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7/20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2024年香港書展:遊覽心得+購書記錄

今年又到香港書展,朋友有免費門票相贈,於是相約於7月17日一起參觀遊覽。

每年書展是書商的散貨場,不見得有何文化氣息,減價促銷的宣傳詞倒是令人心動。以往每次行書展,總會大量掃貨。購買的大部分書籍,看過一兩頁便束之高閣堆在家中封塵。

這次逛書展,我不期望有何特別的新書,只想觀察參展商的推銷風向,感受一下書展氛圍。上一年書展多了以香港特色為噱頭的書籍,聚焦在香港歷史掌故、本地文化的範疇。既得港人的歡心,又吸引到遊客購買。


是日晚上,我跟友人在會展站集合,前往會議展覽中心。由於並非公眾假期,所以書展的人流不多。我們不用排隊,很快便進了會場。

我們弄不清楚書展的位置,看著指示牌,卻到了位於三樓的兒童天地。會場外面擺放一些遊樂設施,供小朋友玩樂之用。現場可見,每個設施都有小朋友使用,玩得不亦樂乎。


年青人世界


我們進入兒童天地和年青人世界。會場的參展商類型多樣,所售商品非常豐富:補充練習、童書、兒童漫畫、玩具、公仔、文具、郵票、桌遊、手作、精品等等。

我沒什麼購物意欲,想要的只是一卷膠紙。早前我的膠紙因故報銷,所以要補貨,另有用途。我隨便找一個檔攤,挑選了一卷藍色膠紙,付錢了事。

我原本打算隨便逛逛看,豈料前面一間文創精品店的小鳥圖樣吸引了我的目光,使我駐足一段時間,掏出錢包買了一些沒路用的精品。寫文章時查看名片的社交媒體,製作者是Ametea,主售親自設計或製作的飾品。

小鳥圖案畫得可愛,顏色艷麗。而且,雀鳥類型多樣,除了受歡迎的寵物鸚鵡,還有香港常見的野生雀鳥。雀鳥的耳環和襟針挺是好看,但我較為喜歡鎖匙扣形式,於是不考慮購買。


購買精品

這個吱吱雀雀掛飾,盛惠港幣55元,價格頗是昂貴。每款雀鳥都很可愛,但是性價比低,我只想買一個,因此陷入選擇困難症。最後,還是選了第一眼便很喜歡的藍黃金剛鸚鵡。

拆開包裝一看,原來兩面圖案不一樣:前面是藍黃金剛鸚鵡,背面是紅綠金剛鸚鵡。仔細觀察圖樣,鸚鵡的白色臉上有一道淺淺的腮紅。

吱吱雀雀掛飾的尺寸小得很,按壓會發出「吱」的聲音。掛飾背後的綠色草條是純裝飾用的紙條。布料質地一般,摸起來有點絲滑,跟之前夾的暴揍一頓黑色毛公仔顯然有頗大落差。

和紙貼紙一共有六個款式,每款15個貼紙,一款盛惠35港元。我選了最喜歡的藍色雀鳥系列,再來是有gel頭雀(紅耳鵯)的系列。一連兩款和紙貼紙,總共70元,價錢有點昂貴。

付款前有免費抽獎環節,我抽到了一份禮品。禮品內有一枝筆和四個鐵片裝飾物,而我不知道這是什麼來的。

除此之外,還附贈一張感謝卡和文創平台的卡片。這些卡片主要是宣傳用途,沒有實用性。平時收過不少類似卡片,積少成多,堆積如山,不知道該不該扔掉。




文藝廊的展覽


我們再逛了一陣子,在這層的飲食區吃了點東西,便起行到傳統意義的書展,即是綜合書刊館。途中,我們經過文藝廊,留下來欣賞一陣子。

展區的內容不算特別豐富。展出的文學與電影作品,既有大眾知名的經典作品,也有小眾的文藝界里程碑傑作,能收雅俗共賞之效。

這次書展的主題是影視文學,從香港閱讀世界漫遊光影文字間。

文藝廊分為三部分:年度主題推介作家、經典影視改編作品、焦點導演。

從所選作品可見,無關通俗或高雅,商業或藝術。既有知名度高的經典作品,又有小眾得不為人知的作家。共通點是影視與文學的交集,選錄作品不是文學改編,就是作家參與電影製作。


年度主題推介作家

現場的設計富有心思,相當醒目,引人注目。下方的平面設計做得不錯,編劇與作品的大名亂有有序,沒有工整劃一的沉悶感。這是個不錯的打卡位,留有特定空間供遊客拍照留念。

今年上映的港產片《填詞L》,雖是小成本製作,但口碑不俗,得到觀眾的支持。奪得金像獎最佳填詞當晚,風頭一時無兩,隨後知名度大幅上升,宣傳聲勢十足。

這次書展文藝廊榜上有名,似乎是意料中事。相信有了書展的大力宣傳,使得非本地遊客對電影與編導有更多的認識。

最初我得知李敏的名字,是在她的填詞作品。之後,在圖書館閱覽她的散文作品,討論的議題包括兩性關係與性觀念。倒是沒想到她身為電影編劇,產量如此豐富。



經典影視改編作品


從展品的內容多少、擺放位置可見,展覽有明顯的傾向。重點放在經典化的通俗作品,例如重點金庸小說、《衛斯理》小說改編的電影。畢竟這些作品在大眾間有較高知名度,吸引更多遊客駐足觀看。

再加上,作者二人於近年先後逝世,作品基本上是蓋棺定論,獲得各方的肯定。這些展覽活動,便具有一定的紀念意義。

金庸與倪匡的小說改編的影視作品,數量眾多。既然題名為經典,展示的海報有些年紀了。

大大的標題「書劍恩仇錄」非常搶眼,料想下方擺放小說可供閱覽。可是,走過去一看,下面擺放的書籍不是武俠小說,而是張愛玲、倪匡等人的作品。

這個展區有介紹張愛玲編寫的電影劇本。當然也有她被改編成電影的小說作品,例如《傾城之戀》、《半生緣》等等。

意想不到這個展覽竟有迷你影院。螢幕放映的應該是預告片,不是整部電影吧?由於我只在此停留了一分鐘左右,所以不知道是否播放全片。



焦點導演

選取的導演有的是新浪潮導演,她/他曾經執導過文學改編電影。例如徐克《青蛇》,許鞍華《書劍恩仇錄》。一些國際知名的男導演也有收錄,譬如關錦鵬《胭脂扣》、王家衛《花樣年華》。

展板的平面設計不俗,有文藝氣息,拼湊組合的電影海報和劇照營造到特定氛圍。然而,展板缺乏文字介紹,內容空洞。就這樣展示圖片,沒有說明文字,讓人摸不著頭腦。

中間來到一個展品區,文字訊息較為豐富。當中有介紹香港文學的都市書寫,展示西西的《我城》小說,配合簡短說明,給遊客一個初步的印象。

這個區域展示一些電影製作的實物。乘著這幾個月的話題電影《九龍城寨之圍城》的聲勢,展區擺放了一個九龍寨城的模型。城寨上方有一架飛機,但我當時匆匆而過,未有拍攝入鏡。




購書記錄


接下來我們進入一樓的綜合書刊館,終於正式行書展了。由於我們本在夜晚出發,逛了三樓的兒童天地和文藝廊,所剩的時間實在不多。

即使行到差不多夜晚十點,廣播催促遊客離開,我根本逛不完整個展區的參展商。這次時間太少了,我只集中逛了兩三個書商,再走馬看花兜了幾個參展區,便不得不離開。

書展的新書不見得吸引,不過我感受到折扣優惠的好處:多買多送,買得越多折扣越大。我淪為幫助書商散貨的人士之一,購買了一些沒打算看的書籍。以下是我在書展的購書記錄。



黃綺琳:《填詞L——原著及電影創作全集》

我們先到門口附近的明報出版社,看看有什麼新書。我駐足了一段時間,猶豫是否購買新出的《填詞L——原著及電影創作全集》。

這本書集合了原著、電影劇本、導演手記、製作團隊分享、部分劇照。佔最多的是電影劇本,其次是原著《我很想成為文盲填詞人》的內容。我已有2013年出版的原著,假如再買這本書,感覺有點浪費金錢。可是,收錄的電影完整劇本,對我有很大吸引力。想著對比原著自述與電影劇本的異同,留待她日參考之用,也有不錯的收藏價值,於是買了回來。

此書原價148港元,紙質偏薄身,印刷質素一般。還好有書展折扣和優惠卷,不至於太傷錢包。

店員相當熱心,告知作者即將在書展舉辦簽名會。但我累得很,不想再行書展,到時再考慮看看吧。然而,隔了幾天,我改變了主意,心想:既然都買了書,不如拿個作者簽名。於是,上網預約了星期日的講座和簽名會。

話說回來,我仍未看完《我很想成為文盲填詞人》。先前看了約四分之三,因生活忙碌,很快便束之高閣。



小樹林自然教育:《聽得到看得見的香港生態百科:大自然四季日夜奇遇記》

這本生態百科設計得像繪本一樣,尺寸頗大,紙質不錯,印刷精美。書本攤開的兩面是一幅組合實景照片和繪畫的場景,主角「小樹」穿梭其中,觀察野生動植物。每個月份都有兩至三幅場景圖,分配得尚算均勻。大部分動物照片是真實照片,跟虛構的繪圖混為一體,整體畫面風格自然不突兀。

我購買的原因,一方面是可以認識香港自然生態的野生動物,另一方面是實景的雀鳥圖片非常可愛,所以買了回來。這部書籍原價128,加上書展折扣和優惠券,連同《填詞L——原著及電影創作全集》,總共付款210港元,價錢可以接受。

書中的主角「小樹」是熱愛大自然的小朋友,「他」是一個雄性人類。我第一個疑問是:為什麼主角設定是男童?不能是女童嗎?何解熱愛大自然的小朋友要以男性作為代表?女童就不能盤山涉水到處跑嗎?作為一本強調教育意義的書籍,竟然明目張膽排斥女性、邊緣化女性。有沒有搞錯呢?有沒有考慮過女童的感受?女童從中找不到自己的定位怎麼辦?

這部生態百科圖書,明顯缺乏性別意識。如要溫和的「平等」做法,建議改成「她/他」的用法,表示小朋友的形象可以是女是男。

題外話:外國有以女童為主角的環境保護類的電子遊戲,拍攝野生動物,認識自然生態。就我所知,分別是《Alba: A Wildlife Adventure》和《Beasts of Maravilla Island》。


特價書


接著,我到明報出版社隔離的城邦書店,在特價區流連忘返,花了許多時間挑選特價書。特價書非常便宜,一本10元、20元、30元。有的書原本不想買,可是一看價錢,非常超值,倍感心動。於是我狂打書釘,買了許多書回來。

特價書應該是賣不出去的倉底貨。友人說:「我明白為什麼這裡的書賣不出去。」言下之意是特價書不吸引,甚至是價值低下,質素低劣。

我不太同意這個說法。誠然,特價書賣不出去自有原因,題材不吸引、受眾讀者少、作者不出名等等。譬如一些通俗言情小說、兩性情感類別,買不出去是正常現象。但是,特賣書也可以是一個寶庫。過去,我曾經買了一本20元的特價書,是2015諾貝爾文學獎的《戰爭沒有女人的臉》。所以,我傾向將特價書視為礦坑,我熱衷跑去挖礦,是為了發掘未知的寶藏。

回家點算購買的書籍,發現買了很多台灣書,而且多數是性別類的書籍。



侯玉珍:《因為我是女性:即使受傷,也能溫柔對待世界》

看目錄和書背的介紹,似乎是深入探討母女關係的書籍。看了價錢,30元一本200頁的厚書,可以接受,於是買了回來。

作者是中國婦女。剛才看作者自序,她寫這本書的原因是:她發現到,孩子的人生是否幸福,很大程度跟母親的養育模式有關。我第一時間向男人問責:在男權社會的父系家庭,父親去了哪裡?失了蹤死掉了?喪夫式育兒不要「式」,乾脆直接喪夫了。

簡體書名是《因為我是女性:如何深度療愈代際創傷》。繁體書名卻強調了社會性別女性的陰柔特質,這是在幹什麼呢?慊棄女性刻板印象不夠多嗎?



吉文考古:《集錦·吉錦》

以中國傳統節日為主題設計吉祥圖案,不乏可愛雀鳥的圖樣。20元當作買個精美印刷。這麼強烈而濃厚的中國傳統氣息,想不到是一本台灣作者的畫冊。

既然是傳統文化,那麼一定有中國男權社會的糟粕,歌頌著無論如何美化也掩蓋不了的惡臭陋習。好比說重男輕女,其中一幅母親節的畫作,標題是「宜男多子」。上網查看作者是何許人也,原來是雙倍的男性,超雄的陽剛之氣。噢!難怪了,如此男味衝天。



David Weinberger:《資訊爆炸之後:網路思想先驅溫柏格解構資訊爆炸、知識轉型與資訊焦慮》

我對傳播學向來感興趣,買過一些這類書籍,但一直擱置未看。這部書羅列許多參考資料,作者看似是權威人士,所寫內容應該值得參考。

更重要的是,這本台灣翻譯的書籍,竟然是橫書印刷,而非不便閱讀的縱書。再加上只售20元,我馬上購買了。

突然想起來,我一直想看的《後真相》遲遲未有翻閱過。



戴伯芬主編:《性別作為動詞:巷仔口社會學2》

這本書用社會學的視角看性別議題,集合了三十多名作者,分八個主題談論性別問題。粗略閱覽過,內容不夠深入,傾向啟蒙作用,目標是初步接觸性別議題的人。

看圖片就知道,這本書顯然很殘舊,書頁發黃,封面有少許污跡。本來我不打算購買,可是一見價錢:10元!我想著買回來的話,得閒時重溫知識和案例。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阿媽的女朋友:彩虹熟女的多彩青春》

宣傳句「台灣第一本熟齡女同志的生命故事」令我產生了興趣,想知道更多關於老年女同志的真實故事。

以前我在圖書館看過香港女同志的訪談,她們的人生呈現了女同志情侶的多種形態。有的女同志跟男人結婚後離婚,然後選擇跟女人過下半生。有的女同志不認同「一生一世」的世俗愛情觀念。她們的人生經歷和思想觀念,跟主流的男權社會、男權價值相違背,當中有抵抗、有妥協、有共存。我喜歡看她們的真實故事。



Miriam Toews:《沒有聲音的女人們》

我現在不太想看女性苦難主題的虛構作品,除非是根據作者的個人經驗書寫而成。宣傳說是#METOO運動浪潮最重要的一本書,引起了我的注意。因為這樣,即使是小說,我也買了回來。

譯者看名字是一個男人,而且簡介超雷,譯作《把妹達人》是什麼東西呀。很懷疑他能否翻譯好女性敘事的作品。男性翻譯弄糟了女性書寫的好作品,這樣的例子太多了,值得警惕。



Margaret Walters:《女權主義》

最後一本是我大學出版社購買的書籍,不記得是中大還是港大。牛津通識叢書之一的《女權主義》,正如英文書名《Feminism: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簡介西方國家的女權發展歷史。

出版年份是2020年,距離現在也有四年,社會環境變化萬千,擔心不夠入時。我想看看西方學術權威的觀點而已,猶豫是否購買。此書原價80元,折扣價是六十多元,價錢還可接受。

封面的女性形象非常刻板,全部穿裙子是怎麼樣?這可能在表達當年女性只能穿裙子,穿褲子是好不容易爭取回來的女性權利。或者真的是囿於社會性別身份,接受了跨性別的那一套說辭。想想看,封面設計順應了跨性別,倒也不足為奇。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