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8|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東西文化根本的人性處境差異 (五)

超越因果循環的愛與救贖:

了解這種始終論的世界觀後,就可以體驗白女巫的『古老秘密』與亞斯蘭的 『更古老秘密』了,這是路易斯寫作本書的中心喻意。

因果循環是一個非常清楚且合理的法則,犯罪的要受處罰,背叛的要承受後果;愛德蒙自己選擇了與白女巫同路的惡因,當然就得接受『凡與白女巫為伍皆死於絕望』的惡果。其實這也不是什麼古老的秘密,這只是非常合理的因果循環 ;獅王代表自由快樂的生活,與他同路當然獲得喜樂;白女巫代表絕望的力量 (納尼亞第一集《魔術家的外甥》(The Magician's Nephew)已經表明,偷吃蘋果得永生的女巫必然是充滿絕望的生命),與之為伍自然只有絕望與死亡。這種因果循環當然不能被打破,打破了這世界上就沒有正義與公理了。

所以只有違反因果的愛與救贖才能打破因果循環的法律,電影的對話或翻譯似乎沒有掌握到這個重點,在原著中,『更古老的秘密』是:『如果一個完全無罪的人代替有罪的人死了,那麼石桌就會裂開,那人就不會真死。』。而電影的中文譯句卻是『如果沒有背叛的人代替背叛的人死了』(大意如此),這實在差太多了。

從因果循環的立場,任何一個沒有背叛亞斯蘭的人代替愛德蒙死了,仍然通通落在因果循環內。如果露西代替愛德蒙死了,那是兄妹之情也是人之常情;如果是水獺夫婦替愛德蒙死了,那也是人之常情,因為他們深信只有四兄妹同時健在才能拯救痛苦的納尼亞;如果是其他會講話的動物替愛德蒙死了,那會莫名奇妙甚至可能是被脅迫誘騙的,無緣無故為何替別人死?只怕白女巫也不答應。所以無論是誰替死,通通落在因果循環內。

亞斯蘭的替死則完全不同:他本身完全無罪(這當然是故事的設定),他甚至創造了『與白女巫同行者必死』的法律審判,所以他代替愛德蒙死是唯一徹底違反因果循環的事件;因而能打破因果定律,讓象徵『與白女巫共同犯罪者必定死』的石桌裂成兩半;於是,被殺死就得下陰間的因果定律也不復存在,他才能違反生死定律地重新復活。

世界上怎麼可能有如此不合常理地打破因果循環?這就是始終論世界觀的信仰與盼望了。因為勇於冒險的人,他將會越來越發現靠自己的實在太少,莫名奇妙得到的幫助實在又太多;如果因果定律牢不可破,勇於冒險的人早就該徹徹底底失敗而死光了!因此,顯然存在著超越因果循環的力量,讓習於冒險的人性可以安然存活,這就是亞斯蘭代表的『愛與救贖』之力量。

很明顯的,這種愛世人、愛世間、愛彼此的愛是不同於親情、友情與愛情的另一種愛;它發揮了一種救贖的力量,讓一時迷誤的愛德蒙得以脫離因果循環的危險;同樣的,保護了彼得、蘇珊與露西的納尼亞冒險過程。也由於這樣的信仰與盼望,讓勇於冒險經歷生命的人們不會懼怕種種失敗與危機;因為他們知道存在一種愛與救贖的力量,可以保護每一個人自強不息地尋求。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文學欣賞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