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8|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穀田必須歲易」

發源於黃河流域的人類,最早可能是以小米當作主食的。有許多考古證據都指出小米在黃河流域是很重要的作物。雖然後來被小麥與水稻取代,但是小米到現在還是當地人的主食之一。


也因此,在古老的農書中,當然也會記載小米的種植。《氾勝之書》裡面將小米稱為「穀」,但因為此書已經散佚(目前僅存殘篇),所以從裡面可以看到的資料並不多。


再晚一點點的農書是公元六世紀的《齊民要術》。《齊民要術》中就詳細地寫了如何種小米,其中提到「穀田必須歲易」,就是說種小米要輪作,否則就會「莠多而收薄矣」。另外還提到,用綠豆、小豆與小米輪作是最好的。


但是,綠豆、小豆要當作主食,還是有點困難,所以農民常常不得不放棄輪作,繼續種小米。這時候,就需要施肥。


不過,連續種植小米,真的那麼不好嗎?最近有研究團隊決定要來測試一下。


他們在陝西省種植粟(Setaria italica),品系為Jingu 29。實驗分為連續種植2年、3年、4年以及輪作對照組(輪作的植物是小黑菜豆small black kidney bean)。



結果發現,與輪作對照組相比,隨著連續種植小米越多年,產量下降得越明顯。


連續種2年,產量降低8.92%,將近一成。

連續種3年,產量降低13.73%。

連續種4年,產量降低37.60%,將近四成!


所以,連續幾年種植小米,對土壤的影響又是怎樣的?研究團隊分析了土壤中了氮、磷含量,與輪作組對照,結果發現:


連續種兩年,總氮含量為95.05%、有效氮含量為96.75%、總磷含量為87.5%、有效磷含量為91.66%;

連續種三年,總氮含量為88.12%、有效氮含量為81.23%、總磷含量為50%、有效磷含量為67.01%;

連續種四年,總氮含量為77.23%、有效氮含量為71.97%、總磷含量為50%、有效磷含量為37.81%。


從這裡可以看到,小米對磷的需求比對氮的需求高。而土壤的酸鹼度則隨著連續種植年份的增加,從8.4提高到8.6(第四年)。


另外,研究團隊還看了土壤中幾個酵素的變化情形。這些酵素的變化,反映了土壤中的微生物的活動狀況。他們發現,脲酶、鹼性磷酸酶、蔗糖酶、過氧化氫酶,隨著連作年份的提高,全部都呈現下降的趨勢。其中蔗糖酶從98.49%下降到73.11%,然後再下降到63.51%;而過氧化氫酶雖然在連作第二年沒有顯著差異,但是到第三年降低了25.14%、第四年降低了36.22%。這意味著,隨著連作年份提高,土壤中的微生物也越來越不活躍。


所以,從連作小米的這個研究可以看到,古人認為小米不宜連作的觀察,的確是有根據的。而輪作,也的確可以讓產量維持。當然,從這些數據還能了解到,粟對磷的需求比對氮的需求要高,這對於日後要種植粟的農民,是一個很好的資訊。


參考文獻:


Zhang, P., Xia, L., Sun, Y. et al. Soil nutrients and enzyme activities based on millet continuous cropping obstacles. Sci Rep 14, 17329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598-024-68278-x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老葉報報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