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6|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寫在「無形的故事、深刻的人生」之前

我非常不會記人,包括臉、名字以及臉跟名字的連結,所以許多小學、國中、高中、大學的同學以及進入社會後的許多同事,我幾乎不記得他們的長相與姓名,以至於有時候遇到有人跟我點頭時,就會感到非常心虛!

但很奇怪的是在社區大學的場域,總有一些故事影像偶爾會浮現在我腦海中,即便我根本不記得名字,也不記得他上了什麼課,但就是一些無法忘卻的故事。

這篇文章我寫了基隆社大及北投社大,幾位三不五時會浮現在腦海中的故事。

整篇文章分成兩段兩個標題,基隆社大那段我用「以社大為家的基隆人」,北投社大那段則使用「來社大圓夢的北投人」。

「以社大為家」也可以說是「把社大當成生活的一部分」,在我們的社會中,大多數人一輩子就是讀書與工作,所以如果能夠把社大當成生活的一部分,我認為就是一種重要的改變,如果能探究這種人的深層內在,我認為這樣的改變也算是圓夢的一種模式。

「圓夢」是我這幾年常用來談社區大學存在的概念與價值,其實絕大多數人無法具體講出自己的夢想,因為我們過去的教育並沒有任何課程,教導我們追尋自己的夢想,甚至舊時代的師長會擔心「夢想」可能轉化成「危險的思想」,因此,就只會出一道「我的志願」當作文題目,即便現在學校已經有輔導室可以協助學生「職涯探索」,但顧名思義仍然是以「職業生涯」為其目標,跟「夢想」還是有一段差距。

可是依我的觀察,雖然多數人講不出自己的「夢想」,但只要有機會,潛意識中其實是會去追尋深藏在自己內心裡的「夢想」,而社區大學存在非常豐富多元的機會,讓許多人不自覺的從不同面向,試著圓自己內心裡的夢想,而如果社大行政團隊能在制度上適度的規劃設計,那「圓夢」也能符應社大的創辦理念,我觀察並感受到許多精彩案例,因此,這幾年我常把社大稱為是「可以圓夢的場域」,而「無形的故事、深刻的人生」這篇文章舉出幾個案例,希望能拋磚引玉,讓未來有更多案例被書寫下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