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台推徵文獎談小說的懸念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每年我最期待的事情之一,就是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以下簡稱台推徵文獎)頒獎結果。這獎項有幾個特色,其中之一就是即使決選作品已出版成書,作者並不知道名次。要等到頒獎當天,得主被喊名的那一刻,所有進入決選的創作者才知道結果,真是將小說的懸疑性淋漓盡致推展到實體,吊足了讀者與作者胃口。

 

比起別的獎項首獎動輒百萬,外加保證出版等誘因,首獎五萬的台推徵文獎只是個小獎,可是平台辦文學獎是為了打響招牌、營利,或售出影視版權。基金會大多是贊助性質,立意良善,不過他們背後畢竟是資本雄厚的財團。而台推徵文獎的五萬獎金都是由杜鵑窩人、冷言與洪醫師口袋掏出。昨天我敲了數年沒聯絡的杜鵑窩人,問他自掏腰包獎金到哪一年為止,他說「到現在」(我大驚)。

 

除了出錢的推理迷,還有許多付出專業、心力與時間的成員如冬陽、栞、路那、小云等人。(註因為我只有繳年費,完全沒參與協會工作,如果漏了哪位貢獻很多的推理迷,請私訊告知)

 

在許多知名獎項紛紛走入歷史時,這個獎項居然能走到第二十三年,應該歸功於這獎項「推理迷挺推理創作者」的核心精神吧。

 

事實上,許多創作者參選也並非為了獎金,而是想攻下儘管來稿數不多,但首獎極度難獲得的榮譽。到目前為止,最少投稿數是第一屆的五篇,與第二十二屆的一零九篇,但近十年來,除了台灣作者,每屆都有來自香港、中國、馬來西亞等海外各地創作者投稿,陳浩基、天地無限、寵物先生、文善,與最近的理想很遠都躋身其中。這獎項就像一場推理創作者的華麗聚會。

 

以一個血統純正的獎項來說,推理小說的核心是謎團與解謎,謎團的設計與解謎的過程缺一不可,特別是解謎過程反而容易檢視出謎團設置是否有漏洞。從每屆都公開的複選與決選評審過程,敘事、設謎與解謎、意外性,合理性等都會被一一討論。

 

很多作者並不寫推理小說,但推理小說中「開頭的懸疑性」非常好用,對我來說那就是鉤子/懸念/引發好奇的要素,可以是劇情中真有犯罪懸疑要素,或單純引發讀者好奇的「不合理」、「意外性」或「想像空間」,像是:

 

・主角即將出席前男友的告別式(他們之間曾發生過什麼?如果愛,為何會分手,如果不愛,又何必前去說再見?)

・主角接獲意想不到的任務(他為什麼要接?主角有什麼特殊能力,他與任務相關人有什麼糾葛嗎?)

・部落被屠村,慌亂中,唯有主角倖存(他憑什麼活下來,他又如何求生存並復仇?)


不是每個人都寫推理小說,但懸念人人可用,直接拉到最前面吸引你的讀者吧!

誠摯推薦你試試看。

________________

「鳥編來信」每週三發報。這是第五封信。

如果你有什麼想法,可以回信給我,也歡迎轉寄或分享給你的朋友。

下次見!

如果你想訂閱我的電子報,請點入https://clainlin.com/


填寫你的電子郵件,收信,並確認訂閱,下次發信,你就會收到啦


avatar-img
編輯導航中
107會員
65內容數
這是我第一次針對非特定作者,以編輯角度出發而寫的文章。每篇文章都會針對最普遍與最重要的概念提出說明與練習。儘管這些文章無法照顧到所有創作者的需求。但如果只有某篇文章某句話能帶給你啟發或安慰,對我來說,那就值得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編輯導航中 的其他內容
我對於觀察規則有興趣,理解了規則,可以提醒自己少點得失心,或認清自己不適合下場。最重要的是,比賽是一時的,創作卻可以陪你一輩子。
我認為知名度高並無助於得獎。作者反而因為包袱而打退堂鼓,或選擇以匿名方式參選。反而是得獎有助於提高新人作者知名度,與作品閱覽數。
整理歷屆得獎作品名單,以及第一屆到第三屆評審會議紀錄(第四屆無法在網路上找到)後,想跟創作者分享幾點觀察。
我對於觀察規則有興趣,理解了規則,可以提醒自己少點得失心,或認清自己不適合下場。最重要的是,比賽是一時的,創作卻可以陪你一輩子。
我認為知名度高並無助於得獎。作者反而因為包袱而打退堂鼓,或選擇以匿名方式參選。反而是得獎有助於提高新人作者知名度,與作品閱覽數。
整理歷屆得獎作品名單,以及第一屆到第三屆評審會議紀錄(第四屆無法在網路上找到)後,想跟創作者分享幾點觀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直至今天,推理讀者仍會習慣性地將日本推理小說區分為兩大類:重視邏輯解謎的本格派和透過描寫警察的偵查過程勾勒出社會問題的社會派。可是正如前文〈真實感的典範轉移〉提到,社會派推理難以繼續沿用由松本清張在50-60年代確立的典律。那在21世紀書寫社會派推理,有沒有其他方法?
Thumbnail
作者高雲章是高雄人,這三本都是犯罪推理短篇合輯,並有三對特色各異的CP組合——不好意思,人家明明是正經八百的解謎冒險與驚悚美食,卻被我瞧歪了。(笑)
Thumbnail
「真相永遠只有一個!」這是真的嗎?這句話背後隱含著一種立場:無論是現實中的抑或推理小說中的謎團,都只存在一個絕對正確的答案,除此之外的解答都是錯誤的。可是,基於已有證據可以推論出的合理答案往往不只一個。正因為這樣,本格推理小說發展出了一種特別形式……
Thumbnail
【暴雨】是款劇情推理成分極高的密室主題遊戲,過程中需要仔細梳理人物、時間點和小細節,找到推理案件的重要節點。類似劇本殺現場蒐證的感覺有時候可能會有點不知所措,但仔細看看手上的線索,總能找到突破點。在密室中隱藏著許多小彩蛋,同時也需要玩家對世界充滿好奇心,才能解開隱藏的結局。
Thumbnail
今年引發「寫作心得比賽」現象級事件的,無疑是《墜惡真相》。原因很簡單,這部片雖名為「真相」,不但真相不明,甚至關於案情的辯證,以及最後的結尾都有太多討論的空間了。
Thumbnail
解開謎團之後,你會再重看一次的推理小說! 看似本格派推理,但是,卻從根本上推翻了閱讀推理的常識,甚至打破了某些鐵則,要在不爆雷的情況下解釋說明小說家夕木春央的機關算盡,真的也是一大難題啊! 這不是一個悠閒的故事,是關於七個大學登山社團同學會誤闖一處神秘地下建築,而後遇上了神秘的一家三口,總共十人
Thumbnail
應該每個人都看過名偵探柯南吧!主軸來說通常是有某個命案發生、有一些線索,接著柯南就會想辦法從中推敲出「真相」!但為什麼柯南推定的就一定是「真相」呢?柯南不會推斷錯誤嗎?關於推論跟敘述是怎麼形成的,我想來聊聊的就是這件事情。
Thumbnail
大家若注意到我的書單,不難發現我偏愛偵探、懸疑和推理這些類型小說。 其實自小學開始,我就對這些故事十分著迷,也許是我那股強烈的好奇心(八卦🙊)令我對解謎遊戲無法抗拒。儘管是虛構故事也好,真相大白的感覺就是痛快。
Thumbnail
「特殊設定推理」這稱呼過去一年在華文推理圈越來越廣泛,出現不少相關文章、講座、專訪等延續相關討論,更已有人開始直接用來討論華文推理作品。 特殊設定推理的故事必然超現實,且每部作品的架空規則都不一樣。那麼,有沒有一套共通準則去評價這些作品呢?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直至今天,推理讀者仍會習慣性地將日本推理小說區分為兩大類:重視邏輯解謎的本格派和透過描寫警察的偵查過程勾勒出社會問題的社會派。可是正如前文〈真實感的典範轉移〉提到,社會派推理難以繼續沿用由松本清張在50-60年代確立的典律。那在21世紀書寫社會派推理,有沒有其他方法?
Thumbnail
作者高雲章是高雄人,這三本都是犯罪推理短篇合輯,並有三對特色各異的CP組合——不好意思,人家明明是正經八百的解謎冒險與驚悚美食,卻被我瞧歪了。(笑)
Thumbnail
「真相永遠只有一個!」這是真的嗎?這句話背後隱含著一種立場:無論是現實中的抑或推理小說中的謎團,都只存在一個絕對正確的答案,除此之外的解答都是錯誤的。可是,基於已有證據可以推論出的合理答案往往不只一個。正因為這樣,本格推理小說發展出了一種特別形式……
Thumbnail
【暴雨】是款劇情推理成分極高的密室主題遊戲,過程中需要仔細梳理人物、時間點和小細節,找到推理案件的重要節點。類似劇本殺現場蒐證的感覺有時候可能會有點不知所措,但仔細看看手上的線索,總能找到突破點。在密室中隱藏著許多小彩蛋,同時也需要玩家對世界充滿好奇心,才能解開隱藏的結局。
Thumbnail
今年引發「寫作心得比賽」現象級事件的,無疑是《墜惡真相》。原因很簡單,這部片雖名為「真相」,不但真相不明,甚至關於案情的辯證,以及最後的結尾都有太多討論的空間了。
Thumbnail
解開謎團之後,你會再重看一次的推理小說! 看似本格派推理,但是,卻從根本上推翻了閱讀推理的常識,甚至打破了某些鐵則,要在不爆雷的情況下解釋說明小說家夕木春央的機關算盡,真的也是一大難題啊! 這不是一個悠閒的故事,是關於七個大學登山社團同學會誤闖一處神秘地下建築,而後遇上了神秘的一家三口,總共十人
Thumbnail
應該每個人都看過名偵探柯南吧!主軸來說通常是有某個命案發生、有一些線索,接著柯南就會想辦法從中推敲出「真相」!但為什麼柯南推定的就一定是「真相」呢?柯南不會推斷錯誤嗎?關於推論跟敘述是怎麼形成的,我想來聊聊的就是這件事情。
Thumbnail
大家若注意到我的書單,不難發現我偏愛偵探、懸疑和推理這些類型小說。 其實自小學開始,我就對這些故事十分著迷,也許是我那股強烈的好奇心(八卦🙊)令我對解謎遊戲無法抗拒。儘管是虛構故事也好,真相大白的感覺就是痛快。
Thumbnail
「特殊設定推理」這稱呼過去一年在華文推理圈越來越廣泛,出現不少相關文章、講座、專訪等延續相關討論,更已有人開始直接用來討論華文推理作品。 特殊設定推理的故事必然超現實,且每部作品的架空規則都不一樣。那麼,有沒有一套共通準則去評價這些作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