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3|閱讀時間 ‧ 約 30 分鐘

如何實踐雙語教學? 兩週雙語營我學到了什麼?

這個暑假參加了學校雙語中心舉辦的營隊,帶領為期兩周的雙語營。

raw-image

當時報名的初衷,是在誤打誤撞後有過幾次教育現場機會,看到自己原來也能對學生產生改變,最重要的是在因緣際會下,發現自己過去對教育的認知實在太狹隘,如今有不少單位正在推動新創教育,讓我躍躍欲試。加之我本來就喜歡英語交流活動,因此報名了學校的營隊。

我們的營隊共分成六個科目,分別是英語閱讀、科技與生活、Minecraft、健體、數學和自然。

我是英語閱讀組的,營隊期間帶領學生閱讀英語繪本。

雙語中心為每一組邀請了指導老師,我自己覺得滿幸運的,我們老師真的超級認真,第一次開會時,一個人就講了半個多小時,試教時每個人都給一個小時的建議,營隊期間她來觀課,結束後一整組又議課半個多小時。雖然一開始壓力很大,但因為她都是以非常認真又溫和的語氣給予建議,後來習慣後就很享受每一次她給建議的時間,都有很多收穫。

雖然個人教學現場經驗不算豐富,但還是將老師的建議整理起來。

雙語教學重點

不要輕易妥協說中文

我們這組英文口說都算不錯,試教時也都是全英文進行。

但營隊期間,因為小朋友太皮,要管秩序,所以在後半堂漸漸放棄,使用中文的比例逐漸增加。

老師認為這有兩個缺點:

  1. 其實小朋友都很聰明,知道我們並不是身經百戰的老師,所以願意上課其實已經很給面子了。我們可以讓他們「敬佩」的地方,就是我們的英文能力。英文不只是我們的教學工具,也是我們跟小朋友作戰的利器。
  2. 如果我們在使用英文之後,就立刻替小朋友翻譯,那小朋友就不會聽我們講英文了。

但我發現班上落差挺大的,但那些勇於回答的程度都很好,我們就會很驚喜的以為學生程度都很好,忘了照顧程度不好的學生。

五年級班上課時,我問一位小孩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他直接問:「什麼是picture?」同時,也可能會有學生能以英文答覆問題。

我的簡報中,有一個單字不小心打成英式英文,學生向我提問為何簡報上的單字不一樣,後面指導老師用英文解釋一個是英式一個是美式,那位學生便明白了。

不見得要讓學生立刻以英文輸出

除了學校指導老師,營隊所舉辦的小學也有老師來觀課。

當時我在課堂上向學生提問時,學生以中文回答我「淨灘」,而課堂上教了 3 次 "clean up the beach",所以希望他能再以英文回答一次。學生瞬間僵住了,所以我提示了 "clean up the......",他才猶豫地回答 "beach"。

另一次是我提前一分鐘下課,學生衝出教室前,指導老師趕緊把學生留住,讓他們寫下這堂課的一句心得。小朋友拿著中文寫的:「不要用塑膠。」來找我,我要求寫英文,但被指導老師制止。

兩位老師覺得這樣有點太嚴格。我們是雙語營,本來中英文都是能接受的,學生即使用中文回答,表示他聽懂課堂上的內容,也不至於讓其他學生怯於回答。

題外話,那位學生還是很認真地問我怎麼拼塑膠,我也以發音的方式,讓他自行判斷是哪些字母。那位小朋友在其他組員的課堂上也努力嘗試以英文回答。

重複單字 reuse the words

我覺得這部分要在事前下很大的功夫。

我教的繪本是 "The Mess that We Made",先帶小朋友念過一次標題後,讓小朋友猜什麼是 "mess",我也準備了一袋垃圾,向他們展示 "This is a mess"。在小朋友猜過之後,揭曉答案。

接下來是建立班級小默契,並教導主題字 "ocean",慢慢進入正題。

本來我只有單純問小朋友喜歡哪一個海和沙灘,但前一天晚上靈光一閃,在跳下一頁簡報前,我又多問了一句 "Which one is a mess?" 於是我們又多複習了兩次 "mess"。

老師很讚賞的一點是重複使用教具。

我那一袋塑膠垃圾在後面課堂用以示範一些動詞,如 "dump" 我將垃圾丟在地上;"pick up" 則將丟在地上的垃圾撿起;"collect" 則造句 "I collect my trash in this plastic bag."

我也替組員統一單字。本來我的繪本是寫"remove the trash",但老師覺得這個字太難,且另一本繪本使用 "pick up",於是我便提議大家統一使用 "pick up",獲得一致同意。因為我負責組內第四堂課,所以在自己的課堂中加入一些其他組員的單字,希望多少能發揮一些複習的作用。

確認流程

這部分就是我該好好學習的了,因為我在寫完第一版的教案後,後面簡報經歷幾次大改,我都沒有動過教案。

不過組內有人請假,彼此代課,就很需要教案來完整執行對方的設計。

尤其我在完成課程、與老師議課後,發現教案可以是很好的復盤工具。

注意投影片,並善用黑板

因為我們花了很多時間製作和修改簡報,所以下意識地很依賴簡報,完全忽略黑板。

但我覺得有位組員滿好的,老師也特別誇獎她。

Show and tell 的環節中,她將大家的作品貼在黑板上,這樣學生就不會擋在投影片前發表,也可以一次看到大家的作品。

她接在我後面上課,指導老師上課前又替大家複習被我搞混的 grey 和 gray,她趕快幫老師把兩個單字寫在黑板上,讓學生可以更清楚。

班級管理

行間巡視

老師稱讚我,我是組員中走下台次數最多的一位。

我自己沒有意識到這件事,但我在想,可能是我討厭過去那種單向式的教學,所以才會潛意識地想貼近學生一點。也有可能是為了方便看學生名牌。

如果學生講話太小聲,我會蹲下,聽清楚他們說的話。

但當老師提出我的這項優點時,我覺得滿喜歡自己下意識的動作,這樣讓我感覺到自己是一個願意和學生親近的老師。

適時拉回學生注意力

老師注意到我在學生分心之際,會點名學生回答問題,或是幫我翻譯繪本內容。

即使學生沒有舉手回答,也將回答的機會讓給他們,盡可能地讓他們在課堂上有參與感。

照顧每一位學生

有一位高年級小朋友讓大家都滿頭痛,有一節課需要小組動手做美勞,他默默拿出自己的書在看。因為大家都知道他一項不太配合,所以現場 5、6個老師aka大學生們默默地討論該怎麼辦。

我們發現他在看《倚天屠龍記》,於是有人突然問:「你看到哪了?」

本來對老師愛理不理的他立刻回答:「紀曉芙死了。」

他開始主動和老師們聊天,問我們看了哪幾本,幾句過後,我們又對他說:「雖然看書是一件很棒的事,但是現在在上課欸,可以先請你和同學一起做小組作業嗎?」問了兩次,他終於不情不願地將書收起來。

隔天我在上他們班的課時,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前一天和他聊過金庸的關係,課堂表現比其他堂好很多,即使被點名問問題,也會認真回答。

給學生台階下

有一個小朋友特別叛逆,前一節課不太配合,下一堂課又因為打球而遲到。負責那堂課的組員決定要建立老師的嚴格形象,所以上課前就宣布會告知他們的班導,讓全班隔天都不能打球。

雖然班上確實冷靜下來了,但那位學生對老師愛理不理的。老師問他問題,他只作充耳不聞,於是老師說給他一些時間思考答案,等等再讓他回答,但在老師點下一位學生前,他趕緊回復,後半堂課小朋友的情緒明顯和緩了些。

指導老師覺得她一開始的做法風險太高,幸好給予學生台階下有發揮作用。


過去在安親班擔任英與助教約四個月的時間,各年級每週進班輔導一次,六年級的英文老師也是我,遇過很多學生,一週六小時上課時間,也經累積了一些教學經驗,在營隊上多少也發揮了些作用,至少讓我在上課的時候不會太緊張。

其實營隊來的學生已經算乖的了,有些即便配合度低,也不會搗亂課堂秩序。

過去曾在另一篇文章提到,雖然安親班使用的教材內容創新,採用美國 STEM 教育方式,但中師教學的方式仍和我小時候差不了多少。 STEM 教材搭配過去的教學模式,學生被填鴨的內容更多、更難吸收。

有一次我幫四年級學生補課,閱讀教材是「為何吐司會烤焦?」裡面有一些化學物質的英文,我都不見得看過,他們的英文老師卻在一堂課內教完。而主任規定我每個學生只能輔導 20 分鐘,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雖然老師給了我一份學習單,確實能縮短上課時間,但僅僅 20 分鐘的英文課,還是化學內容,我只能先讓他完成學習單、教完單字,之後再慢慢地、一次次補閱讀。

Steam教材原本用意是學習程式思考,也希望孩子做中學,但以安親班的教學環境,直接將科學結果告訴學生。

在 LFT 培訓導師的成果發表上,邀請到了懷世代的老師做評審。他提到,互動性、創新的教育方式需要 10 倍的備課時間。我們每個人光是在觀課、議課和試教的時間,就超過了 400 分鐘,更不用說寫教案、做簡報的時間。

有很多課堂上的小巧思,例如組內統一單字、統一單字的記憶動作,也都是經過設計的,不是短短的備課時間可以想到的。

我知道自己不是特別有創意,營隊很多很棒的點子都是花很多時間、採取組員和老師建議才產生的。在安親班我比較能做、又不至於太花時間的是讓學生跟著我念課文、單字猜了2、3次猜不到就直接公布答案,但營隊時間較充裕,可以讓更多學生嘗試、我也能舉更多例子讓學生猜。離我想要的方式很遠。

雙語營讓我有了第一次翻轉教育的經驗,雖然我的課程設計仍有許多需要加強的地方,但也邁出了第一步。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跨界闖關_資源分享與學習心得交流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