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我也有看過幾次安心大叔的節目與文章分享,安心大叔分享了他的投資歷程。
安心大叔表示許多投資人建議他選擇市值型報酬,但他發現自己無法長期持有,最終選擇了高股息ETF,甚至併行兩者都買我全要的概念,並且還衍伸KD大法,這樣的指標擇時進場。
然後這篇文章由小資YP的FB發文的重點彙整,提到反映出人們對風險資產的偏好與非理性部分,值得我們深入探討。
首先安心大叔認為,自己在面對外在誘惑或市場大波動時,會因為自己認為市場過熱而賣掉市值型ETF,無法長期持有10~20年,這是他選擇高股息ETF的主要原因。
他提到的三點理由:
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裡,安心大叔從本金400多萬滾到現在1000多萬,每年固定領息一百多萬,這樣的論述說明他所選擇的策略是有效的。
他認為很有意思,它反映出人們對風險資產的偏好與非理性部分。
首先安心大叔坦白,開宗明義就提到,自己很可能會擋不住外在的誘惑或者是市場的大波動,賣掉市值型ETF,導致無法長期持有,是他選擇高股息ETF的原因。
理解自己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安心大叔做到了。
往往我們所選擇的投資策略,會受到過去的經驗、個人的喜好與個性而有所不同,這無非對錯,選擇本來就是主動、主觀下的決定。
第二點安心大叔並沒有一開始就選擇高股息,而是持有市值型ETF,但因為許多因素,無法繼續持有才改抱高股息,這就是所謂的滾動式調整。
而且小資YP認為這種調整行為,肯定會發生在你我身上。
小資YP在書中或是演講中也分享過,像他一開始也不信指數化投資,所以剛開始採取被動與主動兩種投資模式並行。
不會斬釘截鐵說需不需要,原因太多了,不需要的原因也很多。
以下他提出可能需要現金流的兩個原因:
依靠股息來彌補生活資金的缺口,確實是一種選擇,但這種選擇充滿了不確定性,現金流並非只能靠不確定的股息才能產生。
「賣股變現」,由你主導的方式,想要賣多少就賣多少。
以下是一個具體例子:
原本股票A,1股100元
你持有10股,共1000元的價值
現在你賣掉1股獲得現金100元
你還剩下9股總價值為100元現金+900元股票=1000元
同理假設股票B也是每股100元
你持有10股共1000元的價值
如果股票B發放100元的股息
你依然持有10股,但每股價值會變成90元
總價值也是100元現金+900元股票=1000元
可以看出,賣股變現與領取股息對於總價值的影響是一樣的。
此外理論再漂亮,步驟再簡單如果無法做到也是白搭。
指數化投資擁有眾多研究實證,執行的步驟也極其簡單長期的報酬有目共睹,但為什麼很多人無法順利執行?
因為它從來就不容易。
另外大仁哥也分享中提到,他最初也曾投資過0056,但現在認知不同,已無法再接受這種投資方式。
這段經歷說明了認知成長的可能性和重要性。
認知範圍確實影響我們的投資決策,但認知是可以擴展的,只要願意學習與成長。
他曾經寫過的文章
自製股息會把股票賣光嗎?這是許多人對「賣股票」的疑慮,並用數據進行了驗證。
以下是他的回答與分析:
以股價100元,投入本金100萬元為例,股價每年下跌-10%,但還是會硬配5%的股息。你會看到這樣的結果:
兩者的意義都是相同的,並不會因為你領股息,股數不變你就比較有利,也不會因為你賣股票,股數減少你就吃虧了。
「自製股息」不會賣光股票,因為隨著股價上漲賣出的股數會越來越少。
反之,「一直領股息」也不會把股價領到歸零,因為股價上漲(填息)股價就不會歸零了。
以下是一個具體例子:
2019.06.10~2023.03.31
期間內0056的股價是25.99,0056不配息連結基金也以25.99做為起點。
最終結果
可以看出沒配息會有更高的股價,代表需要賣的股數越少,所以理論上是不會有賣完的那一天。
而且還沒算上需要繳納股利所得課稅的意味著被動的損耗本金的投資。
看到這邊你應該已經明白「自製股息」跟「領股息」是沒有分別的,大仁哥用「0056」跟「0056 不配息連結基金」這兩個一模一樣的東西來做說明。
客觀數字顯示領股息並沒有比較特別(至少報酬沒有比較高),若還是堅持領股息比較好那就遵照你的想法,因為投資是自己的事情每個人都只能賺到自己認知範圍以內的錢。
大仁哥說到記得要時刻提醒自己
我此刻是不是處在認知匱乏的狀態?我有沒有可以加強認知的可能?
只要你不滿足於此刻人都是會慢慢成長的,現在的你接受不了沒關係,也許哪天你忽然就能理解了。
無論如何我們都得持續學習才能成長,不管對於投資還是人生,投資不僅是資金的運作,更是心態與認知的挑戰。
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並堅持下去才是成功的關鍵,希望每位投資人都能在這條路上,不斷成長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