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天 細節為什麼那麼重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陳浩基短篇連作集《13・67》故事一開場,用了大量細節,鋪陳主角的出場。故事從「駱督察一直很討厭醫院的氣味」拉開序幕,醫院「消毒水」的氣味讓駱督察聯想到「屍體」與「停屍間」,接著描繪駱督察心情沉重,看著病床上躺著的老人:

在呼吸面罩下,老人的臉上滿布皺紋,雙眼緊閉,膚色蒼白,長著零星老人斑的手臂上插著細管,連結著好幾台運作中的醫療儀器。病床上方懸掛著十七吋的平面螢幕,顯示著病人的脈搏、血壓、血含氧量等資訊、線條緩慢地從右往左移動,如果這畫面不是跳動著,任誰也會覺得這老人已經死去,床上躺著的是一具保存得很好的屍體。


作者在鉅細彌遺描述床上老人外在垂死的模樣後,再次透過駱督察充滿細節的回憶,呈現垂死老人關振鐸任職時的風貌與性格:他是情報科的靈魂人物,是「破案機器」、「神探」,是駱督察的「師傅」,甚至可說是他辦案推理上的「父親」。


細節創造的魔法

儘管按照一般認知,警察得要遵守「規定」與「命令」,可是老人多年來一直教導駱督察不能死守陳規,跟嫌犯對決就像賭撲克,要虛張聲勢才能讓對方露出破綻。而賭撲克除了是心理戰之外,當然也包括藉著已出現牌數的計算,精準推算未來。所以作者還給了關振鐸一個稱號「度叔」,來自他的妻子,既意味著「斤斤計較、小氣」也表示「事事算盡」。


作者選擇在醫院病房建立主角性格與狀態後,緊接著讓一樁豪門命案的相關人進入病房,這些人既是被謀殺者的親人、秘書與幫傭,同時也是命案嫌疑人。而負責當偵探的,居然是床上那宛如屍體的老人!


陳浩基《13・67》,皇冠出版(照片提供:栞)

陳浩基《13・67》,皇冠出版(照片提供:栞)


看到這裡,想必讀者與這些嫌疑人同樣驚訝,駱督察沒說笑吧?而這就是作者在呈現老人垂死狀態時想造成的效果。為了說服讀者與嫌疑人,眼前這個一動不動的老人,實則頭腦還活躍得不可思議,作者再次用上大量細節,描述如何讓命案相關人之一戴上髮箍,集中思緒,而讓腦波以「是」(電腦發出嗶聲)「否」(電腦發出嘟聲)呈現在電腦螢幕上,並細膩地安排了嫌疑相關人之一是有醫學知識的醫生,藉以說服眾人(醫生的家人與讀者)。


就在讀者也跟這些嫌疑人半信半疑時,駱督察開始描述起命案始末,讓老人與讀者同步理解案情。而老人總是比所有人(包括讀者)早一步察覺案情奇怪之處,隨著駱督察試著推演可能性,電腦不時發出「嗶」「嘟」聲引導偵辦方向。


漸漸地,命案相關人與讀者都不由得不相信,老人真如駱督察所說,即使躺在床上,他還是辦案機器,「天眼」超越肉體限制,透視真實命案如何發生。


細節怎麼用,用在哪裡

細節的魔法除了能讓人物立體化,也讓場景在讀者的腦海裡活起來。以上面的例子來說,作者選擇醫院作為場景,先呈現關振鐸垂死樣態,再透過徒弟回憶中的教導、綽號與緣由、傳授辦案的訣竅等,為的是在進入案情前,先讓關振鐸形象活過來(儘管事實上他距離死亡不遠,人物形象卻越來越鮮明)。


不管你要描繪的人物與場景是否如《13・67》這樣有明確的社會背景、具體場景與人物形象參考,就算是想像的場景也必然有所根據,不管是從他人描述、報導,或自己從生活中的觀察,再加上想像,適當的細節能讓你的故事變得具說服力—就像卜洛克說的,它們不需要是真的,只要讓讀者覺得是真的就夠了!就像上面這故事中的主角,甚至偵測腦波的機器都不需要為真,可是透過詳細的描述,讀者宛如在現場。


陳浩基《13・67》得幾種版本。(照片提供:栞)

陳浩基《13・67》得幾種版本。(照片提供:栞)


可是並非所有場景、人物與事件都需要詳細描述,特別需要細節的有:故事一開始的場景建立(也請你同時思考,你的故事為何要從這一幕開始,這一幕與主角的關聯為何,與後續場景有什麼關聯)、主角與重要人物的出場、主角的轉變與轉變的契機。


細節不僅限於用物件來呈現,動作、眼神關注的焦點、對白,他人的描述與回憶,都是你可以運用的素材。當然,極短篇的細節與長篇小說場景的細節比例當然大為不同。文字越少,細節的揀選就越重要。


主角與重要人物出現時,是以怎麼樣的事件,在什麼環境中出現?得要是這個事件嗎?有沒有第二種或第三種選擇?小說中,人物的改變除了會影響到後續情節,往往也會影響到周遭的人,不同的人需要的場景與事件細節不一樣,都需要仔細考慮與選擇。


怎麼擇選?請想著,你特別詳細說明某些細節,就像讓讀者拿著放大鏡仔細觀看,那麼他會預期你要呈現出這個人物與場景,或性格轉變的重要訊息。好比上面的例子中,小說一開始就著重在描述關振鐸躺在床上垂死的狀態,是為了與之後用腦波辦案成對比。而在稍後章節中,透過他如何偵辦案件,與駱督察建立如師如父的情誼,與犯人各種心理戰對決,如何料事如神,作者在一開始建立的性格特質也將一一解壓縮。


如果你在某些人事物地的描述得非常詳細,讀者會預期其富含重要性,且期待之後的劇情呼應此處的描寫,如果你沒有符合讀者期待,那些細節描寫容易被視為冗文。而且讀者的預期心理一但落空,還可能懷疑你的「誠信度」。


之所以需要特別提醒是因為,很多時候作者若針對某特定職業、事件與人物、場景做了詳實田調,往往捨不得割捨,很想寫出研究時發現的所有細節。可是隨著劇情發展,你研究搜集來的細節有時會用不上。或者即使用上也需要挑選刪減,現在的讀者已經不是一百年前那樣,對文字那麼有耐性,我們看慣了快節奏的電影與戲劇,若有太多讓讀者落空預期的細節,他們很快會感到不耐而整段跳過。


今天的練習:

一:我們今天要特別檢視你的主角,他怎麼出場、他的外表穿著,說話口氣、與他人關係,他有什麼特殊點,有什麼缺點?你是透過哪些細節與事件,或者他人的描述來建立讀者對主角的認識?有沒有哪部分還需要透過一些小事件或他人描述來具體化?

二:檢視一下是否有與主角性格、動機、成長線無關的細節(這細節甚至包括扁平的工具人、與前後劇情發展沒太多關係的事件等),如果刪除它們會影響劇情嗎?還是會讓小說更緊湊?


寫給沒有編輯陪伴的創作者」是我的一個寫作計畫,在卸下近二十年的編輯正職工作後,想替不一定有編輯的創作者提供一些經驗,希望讓更多創作者獲益。你可以由此進入完整的目錄。
若你想要找我討論,可以在方格子搜尋「林比比鳥」進到我的討論區,或於本篇文章留言,與我分享你看完的想法。


avatar-img
101會員
60內容數
這是我第一次針對非特定作者,以編輯角度出發而寫的文章。每篇文章都會針對最普遍與最重要的概念提出說明與練習。儘管這些文章無法照顧到所有創作者的需求。但如果只有某篇文章某句話能帶給你啟發或安慰,對我來說,那就值得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編輯導航中 的其他內容
如果你還在寫作路上摸索,或者對於團體班感到畏懼,你何不自己組一個三到四人的寫作支持團體。為什麼我覺得最好能有寫作支持團體呢?就像前面說的,創作者除了實際遭遇的創作低潮之外,還有各種內在焦慮與不安。儘管創作是自己的事,但如果偶爾能跟朋友分享,你會得到實際的收穫與情感的支持。
我們進一步談為什麼要修稿?什麼時候修,以及怎麼修。
我們今天主要談怎麼破題,不過也會兼談結局,因為很多創作者會用結局破題。從結局破題意味著,創作者已經充分思考故事的結構面,知道哪一幕、哪個事件與什麼時間點最為關鍵,確定哪個切入點最能邀請讀者進入故事。
今天我們進一步談製造高潮的方法,以及具魅力的設定原來有公式可套。
為了避免作品落入冗長無止盡,或者平淡的窘境中,我整理了幾位作家的公式與絕招供你參考。
你是創作前會寫大綱的人嗎?是在幾百字內簡單勾勒三幕劇,還是細到每一章的情節都先安排好?還是,你根本不寫大綱,都是順著每次寫作的靈感,想寫什麼就寫什麼? 本文採訪了柯映安、張國立、陳浩基、謝東霖與江鵝,分別從小說、劇本、漫畫與散文,談他們怎麼擬定大綱。
如果你還在寫作路上摸索,或者對於團體班感到畏懼,你何不自己組一個三到四人的寫作支持團體。為什麼我覺得最好能有寫作支持團體呢?就像前面說的,創作者除了實際遭遇的創作低潮之外,還有各種內在焦慮與不安。儘管創作是自己的事,但如果偶爾能跟朋友分享,你會得到實際的收穫與情感的支持。
我們進一步談為什麼要修稿?什麼時候修,以及怎麼修。
我們今天主要談怎麼破題,不過也會兼談結局,因為很多創作者會用結局破題。從結局破題意味著,創作者已經充分思考故事的結構面,知道哪一幕、哪個事件與什麼時間點最為關鍵,確定哪個切入點最能邀請讀者進入故事。
今天我們進一步談製造高潮的方法,以及具魅力的設定原來有公式可套。
為了避免作品落入冗長無止盡,或者平淡的窘境中,我整理了幾位作家的公式與絕招供你參考。
你是創作前會寫大綱的人嗎?是在幾百字內簡單勾勒三幕劇,還是細到每一章的情節都先安排好?還是,你根本不寫大綱,都是順著每次寫作的靈感,想寫什麼就寫什麼? 本文採訪了柯映安、張國立、陳浩基、謝東霖與江鵝,分別從小說、劇本、漫畫與散文,談他們怎麼擬定大綱。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繼打戲要怎麼寫?(一),第二三篇注重在打戲最常出現的問題點,這些問題對打戲的危害巨大,所以接下來的兩篇不是「要怎麼寫」,而是「不要怎麼寫」。 打戲寫得好,通常成功的因素是難以模仿的,因為那是大師高手們花了無數檯面下的工夫打磨後的成果。但是,有些因素會讓打戲變得很爛
今天收到方格子的通知信:錄取了 2025/2 的方格子本月新星!首先一定要大聲感謝方格子的厚愛,也留言給每一位有幸一起獲得本月小幸運的作者,希望大家都能繼續創作。不過回顧自己的文章,發現原來我已經寫文一個月了!不藏私直接公佈後台,你猜猜大家都喜歡什麼類型的文章?
不知道各位創作者們是否也會有擔心內容重複一樣的困擾呢? 目前為圖文雙棲,圖片的創作其實很常早就在其他平台發過了,不論是社團、噗浪、IG、X等等,以至於有時後要搬回方格子更新的時候會有種:「我要一樣的話再說一次嗎?大家會不會覺得厭煩?」的疑慮。
近幾年投資環境中,大多數投資人都選擇投資ETF,最便ETF已經是具有分散風險的特性了,卻還是有人發現賺不到錢,甚至面臨虧損。 主要是大部分的人犯了這3點關鍵錯誤: 第1點:追高殺低,錯誤進出場 • 很多人看到ETF上漲才進場,下跌就急著賣出。 • ETF是長期投資,頻繁進
歡迎來到方格新手村第一站!參加方格主題活動,發表任何一篇貼文、文章加上指定標籤, 就有機會得到免費禮券,或是讓 vocus 把你的創作推薦給全站會員! 現在就完成新手村任務,讓更多人認識你!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繼打戲要怎麼寫?(一),第二三篇注重在打戲最常出現的問題點,這些問題對打戲的危害巨大,所以接下來的兩篇不是「要怎麼寫」,而是「不要怎麼寫」。 打戲寫得好,通常成功的因素是難以模仿的,因為那是大師高手們花了無數檯面下的工夫打磨後的成果。但是,有些因素會讓打戲變得很爛
今天收到方格子的通知信:錄取了 2025/2 的方格子本月新星!首先一定要大聲感謝方格子的厚愛,也留言給每一位有幸一起獲得本月小幸運的作者,希望大家都能繼續創作。不過回顧自己的文章,發現原來我已經寫文一個月了!不藏私直接公佈後台,你猜猜大家都喜歡什麼類型的文章?
不知道各位創作者們是否也會有擔心內容重複一樣的困擾呢? 目前為圖文雙棲,圖片的創作其實很常早就在其他平台發過了,不論是社團、噗浪、IG、X等等,以至於有時後要搬回方格子更新的時候會有種:「我要一樣的話再說一次嗎?大家會不會覺得厭煩?」的疑慮。
近幾年投資環境中,大多數投資人都選擇投資ETF,最便ETF已經是具有分散風險的特性了,卻還是有人發現賺不到錢,甚至面臨虧損。 主要是大部分的人犯了這3點關鍵錯誤: 第1點:追高殺低,錯誤進出場 • 很多人看到ETF上漲才進場,下跌就急著賣出。 • ETF是長期投資,頻繁進
歡迎來到方格新手村第一站!參加方格主題活動,發表任何一篇貼文、文章加上指定標籤, 就有機會得到免費禮券,或是讓 vocus 把你的創作推薦給全站會員! 現在就完成新手村任務,讓更多人認識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嗨!大家好,我終於又回來科普創作知識了。中間這一周經歷各種備課方面的摧殘,半死不活,但起碼還能動筆。寫寫創作方面的事情,對我來說也是充電、回血的手段,廢話不多說,讓我們稍微回憶上一周講些什麼。   上一周,我們說到篇幅至關重要,影響從選材、劇情編排和人物設計等等層面。極短篇以爆點為核心,花
日常瑣碎小想法也很重要 人們往往都想將自己最精華、最濃縮的內容產出
Thumbnail
生活的智慧,就在於消除那些不必要的東西。 1.追求本質 專準主義! 留意 - 探索 異常的細節、過濾問題、釐清重點。 資訊中失去了什麼知識? 辨別 多數瑣事,少數要事。 多數事物都沒什麼價值,只有少數行動造就出色的成果。 不會每一件事都重要,今天哪件事最重要? 釐清
很多時候我們想要講的東西太多,反而沒辦法把想要表達的意思好好的傳達,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人腦在短時間可能沒辦法吸收這麼多的資訊。因此好好的找出最想表達的主軸,把重點講清楚反而更為重要,其他的內容可以等到下次再說。
什麼叫做細節?把一個整體拆解得越細的功夫,許多事情對於行外人來說是一個整體,但對於行內人來說是由許多流程拼湊,或是有者截然不同的樣貌。當你能用不同的語言說明一個整體內的每件事情的時候,你對於整體的掌握也就提升了。魔鬼藏在細節裡,成長也是、商機也是。
人們往往都想將自己最精華、最濃縮的內容產出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嗨!大家好,我終於又回來科普創作知識了。中間這一周經歷各種備課方面的摧殘,半死不活,但起碼還能動筆。寫寫創作方面的事情,對我來說也是充電、回血的手段,廢話不多說,讓我們稍微回憶上一周講些什麼。   上一周,我們說到篇幅至關重要,影響從選材、劇情編排和人物設計等等層面。極短篇以爆點為核心,花
日常瑣碎小想法也很重要 人們往往都想將自己最精華、最濃縮的內容產出
Thumbnail
生活的智慧,就在於消除那些不必要的東西。 1.追求本質 專準主義! 留意 - 探索 異常的細節、過濾問題、釐清重點。 資訊中失去了什麼知識? 辨別 多數瑣事,少數要事。 多數事物都沒什麼價值,只有少數行動造就出色的成果。 不會每一件事都重要,今天哪件事最重要? 釐清
很多時候我們想要講的東西太多,反而沒辦法把想要表達的意思好好的傳達,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人腦在短時間可能沒辦法吸收這麼多的資訊。因此好好的找出最想表達的主軸,把重點講清楚反而更為重要,其他的內容可以等到下次再說。
什麼叫做細節?把一個整體拆解得越細的功夫,許多事情對於行外人來說是一個整體,但對於行內人來說是由許多流程拼湊,或是有者截然不同的樣貌。當你能用不同的語言說明一個整體內的每件事情的時候,你對於整體的掌握也就提升了。魔鬼藏在細節裡,成長也是、商機也是。
人們往往都想將自己最精華、最濃縮的內容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