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8/0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Phisomer】分析:科幻

  • 一元整體(群的封閉性)(→):統一論、同一性、整體、和諧、孤立、靜態、一體成型、必然、重複
  • 二元變動(群的交換律)(⟷):對立論、邏輯對反、對稱、二元論、動態、偶然、差異、排中率
  • 三秩序(中立元)(▲):結構論、中立一元論、邏輯既是也是、封閉的、優劣先後、整體、層次分明、偶然、統整不融合、存在性、可能性、重心、
  • 四還原(群逆元)(※):解構論、撕裂、簡化扁平、化約省略、多元開放、動態交換、近似值光譜、偶然、流亡、塊莖
  • 五無(當然群)(Z):懷疑論、邏輯非、逃避、自反性、分裂、不和諧、開放、靜態不交換、無結構、必然、重複、冷讀術Z形折返法
raw-image

分析

依照語用勢能量表(五軸表)「1-5」分析可能語境,其中"O"代表——「好科幻」:

(O1):只有完全科學的科幻才是好科幻作品,其他都無關科幻。

(O2):科幻作品有兩種,一種是「軟科幻」;一種是「硬科幻」。

(O3):科幻作品無論「軟硬」,只要將生活與科學變有趣,就是好科幻了。

(O4):科幻作品依性質、客群區分,只要有獨特性與給人新觀點,就是好科幻。

(O5):沒有什麼能真正作為好科幻的判斷,自己好就好。

依照本質現象列出可能出現語境。"O"代表——「科幻的本質」

(O):科幻的本質就是科幻,如:《科學怪人》,顧名思義、字面解讀或歷史等。

(Ov):科幻的本質是創作目的、作者意向,如:《平面國》、《黑暗的左手》等。

(Os):科幻本質顯示出主體性(人性),如:《索拉力星》、《銀翼殺手》等。

但誰說《平面國》裡沒有人性深度?憑什麼這樣舉例區分?


綜合

我傾向不這樣看語境問題。Phisomer更看重分析「發話者傾向於談《平面國》的哪個特定性質」,畢竟我們可以就同一部作品談不同主題;而非指責對方舉錯例子。

舉例是個人主觀上為了突顯出「我想說的」經典例子,它不容易是完整齊一的,但正是這種「差異」使Phisomer的簡潔符號幫助更具效率的理解語境差異。

我們對話時常有如此想法:「我著重在作品和讀者的關係,對方則想談作者本人到底怎麼想的;或可能談作品的歷史。」


情境案例:三人談剛看完的《星際效應》

甲:「真不錯耶,反應了人類和時間的關係。」(Os)或(SO2)

乙:「還有宇宙的不可控與瘋狂,對吧?」(O5)或(O4)

甲:「你是指書櫃後的無限書櫃嗎?」

乙:「不是,是即便到了太空,人都會背叛……」→ 改為(Os1),乙第二次發話原來著重在人性「消極」的部份。只是乙把「普遍性」說成宇宙。

丙:「我感覺主角滿多英雄化傾向耶,這是屬於可以輕易想到的人性吧?」→(Os3)

乙:「是那個『對接橋段』和『最後準備拯救』?」

丙:「對對,那邊的音樂很緊張,真的捏一把冷汗」→(Sv),私密感受宣稱。

乙:「我覺得這部是諾蘭最讓人感動的作品。」→(Sv3)

如此等等,不只一種語境分析法。


這個工具還是得強調它的目的不是列對式子,而是知道自己在整個上下文中怎麼判斷參與談話的立場。感興趣的也可以試試看分析。下次我們再來試試分析其他談話主題。

如果以後的AI能做到語境分析,相信在各領域都能出現應用與影響。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