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 in a rose?玫瑰為何芳香?

What's in a rose?玫瑰為何芳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莎士比亞的《羅蜜歐與茱麗葉》中,茱麗葉說:


What’s in a name? That which we call a rose by any other name would smell as sweet.

名字有什麼關係呢?玫瑰不叫玫瑰,它還是一樣的香。


自古,玫瑰就因為它的香氣,受到人們的歡迎;文學家歌頌它、情人把它當作愛情的象徵,而科學家則想知道,究竟為什麼玫瑰這麼芬芳呢?


過去的研究發現,玫瑰的芳香主要來自於它的萜烯類香氣化合物(terpenes)。其中,尤其是香葉醇(citronellol)、香葉醛(geraniol)和萜烯(nerol)是玫瑰香氣中具有代表性的萜烯類化合物,也是玫瑰精油的主要成分。尤其在玫瑰(R. rosa)中,香葉醇及其衍生物佔了花香成分的23%,更是重要。


為了了解玫瑰為何芳香,研究團隊完成了兩種重要的玫瑰的高品質基因定序:玫瑰(Rosa rugosa,常被用於生產精油)與薔薇(R. multiflora),並將它們與月季(R. chinensis)、微花薔薇(R. wichuraiana)、草莓、黑莓、桃、蘋果、葡萄、阿拉伯芥等植物的基因體做比較。


比較的結果發現,玫瑰屬植物中有兩個基因,HMGR與TPS,有明顯擴張的現象,這是導致玫瑰富含萜烯類香氣化合物的關鍵原因。


HMGR (3-hydroxy-3-methylglutaryl-coenzyme A reductase,HMG-CoA還原酶) 是萜烯生物合成過程中的速率限制步驟,負責將HMG-CoA轉化為甲羥戊酸(mevalonic acid)。TPS(terpene synthase)負責催化萜烯化合物的形成,決定了萜烯化合物的種類和數量。它們的擴張,造成了玫瑰之所以香氣馥郁的原因。


研究團隊發現,HMGR主要透過串連重複進行擴張,且擴張後的HMGR表現量明顯高於未擴張的同源基因。尤其是其中的HMGR02,它的啟動子有一個LTR轉位子,造成它的表現量在所有的HMGR中達到最高。


玫瑰的HMGR02在花裡面表現量最高。圖片取自期刊。

玫瑰的HMGR02在花裡面表現量最高。圖片取自期刊。


而TPS的基因擴張則主要在其中的三個亞家族。研究團隊發現,TPS的擴張是在玫瑰屬形成後才發生,也是透過串連重複完成的。很驚人的是,在玫瑰(R. rosa)中竟然有52個TPS,其中有35個在不同的組織中表現。


所以,透過對玫瑰進行定序以及與其他植物進行比較,研究團隊發現了玫瑰為何這麼迷人的原因,就是因為兩個酵素的擴張與高度表現。有趣的是,他們把玫瑰的香葉醇合成途徑的三個基因轉入煙草之後,也成功地在煙草中合成了玫瑰的香葉醇。不過,到底這株煙草聞起來香不香,研究團隊並沒有提到。


參考文獻:


Shang et al., Evolution of the biosynthetic pathways of terpene scent compounds in roses, Current Biology (2024), https://doi.org/10.1016/j.cub.2024.06.075


avatar-img
老葉報報
176會員
573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email protected]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老葉報報 的其他內容
對絕大部分的植物來說,進行光合作用是最重要的事,而要進行光合作用就需要葉綠體(chloroplast)。所以,葉綠體能不能正常發育,對植物非常重要。 過去的研究發現一個稱為GLK的轉錄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對葉綠體發育很重要。最近又發現了更多的重要基因喔!
科莫多「龍」(Varanus komodoensis ,Komodo dragon )其實是蜥蜴,屬於巨蜥科,是印尼科莫多等數島的特有種。成年的科莫多龍可達3公尺長,重量可達150公斤。 科莫多龍是頂級掠食者,最近的研究發現,牠們真的是「鐵齒」!
豆科植物會透過與根瘤菌合作來固氮,這是數百年前就已經知道的事實了;但是這兩種生物是如何進行互動,到現在還是不能完全明白。 許多賀爾蒙都與根瘤發育有關,最近劍橋大學的研究團隊,使用了新技術,觀察吉貝素對根瘤發育的影響。
甲烷(methane,CH4)是僅次於二氧化碳(CO2)的溫室氣體,而相同分子數的甲烷對地球增溫的影響其實比二氧化碳大(大約24-30倍,不同的研究得到的數值略有不同)。所以,降低甲烷排放也是當務之急。 但是,甲烷的排放有大約一半來自於牲畜--反芻類如牛,在打嗝以及放屁的時候,都會放出大量的甲
很多基因的研究,常常會有「意外之喜」:一開始本來想研究一件事,但是卻發現除了這一件事之外,還有另一件看起來無關的事也受到影響。 最近有人研究水稻的稻瘟病抗性基因,就發現了這樣的事情。
豆科植物,如大豆、綠豆等,在缺氮時,根部會分泌類黃酮素來召喚根瘤菌,形成根瘤,幫忙植物獲取氮素。 在1984年,科學家注意到,根瘤不是均勻分布在根上,而是有規律的間隔。為什麼會這樣呢?最近的研究有了答案!
對絕大部分的植物來說,進行光合作用是最重要的事,而要進行光合作用就需要葉綠體(chloroplast)。所以,葉綠體能不能正常發育,對植物非常重要。 過去的研究發現一個稱為GLK的轉錄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對葉綠體發育很重要。最近又發現了更多的重要基因喔!
科莫多「龍」(Varanus komodoensis ,Komodo dragon )其實是蜥蜴,屬於巨蜥科,是印尼科莫多等數島的特有種。成年的科莫多龍可達3公尺長,重量可達150公斤。 科莫多龍是頂級掠食者,最近的研究發現,牠們真的是「鐵齒」!
豆科植物會透過與根瘤菌合作來固氮,這是數百年前就已經知道的事實了;但是這兩種生物是如何進行互動,到現在還是不能完全明白。 許多賀爾蒙都與根瘤發育有關,最近劍橋大學的研究團隊,使用了新技術,觀察吉貝素對根瘤發育的影響。
甲烷(methane,CH4)是僅次於二氧化碳(CO2)的溫室氣體,而相同分子數的甲烷對地球增溫的影響其實比二氧化碳大(大約24-30倍,不同的研究得到的數值略有不同)。所以,降低甲烷排放也是當務之急。 但是,甲烷的排放有大約一半來自於牲畜--反芻類如牛,在打嗝以及放屁的時候,都會放出大量的甲
很多基因的研究,常常會有「意外之喜」:一開始本來想研究一件事,但是卻發現除了這一件事之外,還有另一件看起來無關的事也受到影響。 最近有人研究水稻的稻瘟病抗性基因,就發現了這樣的事情。
豆科植物,如大豆、綠豆等,在缺氮時,根部會分泌類黃酮素來召喚根瘤菌,形成根瘤,幫忙植物獲取氮素。 在1984年,科學家注意到,根瘤不是均勻分布在根上,而是有規律的間隔。為什麼會這樣呢?最近的研究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