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8|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山谷中的百合花:追念彭蒙惠老師

有這樣一個人,她的人生之路,就是學習不斷地放棄和割捨的旅程,沒想到後來卻獲得結實纍纍的果實。她,就是臺灣人的英文老師:彭蒙惠博士。

1948年,21歲那年,彭蒙惠放棄了紐約伊士曼音樂學院(Eastman School of Music)全額獎學金,在西雅圖的碼頭揮舞著她的手,準備前往國共內戰激烈的中國宣教,心裡想著哪天一定要再回來。

這一去就是七十年餘載,彭蒙惠跟隨國民政府,輾轉逃難到了臺灣。就在此刻,她接到了來自遠方的消息,親愛的父母親已離世。

縱然傷心欲絕,踏上寶島的彭蒙惠,感念這塊土地,決定在此長住下來。西雅圖的一切,仿若前塵往事。而她已決定把自己奉獻給神,奉獻給她後來常常向別人說的「臺灣,我的家」。

彭蒙惠一開始在花蓮服務,因為原住民很少看過外國人,宣教困難重重。她不怕苦,開始學習原住民語,參加籃球隊,深入山區探望原住民。



她真摯的情感讓她如山嵐吹過的花朵,吹著她終生都不離手的小號,融化了族人的心。泰雅族人甚至為她取了一個族名「利百加(Libeck)」的名字,意思是「山谷中的百合花」。

這段花蓮之旅,給了彭蒙惠很大的鼓勵和啟發,因為就是在這段日子,她發現臺灣普遍都有收音機,這讓她思考廣播作為英語教學的可能性。

1960年代彭蒙惠1960年搬至台北,成立「救世傳播協會」。兩年後獲復興電台委託製作英語教學節目,空中英語文摘(即「空中英語教室」(Studio Classroom)前身)正式開播。而隨後入門級的「大家說英語」雜誌的那句「Let's Talk in English」更成為好幾代臺灣人共同的青春回憶。

彭蒙惠割捨了家人,割捨了人人稱羨的獎學金,也許最動人的,是她割捨了自己的好姻緣。28歲那年,彭蒙惠遇上了門諾慈善醫療小組醫生羅以。兩人很快就墜入愛河,兩年後羅以因公被派遣越南服務。臨走時,羅以說,「我一定會回來臺灣的,請妳放心,也請妳一定要等我。」

羅以並非《蝴蝶夫人》中一去不復返的平克頓。等越南的公務告一段落,他真的回臺灣向彭蒙惠求婚,然後兩人就可以回到美國,開展他們自己的人生。彭蒙惠卻放心不下這片土地,婉拒了羅以醫生的多次求婚。


為了臺灣,彭蒙惠再一次放棄了自己的人生,但這樣的割捨,換來的其實更多,彭蒙惠老師總是在廣播節目中,說自己是大家的一生的朋友(A Friend for Life)。 而我喜歡的一個說法也許是,「雖然我沒有生養小孩,但我現在是很多人的媽媽」。

彭蒙惠老師2003年就預立遺囑選擇火化,並欲歸葬於淡水的基督教墓園。在遺囑中,有這樣一段願望:把一切都捐出去。

這樣終生無私奉獻的彭蒙惠老師,值得我們最深的敬意。雖然是不合時宜的說法,在父親節的這一刻,我真心想對您說:

謝謝您,Dr. Doris Brougham,臺灣永遠的女兒,也是臺灣永遠摯愛的母親。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