台東.. 告別了朋友,一個人就開車前往台東,開啟了新的工作旅程.. 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台東熱情的陽光差點沒把我融化,才到台東第三天,終於經歷了傳說中的水土不服,過敏了... 離開南投後,回台南老家,家中老爸還叮嚀著要帶家鄉的土跟米,因
我的threads被我封的很乾淨,基本上我的河道上不會出現我看的太不舒服的東西。 老了,不想每天都在"不是我"的地方待著,一天的上班時間夠多了。 平常生活待異溫層的時間太長了,為了讓我自已的生活過的舒服點,我把我的河道同溫層維持的非常厚。 我的河道上不定期的就有大事"熱熱鬧鬧"(不管好的壞的)
旅居台東30天|為什麼來台東? 若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我想首先得跳脫出來,從高處俯瞰自己,理解自己的性格,認清自己是怎樣的人,然後做好一切的準備 《離開時,以我喜歡的樣子》 我對台東的記憶點 曾因前同事介紹,參加海洋協會分段環島,從三仙國小走到東河國小 20公里,徒步在路上、岸邊是個很豐
Thumbnail
在現今可以慢慢大方討論起自己的性向的台灣社會中,那樣壓抑與被排擠而漂泊的人生或許是年輕一輩不容易想像的事,但卻是至今還未能被接納的人,繼續的人生!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臺灣女生疲憊生活的壓力,於是選擇到加拿大尋找全新的開始。文章描述了她在加拿大的適應過程和新生活的體驗。
Thumbnail
來自馬來西亞的水瓶男,分享在台灣的生活點滴,從文化衝擊到美食體驗,從台灣風景到人情味,並談及學業與工作的成長以及未來展望。充滿溫暖的故事希望將台灣美好傳遞給更多人。
Thumbnail
#生活旅行seeingtheworld 想想這兩年的旅行,可以說是全年無休的到處跑,真是比打卡上班還認真,而到了高雄,因計畫這次旅居半年,所以相對行程也較散漫,也可以好好看看高雄的生活。 這裡,沒有聽不懂的原住民和客家人說話,出現在耳邊的,是熟悉到不行的閩南語,因出生在台南,或許在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位在臺東尋找自己生活方式的故事,展現了對於人生選擇的堅定和遺憾,以及對於不同地方溫暖的感受。文中描述了對於工作和生活的掙扎,以及對於臺東的懷念和感激之情。
我是來自異鄉的過客 來到東海岸的都城  是海水的潮聲 喚我來  是海鳥的飛翔 帶我來 恬靜安閒的背後 沒有喧嚷         沒有雜鬧         只有宜人的夜 夜裡 睡眠沉熟 我悄然而行 怕驚醒 這都城的夢 學庸76.01.31 記至陳志明家中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