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7/17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中美洲的可可豆

歡迎訂閱贊助「中美洲古文明維基計劃」,一個月100元,讓大使繼續找資源寫下去。

可可樹的馴化史

可可果實《科勒藥用植物》(1897)

可可果實《科勒藥用植物》(1897)

可可樹的學名叫做Theobroma cacao,是原生於中南美洲的常綠植物。在很早之前,就被人類馴化為作物。至於在哪裡馴化,目前還是一個有爭論的學術議題。從現況來說,在中美洲幾乎看不到野生的可可樹,以至於有些早期的植物學家認為可可樹應該是在南美洲馴化,才逐漸傳播到中美洲。

可可豆的發芽期很短,也很容易腐爛。原豆不適合長途運輸的。因此,有些研究者也對這種說法抱持著懷疑的態度。大約是20世紀,人類學家的民族誌紀錄在墨西哥恰帕斯州,蘭卡頓馬雅人居住森林中,可以找到野生的可可樹。加上其他的證據,有人認為野生的可可樹過去可能存在於某些馬雅地區,馴化後這些地區可能變成了可可種植的田園。

地理大發現時,可可豆被歐洲的商人、探險家帶往了舊世界。後來在西非廣泛的種植。西非可可產量大,價格便宜,取代原產地,成為可可豆的主要產地。

在可可樹開花的時節,可可花會在樹幹上綻放,然後結成果實,一顆顆像是木瓜樣貌的可可果實從樹幹垂下來。切開果實,裡面包覆著一層白色的果肉,吃起來的味道酸甜,有點像是山竹。果肉內有著許多的種子,就是我們常說的可可豆。

可可豆字源

可可的學名叫做Theobroma cacao。Theobroma來自希臘語,意為「神的食物」。cacao則是衍生自古代馬雅語Kakaw一詞。在古代馬雅文字,字型上看起來雖是「魚」,實際上卻與魚沒有關係。其為一個拼音字,可分成三個音節Ka-ka-wa,即為Kakaw。

古代馬雅文字 Kakaw 的拼音示意


馬雅神話故事中的可可豆

在馬雅人的神話故事《波波武爾》中,創世神話的主角是一對雙胞胎兄弟。他們熱愛踢古馬雅球賽,結果意外的吵到地獄之神。地獄之神遂招喚到他們到地底世界。在那裡他們沒能通過地獄之神的考驗,雙胞胎兄弟被砍下頭顱,掛在地獄的木棉樹上。雙胞胎兄弟的身體長出了可可樹。

K6547呈現神話故事中,長出可可樹的樣子

從某些民族誌來看,可可也是古代中美洲世界的貨幣。砍下雙胞胎兄弟腦袋,意外得到可可樹的地獄之神,也就意外的獲得「第一財富」,也就是人生的第一桶金啦!(?)因此,地獄之神(God L)也有另一個的身分──商人之神。在《波波烏爾》創世神話的後半,諸神為了創造人類的肉身,走入有著各種果實的糧食山中,取用可可豆、黃色與白色玉米、各種水果,創造了人類的肉身。

殖民時期的蘭達主教,對於可可的農業祭祀,有以下的記載,呈現可可豆與貿易神之間緊密的關係。以及馬雅曆法祭祀與可可豆有關的資訊

在Muwan月,種植可可的人會進行慶典,祭祀埃克・邱雅・夏克,還有Hobnil神。儀式在一個可可園中進行,獻祭一隻有可可豆顏色斑點的狗,焚香祭拜他們的神,供上藍色的鬣蜥、鳥羽、和其他獵物,最後再發給每個人一顆可可豆莢。

古代中美洲食用可可

統治者前方的黑色杯子,可能就是可可飲料

馬雅人並沒有將可可加工為巧克力的技術。大多數的可可都是飲品。原味可可豆嚐起來非常苦澀,其實必須讓果實自然腐爛後,可可豆的香醇味才能逐漸被激發出來,才能進入接下來的加工程序,製作成我們現在熟知的可可。就算今日科技進步,人們處理可可豆的程序,大致上還是「遵循古法」加工。從腐爛的可可果肉中,農夫取出可可豆曬乾,再像咖啡一樣經過烘培的程序,並且去除雜質與碎粒。

可可豆中有著可可脂,這些脂肪加熱後就會融化且黏稠。這樣的特性使得工人可以將可可豆碾碎,加熱後製成可可磚,接著就可以進一步製作成許多不同的可可製品。

馬雅人可能就是將可可磚加上熱水,並且加入辣椒、香草等調味料,並且以一種特殊的壺來沖泡。馬雅人可能會使用特製的木棍攪拌,打出泡沫。在古代中美洲,飲用可可最看重的就是泡沫。阿茲特克文化中,精通這項技藝的女奴,能夠在上層社會的居住區,取得一間房子,不必淪為被獻祭的對象。(Sahagun,1569)

根據著名的馬雅考古學家Michael Coe在《巧克力的歷史》裡引用西班牙征服者的記載,蒙特蘇馬二世每天大約飲用50杯的可可飲料。

阿茲特克的可可豆朝貢

阿茲特克人所在的墨西哥高地,氣候乾燥,不太適合可可生長。因此,比較溫暖且有雨水的太平洋沿岸地區,就成為阿茲特克人穩定可可豆貨源的寶地。於是阿茲特克人出兵攻佔這個區域。阿茲特克人遭遇到高地馬雅人的激烈抵抗,使得阿茲特克的軍隊兼商隊,只能困守在一小塊地方。

根據《門多薩古抄本》,索克努斯科地區每年需要進貢兩百包的可可豆,以及美洲豹皮等供品。這些都是阿茲特克王宮中,持續消耗的奢侈品。兩百包可可豆在整個帝國各地的進貢情形來說,算是很高的數字,可見這個地區盛產可可豆的程度。

可可豆貨幣

從可可豆與商業之神密切的關係,可以窺見兩個歷史情景,可可樹的種植可能是一個從遠方而來,擴散的過程。其次,可可豆在古代中美洲,可能作為貨幣使用。在一些資料來源,可以看到可可豆物價。例如,多少可可豆可以換取多少的物品。但是,物價是波動的,且地區也會不一樣,這樣的物價記載,恐怕無法做出通則性的解釋。

傳教士薩哈貢曾經描述在阿茲特克時代,有些不肖人士製作假的可可豆,謀取利益。


人類學紀錄中的可可豆飲用

拉坎頓的民間飲料

將發酵且乾燥處理後的可可豆,放在一個淺鍋子中烘烤,除去可可豆仁的外膜。將一種叫做suqir的藤蔓,比較硬的磨碎加入滾水中一起煮,再把軟的部分跟可可豆仁、玉米一起磨。加入剛剛煮好的滾水裡。suqir會催化泡沫,把泡沫撈起後,鋪在玉米粥上。喝完泡沫玉米粥後,再喝可可飲料。

拉坎頓的民間飲料的神聖巧克力飲料

先烘烤可可豆,然後一邊研磨,一邊加入一種叫做aak的草,這種草也是能夠幫助發泡(到底多愛泡沫),用木棒打出可可泡沫後,加入水再過篩,然後加入薄萊豆科樹根調味。這種飲料主要是用在宗教祭祀。

巴提多凍飲(Batido)

這是今日瓜地馬拉高地馬雅人的喝法,是西班牙殖民後,舊大陸食材傳入後產生的新喝法,又可以稱為「可可奶昔」。做法同樣是磨碎可可豆,用力拍打變稠,然後加入一種或是多種香料。接著一湯匙糊狀物,加上一瓢熱水,一起喝下去。

相關影片


參考書目

1.Sophia Coe & Michael Coe, 《巧克力》(台北:藍鯨出版社)
2.【食慾流動】巧克力前史—古代中美洲的可可豆史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